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刘伟冬

双月刊

1008-9675

83498094@163.com

025-83498094 83498095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创刊20多年来,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夏书籍缝缀装形制考辨

    宋娟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古时期诸多书籍装帧形式中,"缝缀装"由于方法失传且没有详尽的文献记载,学界对其样貌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笔者在整理西夏书籍装帧的过程中,从百余件缝缀装书籍入手,分析前人旧说中合理与不合理的部分,厘清缝缀装的形制.据此便可对误判、错判的缝缀装进行订正,同时也为中古书籍装帧史的梳理提供参考资料.

    西夏书籍缝缀装帧

    艺术与贸易的回环: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外销画中的毛皮服饰研究

    胡煜升刘瑜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有十四套清代外销画册,内有一册极其罕见的绘制有身着毛皮服饰的中国人物形象.本文以此为对象,探寻其所展现出的清代毛皮服饰及文化内涵.立足于画册本身所承载的外交身份与其中所隐含的政治功能,并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背景,可进一步解读该套画册在服饰史、美术史及文化交流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清代外销画毛皮服饰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文化记忆视角下长城古村落模因图谱与数字化设计研究——以庄河村雕饰纹样为例

    常鑫薛小琪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化记忆与模因理论,以长城脚下古村落一庄河村雕饰纹样为例,建构以文化记忆为核心的造型、色彩、纹样、自然和寓意模因谱系图,探索长城古村落文化记忆表征形式,丰富长城古村落在地性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并结合数字化设计转译,助推长城古村落文化记忆模因创新发展,为增强长城古村落文化记忆与凝聚力提供新思路.

    文化记忆模因论长城古村落数字化设计

    清职贡图像的迁移:从记录功绩到盛世意蕴

    李万军周全徐英英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梳理了清代职贡图像的演绎脉络,探究以《皇清职贡图》和《万国来朝图》为代表的两类职贡图之间的发展演变,阐明《皇清职贡图》的创作动机为纪实需求,《万国来朝图》是为了表达吉祥寓意和宣扬教化,创作目的差异导致两图表现方式的变化.两图又相辅相成,共同展现清代中叶的盛世图景.

    图像迁移万国来朝图皇清职贡图纪实需求吉祥寓意

    中国画品评中的避忌范畴探赜

    张曼华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论中,历代画家、理论家们探讨的避忌范畴极为繁杂,本文立足于品评标准,将其归纳为"有形病"与"无形病"二类,而"陋劣中有至好",避忌范畴多具有向正面范畴转化的可能性.论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中国画品评中具有代表性的避忌范畴作大致的梳理探析,并揭示其本质特征.

    中国画品评避忌范畴有形病无形病

    《设计的基因》——一个现代的设计基因理论

    宗立成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立新近期出版的专著《设计的基因》,提出了设计史研究中的诸多创新性和独到性见解.作者从设计史研究案例、材料、方法、观念和路径,指出设计史研究基本原则及设计研究方法论,构建了具有明确示范性和操作性的设计学研究范式.此书是作者对中国设计学研究的阶段性回顾、总结与反思,对中国设计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李立新设计基因设计文化工艺史设计学

    从平面性到平台式画面——格林伯格与施坦伯格观点的辨析

    王晨林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面性"是关于现代绘画争论的核心.格林伯格基于形式主义立场,将绘画媒介物质层面的"平面性"视作现代绘画自我观照的尺度.施坦伯格则提出"平台式画面"的概念对其进行批评,他指出绘画通过不断容纳异质性元素,催生出观看中感觉的丰富性,绘画也展现出新的自我观照方式.这启发了对于艺术新的思考.

    格林伯格平面性施坦伯格平台式画面

    向三维空间延伸的图像:当代艺术中身体与场域的意义转变

    沈子恒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艺术创作中,新媒体技术出现频率加剧,人的身体、视觉场域等要素成为影响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当代艺术中的图像创作呈现出立体化的趋势.本文将通过对身体被重新定义、视觉场域意义的切换、虚拟现实技术引发的图像增维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大量当代艺术作品案例进行研究,阐述图像视觉要素变化和未来图像发展展望.

    当代艺术新媒体视觉场域身体

    无着故土:霍米·巴巴后殖民视域下的无国界艺术

    周冠林李昕蔚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米·巴巴是当代最具影晌力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之一,他从其理论中"间隙""边界""无家性""少数族"等核心概念出发,对当代"无国界"的艺术实践有过一番独到的解读.本文以美籍韩裔在英艺术家郑娜琏的艺术创作为线索,围绕霍米·巴巴的"无家性"概念展开论述,试图展示当代"无国界艺术"从追寻身份到消解身份的"大流散"趋势.

    郑娜琏霍米·巴巴无国界艺术无家性少数族

    人工智能伦理视角下机器非殖民化的批判性设计研究

    王帆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机器视觉的诡谲追溯了算法决策是如何在技术系统中编码偏见的,价值矢范等伦理问题深植于机器学习驱动的算法社会中,也与人工智能作为采掘业的地球基础设施深度纠缠.笔者思考在计算思维驱动的技术修复解决方案之外,具有非殖民化边界思维的批判性设计是否可以作为替代方案,以当代技术蕴含的隐喻为基础重新想象技术中的默认设置.

    批判性设计人工智能伦理机器学习设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