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

曹福亮

双月刊

1000-2006

xuebao@njfu.edu.cn,xuebao@njfu.com.cn

025-85428247 85427076

210037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作者队伍主要为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国内其他重点综合性大学、农林院校、工科院校以及国外有关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的研究人员。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SSCI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农林业)前10名,并荣获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优秀期刊奖。被《SA》、《FA》、《FPA》、《CAB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磷钾复合肥对增温促花后'长寿冠'海棠生理特性的影响

    梁文超步行罗思谦谢寅峰...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增温促花后,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对观赏海棠'长寿冠'(Chaenomeles speciosa'Changshouguan')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观赏海棠增温促花后的复壮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寿冠'海棠5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氮、磷、钾3因素的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设计,在'长寿冠'海棠当年开花后2个月进行根部施肥试验,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结果]①与对照相比,各氮磷钾复合肥处理下'长寿冠'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以处理3(N3P3K2)效果最佳,其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0.60%和25.89%;②各配比氮磷钾复合施肥处理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处理2(N3P2K1)和处理3(N3P3K2)效果较好,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③各配比氮磷钾复合施肥处理对'长寿冠'内源激素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玉米素(ABA、IAA、GA3、ZR)含量均影响显著;适当的施肥处理提高了叶片IAA、GA3、ZR含量,降低了 ABA含量,处理组IAA、GA3及ZR的总含量与ABA含量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地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IAA、GA3、ZR含量与叶片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以及POD、SOD活性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D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ABA与叶片生理特性的相关性与其他激素相反;④方差分析表明,氮是肥料3因素中影响'长寿冠'叶片生理特性的首要因素;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氮素水平对'长寿冠'各项生理指标均产生显著影响,磷和钾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有所不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改善'长寿冠'叶片生理功能的最佳氮磷钾肥配施方案为N3P3K2处理,即每株施氮肥1.2 g、磷肥0.3 g、钾肥0.4 g.[结论]施用适宜的氮磷钾复合肥能有效改善增温促花后'长寿冠'海棠叶片的营养功能,增强其抗氧化能力;配方施肥的调节作用或与植株内源激素的调控有关.

    '长寿冠'海棠氮磷钾复合肥生理功能内源激素综合评价

    金叶复叶槭水培嫩枝组织培养体系研究

    张焕玲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基本培养基、增殖和生根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探索炼苗移栽方法,建立金叶复叶槭组织培养体系,为该树种优良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新途径.[方法]以金叶复叶械水培嫩枝为试材,通过单因子逐步筛选法,研究MS、WPM、B5培养基对初代培养,6-BA、TDZ和NAA对增殖培养,IBA和NAA对生根培养,以及相对湿度对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MS和WPM诱导外植体腋芽萌发率显著高于B5培养基,但MS培养基在促进新芽伸长生长方面优于WPM.6-BA、NAA与低浓度的TDZ联合使用可有效地提高不定芽增殖系数,在MS附加0.5 mg/L 6-BA、0.01 mg/L TDZ、0.06 mg/L NAA的增殖培养基中,每个外植体可增殖5.8个新芽.添加生长素可显著提高增殖芽生根率,添加IBA生根效果显著好于NAA,1/2 MS附加0.05 mg/L IBA即可使生根率达100%.8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结论]适宜金叶复叶械水培嫩枝组培快繁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1 mg/L TDZ+0.06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5 mg/L IBA;金叶复叶槭组培苗对移栽基质要求不高,保湿是关键.

