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欣生

双月刊

1672-0482

xbnjutcm@126.com

025-85811769,85811934,85811935

210046

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1959年创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方药研究、针灸推拿、医史文献临床报道、经验交流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伤寒论》临证价值刍议

    马俊杰周春祥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临证思想研究者众多,已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伤寒学研究体系,然尚存不足之处,如对此书临床价值认识不全面、疫病诊治重温病轻伤寒、经典理论应对当代疾病及经方运用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伤寒论》为百病立法,治伤寒亦治杂病;疫病诊治重温病轻伤寒,实则寒温相互羽翼;经典研究可借鉴西医思维,应对疾病须以中为基;目前经方运用重方药略理法,亟待构建规范体系等观点,为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伤寒论临证价值经方理法方药计算机人工智能方证相应

    五运六气理论对刘完素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

    刘立伟任江王一童柳长华...
    334-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运六气理论(以下简称"运气理论")思想贯穿刘完素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对病机理论的影响、火热论的创立及刘完素临床诊疗思想的影响等.运气理论对刘完素病机理论的影响包括六气交变论病机、五运亢承论病机、运气标本论病机三个方面.刘完素对六气病机的理解和"水善火恶"的哲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火热论"的创立.运气理论对刘完素临床诊疗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标本中气理论对脏腑经络病症进行分类、以运气理论论脉诊、以运气思想推演疾病传变、司气备药几个方面.刘完素开启了金元时代的医学理论创新与争鸣,对明清温病学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完素五运六气病因病机标本传变亢害承制火热理论

    白术内酯Ⅲ调控ASCT2介导的线粒体-溶酶体互作诱导肝星状细胞衰老的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符秋雨王飞虾张峰郑仕中...
    34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术内酯Ⅲ诱导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衰老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 ASCT2 siRNA及白术内酯Ⅲ(40 μmol·L-1)分别作用于人源肝星状细胞LX2 以抑制ASCT2,MTT评估细胞活力,EdU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检测LX2 细胞中LC3-Ⅱ/Ⅰ比值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LC3 自噬流和错误蛋白堆积的变化,同时观察溶酶体标记物LAMP1 的荧光情况,以检测溶酶体功能和数量;试剂盒检测LX2细胞内ROS、MDA水平及SOD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线粒体ROS水平及膜电位.构建CCl4 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白术内酯Ⅲ 20、30、40 mg·kg-1 治疗性给药,HE、Masson和Sirius Red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破坏以及胶原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P21、P16 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分析衰老细胞的情况和来源.结果 抑制ASCT2 后,LX2 细胞活力降低、衰老增加(P<0.01),同时细胞自噬功能增强、溶酶体数量增多但功能减弱,加入氯喹(Chloroquine,CQ)清除溶酶体后,细胞活力和自噬功能增加(P<0.01).抑制ASCT2 后,LX2 细胞内MDA、ROS水平上升,SOD活力下降(P<0.01),其中线粒体ROS水平上升及膜电位下降(P<0.01),加入鱼藤酮后,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和溶酶体数量恢复(P<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白术内酯Ⅲ改善肝组织结构破坏以及胶原沉积,诱导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HSC发生衰老,抑制HSC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促进衰老指标P16、P21 的表达(P<0.01).结论 白术内酯Ⅲ通过抑制ASCT2 诱导线粒体ROS增多、膜电位下降,进一步促进HSC自噬功能增强、溶酶体数量增多和功能减弱,从而诱导活化型HSC发生衰老.

