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曾良

月刊

1671-1785

njsyxb@nj-public.sc.cninfo.net

0832-2340042

641112

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705号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章质夫《水龙吟》杨花词异文考辨

    卢争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章质夫《水龙吟》咏杨花词有一处异文,第三句起或作"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或作"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明清批评家卓人月、万树等留意到了这一处异文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而今人选本多以"轻飞乱舞"为正。文章通过考察此词在宋明词选中的传播路径与文本演变历程,推测"乱舞"二字乃明代顾从敬刊刻《类编草堂诗余》时羼入。综合版本流变、文本解读、词律规范等多角度分析,此处作"轻飞点尽,青林谁道,全无才思"更接近作品原貌。

    章质夫《水龙吟》杨花异文

    "采莲"事象的文学演变

    姜美芸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骚》未见"采莲"一词,但《诗》有以荷起兴之作,《骚》亦有"采莲"行为描写。《江南》将本是农事活动的采莲行为引入文学审美视野,随后《涉江采芙蓉》转入怀人。采莲歌舞自南朝兴起,各代盛行不衰。梁武帝制《采莲曲》,后世文人拟作颇多,内容多言男女情事,采莲劳动色彩为游戏色彩所覆盖。采莲由真实劳动事象到男女情爱意象的演变中,审美取向和生殖崇拜决定其先天性格,巧妙的隐喻机制和采莲歌舞的盛行也深刻影响着它的后天发展。

    采莲文学演变

    《诗经》悲秋意识探析

    赵泳鑫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悲秋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主题。学界多以宋玉《九辩》为千古言秋之祖,但在《诗经》涉秋作品中,秋与人们的悲感反应,已经趋向于特定联系。这主要表现为因秋事生秋情,秋日入户及婚嫁习俗促成秋日怀归与忆情;秋物动情,秋虫、落叶、枯草、归雁、秋霜等悲秋意象初具雏形;《蒹葭》中清秋之景与凄迷之情相融合,意境朦胧,已是成熟的悲秋作品。《诗经》之后,悲秋意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悲秋意识民族文化心理

    元杂剧雪意象探析

    谢湘玥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雪意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意蕴与情感内涵。元杂剧中的雪意象久被忽视,结合元杂剧雪意象整体情况与具体文本可知,其性质类别主要有四种:祥瑞润物之雪、冷冽肃杀之雪、映衬失意之雪、昭冤诉苦之雪。元杂剧中的雪意象具有大众性、世俗性、现实性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拥有化雅为俗的熟典系统;另一方面,不同于前代文学雪意象对知识分子个体情感体验的抒写,呈现出关怀下层民众的现实视角。探析元杂剧雪意象,对还原元人与雪相关的精神影像具有重要意义。

    元杂剧雪意象情感意蕴个性特征

    上海古籍点校本《礼记正义》校勘记

    陶广学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吕友仁先生点校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礼记正义》,因精选善本、博采众长而被学界誉为"最佳整理本"。毋庸讳言,点校本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甚至讹误之处。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2014年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礼记正义》,经过反复对比稽考,检出点校本校勘问题凡82条,包括错字63条、脱文9条、衍文7条和倒文3条,一一胪列并予以简要辨析。

    《礼记正义》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校勘

    主观减量构式"浅X一下"研究——基于构式互动观

    黄佩锦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X一下"是主观减量构式,构式义为言者对自身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做出反事实的主观减量性陈述,带有纡尊降贵的戏谑效果。从构式互动观来看,"浅X一下"的构式义及构式用法在构式与构件的互动下浮现,构件对构式义具有凸显作用。在各构件互动下,构式发生量的整合,整合过程可以看作是构式中量性元素在主观上投射产生新的量表达式的过程,整合结果为主观双重减量后的小量。构式互动中,常项"浅"的功能发生扩展,由低量程度副词语法化为减量程度副词;计量层次发生转移,由客观事物转移到语言本身。"浅X一下"在构式与构式群的互动中生成,涉及"群际互动"和"网络互动"。

    主观减量"浅X一下"构式互动量的整合

    《汉语大词典》蒙古语指瑕七则

    杜思佳邓春琴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大词典》所收的蒙古语借词存在释义不全、释义有误等问题。利用文献检索法和比较法对"不兰奚""赤斤""鄂拓克""贵由赤""火赤""淖尔""撒花"七则词进行研究,补充"不兰奚""赤斤""鄂拓克""淖尔""撒花"五则词的释义,纠正"贵由赤"和"火赤"释义,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

    《汉语大词典》蒙古语释义

    认知学视阈下的燃灯文俗字考探

    马欢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灯文中有大量的俗字,这些俗字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产物,其产生和演变带有民族的认知特点,且深受抄写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认知学视阈下,结合知觉、思维等认知学理论,进一步讨论燃灯文俗字的产生和演变等问题,可以为俗字演变等相关问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还可以为辨识疑难俗字提供新思路。

    燃灯文俗字认知原理俗字成因疑难俗字考

    《三国志集解·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勘误

    张寅潇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所撰《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三国志集解》不仅对卢弼《三国志集解》进行了标点整理,而且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考证,为学界学习、研究《三国志》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整理本《集解》在句读、专名号标注、注说、文字等方面仍有某些未尽之处,现以卷三十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为例,胪列其中的一些疑误之处,以资借鉴。

    三国志集解三国志许靖秦宓蜀汉

    刘瑞年谱

    郭浩南刘奇玉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瑞,明朝内江人,历仕弘治、正德和嘉靖三朝,是明中期文坛和政坛的重要川籍士大夫。政治上,刘瑞在京任官时,不附权贵,多次上疏谏君,以敢言名;督学两浙时,他重视文教,造士公允,两浙风化为之一新。文学观方面,他倡导复古以明道,与何景明、王九思、边贡等复古派文人关系匪浅。文学创作丰富且较负盛名,时人将之与韩愈、曹植相论。关于刘瑞生平及其仕宦经历,学界研究较少,故以刘瑞诗文集《五清集》为主要参考文献,并结合其他史料,力图呈现其生平面貌。

    明史刘瑞年谱巴蜀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