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刘伟冬

双月刊

1008-9675

83498094@163.com

025-83498094 83498095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创刊20多年来,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缔造国家视觉形象——新中国国徽设计考略

    黄晨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徽设计是新中国设计界最辉煌与骄傲的成就之一,其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文章结合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料,既对国徽设计背后的复杂历程进行钩沉,也对国徽设计团队多位参与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国徽设计蕴含的政治意象、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国徽与国家形象之间的紧密关系.

    新中国国徽设计图式风格时代特征

    视觉修辞与20世纪50年代新年画的国家叙事

    文苑仲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年画运动是意识形态话语征用与改造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国家叙事视觉文本的典型案例.从视觉修辞的角度考察20世纪50年代新年画的国家叙事,通过视觉形式语言运用、视觉修辞结构编排和视觉意象建构三个层面,从画面形象的生成、图像符号的指涉、价值话语的通达逐步推进,可以揭示传统民间艺术图像如何成为现代国家叙事视觉文本,亦对当下视觉文化中国叙事的构建与传播有所启发.

    视觉修辞新年画国家叙事视觉文化构建与传播

    唐代石椁屏风线刻仕女身份研究——以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藏椁壁线刻为中心

    王雪苗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唐代石椁屏风线刻仕女的服装制式和风格,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藏椁壁线刻创作年代定为开元中期.至于唐代石椁屏风线刻中仕女的身份问题,通过对初唐至盛唐时期"宫人"身份复杂性的分析可以发现,石椁屏风线刻女性形象的表现,从死后侍奉转化为宫廷生活,这种变化依托于世俗政权的更迭与宫廷艺术的发展.

    唐代石椁屏风仕女画宫廷生活

    元末绘画史编撰中的协作、差异与互鉴——以《南村辍耕录·叙画》与《图绘宝鉴》卷一为例

    王菡薇魏晓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村辍耕录》与《图绘宝鉴》是元末两本重要绘画理论著作,作者分别是陶宗仪与夏文彦.两人是好友,在著书立说时也常有切磋.以往研究虽对两位撰述者和两部著作各有关注,却对两人的互动及其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有所忽视.本文以《南村辍耕录·叙画》与《图绘宝鉴》卷一为中心,考察元末绘画史编撰中撰写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论著中观点的差异与互鉴问题.

    元末绘画史编撰《南村辍耕录·叙画》《图绘宝鉴》卷一

    海派水彩画源流研究——以皮埃尔·维涅尔水彩画的引进与传承为中心

    蒋英宋彦儒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派水彩画因海纳百川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是中国水彩画的重要流派.文章以法国巴比松画派名家皮埃尔•维涅尔水彩画的引进与传承为观察中心,考证其水彩画传入上海的时间与途径以及在沪的主要发展脉络,厘清海派水彩画源流的同时,揭示法国水彩画在中国的本土化路径,总结海派水彩画家融会中西、传承创新的成功经验.

    海派水彩画源流皮埃尔·维涅尔本土化传承创新

    山水画中"葛洪移居"图像研究

    孙国良汪文绮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葛洪移居"题材自唐代开始历代画家便多有涉及,"葛洪移居"图像也在历代山水画作品中形成了一条承续有序的图像谱系,是山水画史上文本叙事与图像叙事相互影响与转换的典型案例.从"葛洪移居"图像样式的创造过程与艺术特点探讨"葛洪形象"的变迁及"葛洪移居"图像背后的"文化隐喻"等内容是文章的主题.

    葛洪移居图像葛洪形象文化隐喻

    从敦煌悬泉汉简看早期草书的演进模式与状况

    周晶晶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悬泉汉简中系统有序的草文字书写是考察早期草书演进情况的绝佳标本,通过图证分析,可以看出早期草书的演进具有纵引主线和横展辅线两条基本线路,而书写的捷易追求与字形的易别原则构成了早期草书得以正常演进的"推促一牵扯"的二元引擎,文书传抄与草书教习是早期草书阶段草法得以确定、普及的两种基本方式.

    早期草书演变悬泉汉简驱动书写

    由《急就章》"舆"字论"與"字的章草构形

    刘洪健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急就章》"與"字的章草构形,近现代学者高二适、王秋湄、马国权等对其形成原理皆有阐述,并且常与"舆"字的章草构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仍存疑问,令人难以信服.本文根据当今较丰富的出土文献、传世碑帖等研究资料和成果,着力在梳理"舆"字的基础上,对"舉"字章草构形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厘清,归纳出"渐进"是其章草构形的主要特点,这对认识章草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急就章》章草构形

    吴历《史记故事图册》研究

    孔叙仁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清初吴历《史记故事图册》的画法与相关文献之间的关系作了考察,并基于吴历总体的字法系统研究《史记故事图册》跋文特征以确定其创作时间范围,进而考察吴历该时间范围内的活动以探讨该套作品的创作背景.该册画法有一定个性,创作于1670年随许之渐出游京师期间,受画者应为清朝"贰臣"高官龚鼎孳,画法风格受当时京城氛围影响.

    吴历《史记故事图册》屋木人物画许之渐龚鼎孳

    "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兰翠芹贾荣林王小艺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学科交叉融合提出新要求,交叉学科发展已成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强调"问题解决理论"在交叉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系统阐述"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路径、战略模型、学科体系和基础保障等,提出协同推动有组织科研,实现有组织育人的方法.

    新兴交叉学科设计学服装学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