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欣生

双月刊

1672-0482

xbnjutcm@126.com

025-85811769,85811934,85811935

210046

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1959年创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方药研究、针灸推拿、医史文献临床报道、经验交流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理论探析不孕症之诊治

    郑凌歆谈勇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辨期调周、分季论治、因龄施治等方式进一步细化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诊疗方案,为临床诊治不孕症及完善其选方用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因时制宜黄帝内经女性不孕症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刘锋苏搏超章文春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气、神构成了生命的三个要素,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理.指出T2DM的发生、发展是形、气、神发生了病理改变.并且分别从形、气、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形的改变有形态结构改变、形体动作异常和有形精微物质改变;气的改变有气不足和气化失常;神的改变有嗜欲太过和情志失调,为临床诊治T2DM提供新思路.

    形气神2型糖尿病生命观发病机理

    基于阳热圆运动解析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月周律与调周法"

    徐静刘健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所倡导的"月周律与月经周期调治法"(简称"月周律与调周法")是中医固有的阐述圆运动生物钟规律的理论,有助于分析月经周期和生殖节律的变化.圆运动是宇宙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古人通过二十四节气描述大自然中与生物生命相关的阳热降沉升浮的圆运动.月周律是女性自身阳热降沉升浮圆运动的结果,同时受大自然阳热圆运动的影响.月周律与大自然阳热圆运动存在着对应关系:阳热升极而降与经期重阳转阴相应;阳热金秋肃降与经后期阳消阴长相应;阳热降极而升与经间期重阴转阳相应;阳热春木温升与经前期阴消阳长相应.调周法的本质是基于月周律,恢复机体阴阳消长及动静升降的正常节律.

    夏桂成月周律调周法二十四节气圆运动

    基于窠囊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与治疗

    徐梦娇高峰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窠囊理论的内涵、源流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重点论述了基于窠囊理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与治疗.窠囊理论强调痰、瘀病理产物的重要性,认为元气不足、气机失调皆可导致痰瘀互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高度相似,治疗以窠囊理论为指导,化痰活血,痰瘀同治是其基本治则,同时注重调畅气机以助化痰活血,健脾补肾以培元固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窠囊理论痰瘀互结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补肾助孕方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大鼠Treg、Th17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阮芳周惠芳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助孕方对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性不孕症大鼠模型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 17(Th17)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灌服米非司酮混合液(10 mL·kg-1)构建LPD性不孕症模型,分别给予阳性药地屈孕酮混合液(0.02 g·kg-1)和补肾助孕低(4.5 g·kg-1)、中(9 g·kg-1)、高(18 g·kg-1)剂量组干预.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形态,流式细胞法和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reg、Th17 细胞百分比和相关因子含量,Western blot和qPCR法检测大鼠Treg、Th17 细胞转录因子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1),Treg细胞百分比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1),Th17 细胞百分比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7A(IL-17A)明显升高(P<0.01),FOXP3 蛋白及mRNA表达被抑制(P<0.05,P<0.001),RORγT蛋白及mRNA水平呈现高表达(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地屈孕酮及补肾助孕中、高剂量组能增加子宫内膜增厚(P<0.05,P<0.01),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和发育;Treg细胞百分比及IL-10 含量显著增加(P<0.01,P<0.001),Th17 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P<0.001),FOXP3 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01);补肾助孕中、高剂量组 IL-17A 含量及RORγT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地屈孕酮组和补肾助孕高剂量组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RORγT mRNA表达下调(P<0.001).结论 补肾助孕方可调节LPD性不孕症大鼠的免疫平衡,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补肾助孕方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影响

    杜利莉王钢梁研赵凡...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THP-1 细胞建立M2 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分为M0 组(PMA处理)、M2 组(PMA+IL-4 处理)、M2+黄芪-莪术-重楼组(PMA+IL-4+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处理).CCK-8 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冻干粉对巨噬细胞活力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CCK-8 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干预巨噬细胞的培养上清,即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 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结果 与M0 组相比,M2 组IL-10、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CD206)、精氨酸酶 1(Arginase 1,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巨噬细胞分泌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与M2 组相比,M2+黄芪-莪术-重楼配伍组IL-10、CD206、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中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CCK-8 和Transwell结果显示,与M0-CM组相比,M2-CM组促进HCT116 细胞增殖和迁移(P<0.01,P<0.001),M2+黄芪-莪术-重楼-CM组较M2-CM组显著抑制HCT116 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迁移数显著减少(P<0.01,P<0.001).结论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代谢关键酶GLS表达变化有关.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结直肠癌迁移巨噬细胞极化GLS