    金叶复叶槭水培嫩枝茎段组培快繁

    黄栌光合和呈色特性对重庆阴雨天气的响应

    李林珂王一诺薛潇张文...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地区阳性植物黄栌的光合和呈色特性对当地阴雨天气的响应,为黄栌人工抚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栌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11月定期监测(避开雨天)自然条件下控根容器内种植的4年生黄栌的光合特性、叶片色素含量、叶色参数等,并与2018年所测数据进行比较;收集2016-2019年重庆市气象数据,分析重庆地区2019年阴雨天气占比、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特征与2016-2018年的差异性,了解气象因子与黄栌叶片光合、呈色特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2019年4-11月(黄栌生长期),重庆遭遇罕见的连绵阴雨天气,监测期超过半数时间为阴雨天气.相比2016-2018年,2019年日照时间减少10%~25%,最大日降水量增加30%~37%,平均降水量增加12.5%~25.0%,平均气温(Q)降低1%~2%.高湿、多雨、寡日照环境不利于黄栌光合色素合成,导致其净光合速率(Pn)降低,叶片呈色质量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 日照时间(SD)和Q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正相关(P<0.05),与 日降水量≥0.1 mm天数(DPD)极显著负相关(P<0.01);蒸腾速率(Tr)与SD和Q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R显著正相关(P<0.05),与DPD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大气CO2浓度(Ca)显著负相关(P<0.05).叶绿素a(Chla)含量与Q显著正相关(P<0.05);花青素含量与DPD显著负相关(P<0.05).叶色亮度(L*)与叶绿素b(Chlb)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hla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红/绿属性色相(a*)与Chla、Chlb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他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a*与Tr、Pn、气孔导度(Gs)极显著负相关(P<0.01);黄/蓝属性色相(b*)与Tr、Pn、Gs极显著负相关(P<0.01);彩度(C*)与Tr、Pn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Gs显著负相关(P<O.05).[结论]在2019年4-11月的连绵阴雨天气条件下,重庆地区黄栌表观量子效率(AQY)和Pn降低,利用弱光的能力和叶片呈色质量较差,但具有较宽的CO2生态利用幅度与光照耐受范围,叶片Chlb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对散射光的利用能力,从而增强对连绵阴雨天气的适应与耐受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黄栌引种栽培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黄栌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呈色质量阴雨天气重庆地区

    内源抑制物对加拿大紫荆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浩宇高云鹏朱铭玮吴洋...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桐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内源抑制物GC-MS有效半抑制浓度

    树干液流对环境变化响应研究的整合分析

    张瑞婷杨金艳阮宏华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上考察了树干液流和生物及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因子参数化以进行全球树干液流的估计,量化比较人为控制环境试验对液流的影响.[方法]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收集2001-2019年树干液流相关研究数据,从森林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上研究树干液流密度(Fd)对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并对树干液流与年平均温度(MAT)、年平均降水量(MAP)、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含水率(p)等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胸径(DBH)和叶面积指数(LAI)都与Fd在生物群落和全球尺度上高度相关;VPD与Fd呈负相关关系;通过MAT、MAP、VPD、DBH和土壤体积含水率建立参数化模型可以估算树干液流密度;不同控制试验通过影响环境因子,进而影响森林蒸腾.[结论]树干液流主要受到自身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因生态系统而异,人为活动可导致环境因子改变进而影响树干液流及蒸腾.

    树干液流胸径叶面积指数饱和水汽压亏缺土壤含水率

    红锥树干节疤分布及修枝对生长的影响

    徐放杨晓慧潘文廖焕琴...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红锥树干节疤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并开展修枝试验,提出红锥修枝措施以促进其生长,以减少木材节疤形成,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方法]通过对30年生红锥自然生长形成的节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节疤形成的时间和在树干中的分布规律.在6年生红锥人工林中设置不同的修枝强度,并对修枝后18个月林地中各单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修枝对树木生长的影响,选取最优修枝强度.选择3种常见建材用漆作为修枝锯口保护剂,通过对锯口愈合情况和锯口部位横切面的调查,判断不同锯口保护剂的保护效果及修枝后对锯口部位木材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红锥节疤主要分布在心材中,死节数量占87%.修枝可以显著提升红锥单株的胸径生长,但不同修枝强度间暂未出现显著差异.使用锯口保护剂可有效促进节疤愈合并减缓木质部从锯口处向深处坏死,油性漆对锯口保护效果最好,直径3.5 cm以下锯口愈合率可达94.2%以上;直径大于3.5 cm锯口的愈合率可达84.1%;对直径3.5 cm以上锯口的坏死深度可降低61.2%.此外,修枝可以显著改善枝条下方径向生长受到抑制的情况.[结论]本研究总结的修枝方法操作性较强,成本较低,可提高单株的生长量和圆满度,减少木材节疤的形成,可应用于红锥人工林经营.

