首页期刊导航|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廖文和

双月刊

1005-9830

zrxuebao@mail.njust.edu.cn

025-84315600 84305981

210094

南京孝陵卫200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我校机械、动力、材料、光学、电子、电气、控制、计算机、化工、生物工程、数学、物理、工程力学、建筑、管理工程及有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有选择地发表校外及海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优秀论文。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刊源之一,1994年起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核心库列为收录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稳态力学超构材料研究进展

    徐锐何玉龙孙嘉鹏李鑫...
    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人工设计的微结构,力学超构材料能实现天然材料不具备的超常力学性能,如负泊松比、负热膨胀、多稳态、可调刚度等等。其中,多稳态力学超构材料因具有可重复使用、能量存储与吸收、快速变形和放大输出力等优异性能,激发了研究人员的兴趣。多稳态力学超构材料通常是利用双稳态结构单元的串联和/或并联实现的,在外界载荷作用下展示出多个稳定构型且可以互逆切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多稳态力学超构材料主要设计策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双稳态的概念、稳态转换势垒及相应的力学响应特性,分析了双稳态单元的设计原则;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对双稳态单元及其多稳态超构材料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多稳态构成的力学超构材料在能量吸收、软驱动、机械计算和波调控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对多稳态力学超构材料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多稳态能量吸收软体机器人机械计算波调控

    无杆式高压气动弹射器弹射性能参数灵敏度分析

    王雪琴朱阿元马吴宁刘栋...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参数进行影响规律及灵敏度分析,得到某无杆式高压气动弹射器弹射性能关键参数的优化计算参考。基于真实气体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精确内弹道模型;并与弹射试验数据、流体仿真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相对正确的理论计算模型;利用全局灵敏度法进行分析,得到了内弹道稳定性及离轨速度的 7 个主要参数影响规律及参数的线性主效应、二阶效应结果。影响内弹道稳定性的最灵敏参数为高压室容积,影响离轨速度的最灵敏参数为环境温度;泄漏率倍数及开阀时间自身的二阶主效应及与其余5 个影响因素的二阶交互效应敏感度比较低,可以在设计中提前决定这2 项因素的取值,实现设计变量的缩减。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内弹道及弹射装置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高压气动弹射性能试验设计灵敏度分析二阶效应分析

    考虑作战行动的单兵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

    胡灿灿王亚平李俊霖郭胜...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兵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过程中存在的未考虑作战任务及评估信息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作战行动的两级证据推理评估方法,从基于能力需求的视角进行作战任务分解和能力分析,建立了作战能力需求指标体系;建立两级置信规则库,构建作战活动与能力需求的映射矩阵,采用证据推理进行能力满足度、作战任务完成率的计算,获得了单兵系统的体系贡献率,最后基于城市作战战场想定,给出了分析实例。基于作战行动的两级证据推理评估方法,对于单兵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为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单兵系统能力需求体系贡献率作战行动证据推理

    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动态压缩强度的离散性研究

    丁俊升王江波高光发杜忠华...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粗骨料粒径差异引起的动态压缩试验离散性问题,制备了最大粒径分别为8 mm、14 mm和26 mm的混凝土与砂浆试件,通过动静态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下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率-动态增长因子曲线。为了更直观地分析由粗骨料粒径差异引起的试验离散性问题,定义粒径系数λ为粗骨料最大粒径d与试件直径D之比,引入变异系数CV,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量化离散性,得到λ与CV关系图,直观反映试验离散性与粗骨料粒径关系。分析表明:λ=0。34 为混凝土材料异质性临界点;当粒径系数λ<0。34 时,混凝土材料异质性影响不明显;当λ>0。34 时,粗骨料的粒径过大已经影响到了混凝土的动态响应,材料异质性明显增强。该结论的得出对今后工程与试验中粗骨料粒径的选取有指导意义。

    离散性粒径系数动态增长因子混凝土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负泊松比微结构性能分析与优化

    王义成赵颖李云伍王月强...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分析微结构单胞结构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建模方法。该文以双箭头负泊松比微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二次开发设计参数化建模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且采用3D打印方法制造样件开展准静态压缩试验,以验证上述参数化平台所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建立峰值力和比吸能的响应面模型,采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以峰值力最小、比吸能最大为目标,以θ1、θ2、TL、TM 为设计变量,对微结构的冲击性能进行优化,获得最优的微结构拓扑参数。与优化前微结构的冲击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峰值力降低了14。36%,比吸能增加了33。72%。