    杞参益智方改善D-半乳糖注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效应评价研究

    陈杨朱梓强陆韫青郑嘉妮...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杞参益智方对D-半乳糖注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善效应.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分别给予阳性药多奈哌齐(2 mg·kg-1·d-1)、杞参益智方低剂量组(1.33 g·kg-1·d-1)、高剂量组(2.67 g·kg-1·d-1),连续给药 30 d.通过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评价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行为;采用HE染色考察模型小鼠海马损伤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凋亡、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杞参益智方水提取物显著缩短模型小鼠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和上台前路程(P<0.01),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增加模型小鼠Y迷宫新臂探索时间和次数(P<0.05);抑制模型小鼠海马TUNEL荧光表达(P<0.01);上调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与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下调丙二醛(MDA)含量(P<0.05);下调白细胞介素(IL)-1β、IL-6 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P<0.05,P<0.01);下调凋亡信号通路蛋白Cleaved Caspase-3 与Caspase-3 表达(P<0.05),上调氧化应激信号通路蛋白Nrf2 与HO-1 表达(P<0.05),下调炎性应激信号通路蛋白p-NF-κB与NF-κB表达(P<0.05).结论 杞参益智方具有改善D-半乳糖注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海马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作用相关.

    杞参益智方衰老氧化应激中枢神经炎症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的半夏炮制前后差异性物质基础及功效分析

    石琨群熊玥钱香朱育凤...
    15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半夏及其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物质基础,并针对共有及差异性物质基础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挖掘半夏炮制前后物质基础与功效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检测半夏及其炮制品共 42 批样品的主要物质基础并筛选差异性成分,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1.5、P<0.01、FC>2 或<0.5 为筛选标准,通过数据库配对、文献比对鉴定得到差异性成分.进一步通过TCMIP数据库对差异性物质基础检索靶点,对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最后通过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其代谢通路.结果 生半夏与法半夏有 14 个差异性成分,与生半夏相比,法半夏含量升高的成分主要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素等,含量降低的成分主要为酰胺类.生半夏与姜半夏有 18 个差异性成分,主要为核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类.鸟苷、黄嘌呤及酪氨酸等含量降低,磷酸腺苷含量升高.生半夏与清半夏有 18 个差异性成分,清半夏中多种成分相对含量均降低,如鞘氨醇.得到生半夏 67 个核心靶点,法半夏 45 个核心靶点,姜半夏 38 个核心靶点.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鉴定半夏中的化学成分,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半夏及其炮制品的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可为研究作用靶点提供思路,为半夏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半夏炮制品差异性物质基础多变量统计分析网络药理学

    基于微透析结合UPLC的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研究

    谢欢宋选飞周斌刘耀...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灌流速度、质量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UPLC测定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透析液中多成分含量变化,并用DAS2.0 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升高温度,各成分探针回收率逐渐提高;流速越大,药物回收率越低,且回收率与探针周围药物质量浓度关系不大.弩药微乳中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在皮下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Cmax 分别为(3.24±0.36)(1.04±0.29)(4.78±2.15)(2.86±0.55)μg·mL-1;AUC0-∞分别为(52.42±30.84)(7.70±3.73)(42.23±13.93)(22.68±12.51)h·μg·mL-1.结论 首次采用微透析在体实时取样技术,建立UPLC检测方法,对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进行研究,为弩药微乳后续的考察及应用提供参考.

    弩药微乳微透析UPLC皮肤药动学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制及用药规律

    信立媛郑亮
    174-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复方专利处方中用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伍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增强免疫力的复方专利数据,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以及复杂网络分析,并筛选出核心药物.利用TCMSP 平台筛选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于疾病数据库OMIM、DrugBank、GeneCards、Uniprot筛选免疫力相关靶点,获取核心中药与免疫力的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分析中药复方专利得出 5 味核心药物:黄芪、人参、枸杞子、茯苓、当归,有效活性成分对应靶点 214 个,1 784 个免疫力相关靶点,交集靶点 55 个,关键作用靶点有RELA、TNF、TP53、IL-6.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调控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生物刺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 160 条,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能较好地与RELA、TNF、TP53、IL-6 进行结合.结论 专利文献中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以补虚药为主,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化合物,以RELA、TNF、TP53、IL-6 为关键靶点,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中药复方专利增强免疫力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