    红锥人工林修枝强度节疤生长锯口保护

    硒对核桃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唐敏杨开宇张赛男陈利英...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绿岭'核桃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硒核桃生产中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5年生'绿岭,核桃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果实,测定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促进了核桃种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减少了丙二醛(MDA)在植株内的累积,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性;种仁SOD、POD、CAT活性分别以喷施200、80、120 mg/L亚硒酸钠处理最高,活性分别为2.65、9.30、246.98 U/(g.min),较清水喷施的对照(CK)分别提高61.59%、31.54%、104.89%;亚硒酸钠喷施质量浓度为120 mg/L处理时,种仁MDA含量最低,为2.27 μmol/g;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后,提高了核桃坚果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60 mg/L时,核桃单果质量最大,为13.42 g,较CK提高了 6.85%;种仁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叶片喷施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20、80、120、200、120 mg/L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分别为2.41%、0.88%、0.84%、23.09%、70.70%;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核桃种仁内硒含量(0.10~0.16 mg/kg),达到了富硒农产品标准;种仁硒元素含量与种仁SOD活性、产量、单果质量、纵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89、0.92、0.91、0.77.[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可提高核桃单株产量,可显著提高单果质量、横径、纵径、侧径等外在品质,并显著提高种仁硒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内在品质,可提高种仁的抗氧化性.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表明,叶面喷施120 mg/L亚硒酸钠,核桃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亚硒酸钠核桃抗氧化性果实品质

    响应面法优化白果酒酶解及发酵工艺研究

    陈柏林汪贵斌郭起荣王佳宏...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白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的工艺优化,探究白果发酵酒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解配合传统果酒发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中酶制剂添加量、发酵时间、料液比、加糖量等工艺条件,以葡萄糖当量(DE值)、葡萄糖含量、酒精度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评价指标,筛选白果酶解、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α-淀粉酶和料液比对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影响最大;白果酒酶解阶段最佳条件为α-淀粉酶19.1 U/mL、普鲁兰酶2.7 U/mL、糖化酶101.4 U/mL;发酵阶段料液比(g/mL)为1:6.4、加糖比例为1:2.6、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果酒总糖16.21 g/L、总酸3.24g/L、酒精度12.7%、干浸出物12.92 g/L、游离氨基酸含量2.18 g/L,感官综合得分为87.35分(满分100分).[结论]白果发酵后所得白果酒成分指标满足绿色果酒标准,实验结果可为制备白果发酵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白果酒响应面法工艺优化感官评价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CV模型单木定位法

    程晓菲武刚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遥感影像自动获取单木位置信息,进而建立单木数据库,实施单木集约化管理,以实现精准林业特别是对城市树木的集约管理.[方法]针对传统方法在树冠重叠区域易出现误判和漏判问题,提出基于CV模型的单木定位技术.首先结合树冠形态学特征自动提取初始轮廓;其次基于CV模型对初始轮廓线进行迭代,进而获取单木树冠轮廓;最终提取单木位置信息.为了检验该单木定位方法的效果,选择了 7张不同类型(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等林分和非林分)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基于CV模型的单木定位方法与传统单木定位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CV模型单木定位法可基于图像全局信息,利用曲线内外的灰度均值而不是梯度信息进行分割,能够在边界模糊或梯度无意义的图像中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快速准确地收敛到目标位置.与梯度分水岭法、标记分水岭法及局部最大值法等传统方法相比,CV模型单木定位法具有更高的匹配率,平均匹配率提高近23%.[结论]该单木定位法可以更好地处理树冠的连接、重叠状况,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CV模型单木定位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单木树冠提取

    基于多机器学习模型的逐小时PM2.5浓度预测对比

    陈建坤牟凤云张用川田甜...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XGBoost模型、LightGBM模型、随机森林模型(RF)、K最近邻模型(K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决策树模型(DT)共6个PM2.5浓度预测模型,以准确、及时预测环境PM2.5浓度.[方法]基于重庆市合川区2020年全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RMR)进行数据降维选择最优特征子集,作为模型的输入,逐一进行PM2.5浓度预测;考虑到不同季节PM2.5浓度差异较大,故分季节预测了 PM2.5浓度;为了探究各模型预测性能,计算了各模型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并基于PM2.5与特征变量的相关性和特征变量的重要性探讨了模型预测性能季节性差异原因.[结果]模型总体预测精度从高到低排序为XG-Boost、RF、LightGBM、LSTM、KNN、DT模型;预测性能方面,6个模型均表现为秋冬季节预测精度高于春夏季节;LightGBM模型可在保证模型精度的情况下,大幅减少模型训练时间和内存占用;特征重要性显示PM10浓度、气温和气压的重要性高,03浓度、风向和NO2浓度重要性相对较弱.[结论]采取MRMR方法进行数据降维选取的最优特征子集能较好地预测PM2.5浓度;相比较而言,XGBoost、RF、LightGBM、LSTM模型在PM2.5浓度预测上具有较优性能,其中综合性能较好的为LightGBM模型.

    PM2.5预测机器学习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气象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