    二次开发参数化建模负泊松比微结构力学性能优化设计

    民机雷达罩的抗鸟撞非线性力学行为仿真研究

    庞小强朱小龙荆雲杰龙舒畅...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某民机雷达罩结构的抗鸟撞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采用纤维增强非线性动力本构的雷达罩模型,综合考虑了复合材料与泡沫芯材的非线性行为与应变率效应。该文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面板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和泡沫芯材)是否考虑非线性与应变率效应、夹芯结构铺层顺序与角度,以及前后面板厚度比对结构鸟撞响应失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动力本构能够很好地描述雷达罩复合材料结构在动态加载下的应变率强化效应。不同铺层角度下的雷达罩面板的破坏形式基本相同,其最主要的失效形式是基体拉伸破坏,而前后面板铺层顺序为[0/-45/45]/[45/-45/0],且前后面板层厚比接近 1 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

    复合材料雷达罩鸟撞数值模拟非线性分析本构模型

    一种用于智能零售视觉结算的增量学习方法

    陈昊魏秀参肖亮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智能零售视觉结算任务中的增量学习问题,提出一个新颖的基于数据增广的三元组模型,由合成网络、渲染网络和检测网络组成。合成网络与渲染网络协同学习,将单品示例图像以数据增广方式生成分布接近真实数据的渲染视觉结算图像。在增量学习阶段,原有产品和新产品的示例图像协同学习,生成包含新产品的结算图像。所有渲染视觉结算图像被用于训练检测网络,训练好的模型能同时识别原有产品和新产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相较于现有增量学习方法更优异的对抗灾难性遗忘能力,增量后的结算准确率为 64。90%,遗忘率为3。63%,优于现有最佳方法的4。38%。

    视觉结算增量学习合成渲染目标检测

    基于模糊逻辑的引信检测机械手视觉定位方法

    张安马少杰丁立波张合...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引信出厂检测的质量和效率,该文设计了一种引信自动检测系统。针对机械手与检测装置的自主对准和对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引信与检测装置自主对准控制算法。以引信和检测装置的相对位置和偏差角作为控制变量,设计了二维模糊控制器。通过对控制器的动态调整,可以输出最优运动参数。与传统的引信检测方法相比,该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引信检测的效率和定位精度。开发了引信全流程自动检测系统的物理样机,并进行了机器人现场操作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视觉定位算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引信模糊逻辑检测机械手控制算法

    基于脊间隙波导的低副瓣多波束阵列天线设计

    权钰李想王昊陶诗飞...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克服毫米波频段传统多波束阵列天线损耗高、效率低以及等幅激励情况下副瓣电平较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间隙波导技术的低副瓣多波束阵列天线设计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巴特勒矩阵的双层多波束馈电网络拓扑结构,将传统巴特勒矩阵的4 个输出端口与不等功分器相连,拓展为8 个输出端口,实现输出功率的重新分配,以达到低副瓣设计的目的。接着,设计了基于脊间隙波导的双层和单层定向耦合器、交叉结和不等功分器,完成了低副瓣多波束阵列天线的整体设计。最后,进行了天线实物加工和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副瓣电平得到了有效降低,验证了所提出的低副瓣多波束阵列天线的性能。

    毫米波多波束低副瓣脊间隙波导阵列天线

    基于冷冻铸造法制备直通孔La0.67Ca0.33MnO3磁制冷材料

    缪雪飞陈瑞彬张恕豪张云峰...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制冷材料因其本征脆性,难以通过传统机械加工手段获得多孔结构。该文采用冷冻铸造法,制备出具有直通孔结构的La0。67 Ca0。33 MnO3(LCMO)磁制冷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以及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研究了该直通孔材料中LCMO固相含量对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冷冻铸造所得样品孔隙率可调、成分均匀、未引入杂相;在外加磁场变化为0~1 T时,等温熵变可达 2。5 J·kg-1·K-1,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工质 Gd的等温熵变相当。该研究为磁制冷材料的复杂成型提供新的思路,有望推动其在绿色高效制冷领域的实用化进程。

    冷冻铸造磁制冷等温熵变固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