    白术内酯ⅢASCT2肝星状细胞衰老肝纤维化谷氨酰胺代谢

    丁香酸调控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改善胆汁淤积肝病的研究

    罗欣成鹏陆茵韦忠红...
    350-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探讨丁香酸对胆汁淤积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 20 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香酸低、高剂量(70、140 mg·kg-1)组.连续 7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 5 天给药 2 h后腹腔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验证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mRNA的表达,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检测肝脏和粪便中总胆汁酸变化.结果 丁香酸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P<0.05,P<0.01),减轻肝脏损伤和坏死;降低模型组小鼠结肠的淋巴细胞浸润,恢复隐窝形态.丁香酸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结肠中ZO-1、Occludin、Claudin-5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 11 个代谢物,下调 29 个代谢物,代谢产物主要涉及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胆汁分泌通路.丁香酸降低肝脏中总胆汁酸含量及增加粪便总胆汁酸的排出(P<0.05,P<0.01).结论 丁香酸可以显著改善胆汁淤积小鼠肠道屏障的受损,并且促进胆汁酸的代谢,这可能是丁香酸改善胆汁淤积的关键调控环节.

    丁香酸胆汁淤积肝损伤肠道屏障胆汁酸代谢

    化湿败毒颗粒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模型小鼠的脂质组学研究

    杨斌汤玉时晨单进军...
    359-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化湿败毒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肺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地塞米松组、化湿败毒颗粒低剂量组和化湿败毒颗粒高剂量组.分别采集各组小鼠肺组织样本,观察其病理改变,检测肺组织中RSV-F、RSV-G、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 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对肺组织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寻找脂质代谢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肺间质增厚,可见明显炎症浸润.肺组织病毒载量及肺部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同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呈现脂质代谢的明显异常,具体表现为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鞘磷脂(SM)、神经酰胺(Cer)、甘油三酯(TG)、甘油二酯(DG)、脂肪酸(FA)、醚磷脂酰胆碱(PC O)、醚溶血磷脂酰胆碱(LPC O)等脂质代谢紊乱.经化湿败毒颗粒(25.12 g·kg-1·d-1)干预可以调节上述脂质紊乱.结论 化湿败毒颗粒可以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降低RSV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治疗RSV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化湿败毒颗粒脂质组学

    基于miR-665/DRAM1信号介导的自噬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血管衰老的作用

    叶才博陈祥宇杜杰勇杨玉彬...
    369-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血管衰老的延缓作用,探讨其机制是否与microRNA-665(miR-665)/DNA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因子 1(DNA damage-regulated autophagy modulator 1,DRAM1)信号介导的自噬有关.方法 将自然衰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衰老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9.25、18.5、37.0 g·kg-1)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80 mg·kg-1),同时设立年轻组.分离胸主动脉,ELISA法测定血管组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水平;HE、Masson和EVG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结构;qPCR检测血管组织miR-665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665 与DRAM1 靶向关系;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组织p16、DRAM1 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 和p62 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组织DRAM1 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年轻组相比,衰老组大鼠血管中SA-β-Gal活性、AGEs水平和p16 蛋白表达增加(P<0.01);血管组织排列紊乱,中膜增厚,胶原纤维增加,弹力纤维出现断裂、紊乱;miR-665 基因表达上调(P<0.01);自噬小体数量减少,Beclin1 和LC3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1),p62 蛋白表达升高(P<0.01);DRAM1 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衰老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和白藜芦醇干预能够降低衰老大鼠血管中SA-β-Gal活性(P<0.01)、AGEs水平和p16 蛋白表达(P<0.05,P<0.01);改善血管形态和弹力纤维结构,降低血管组织胶原纤维含量.高剂量补阳还五汤明显下调miR-665 基因表达(P<0.01),增加血管内自噬小体数量;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明显上调Beclin1 蛋白表达(P<0.05,P<0.01),中剂量和高剂量补阳还五汤显著上调LC3Ⅱ/Ⅰ蛋白表达(P<0.01),下调p62 蛋白表达(P<0.01);高剂量补阳还五汤明显上调DRAM1 蛋白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665 与DRAM1 基因序列存在特异性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665 靶向DRAM1基因并负调控DRAM1 蛋白表达.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靶向抑制miR-665 促进DRAM1 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血管自噬,延缓血管衰老.

    补阳还五汤miR-665DRAM1自噬转录后调控血管衰老

    板蓝根多糖酶法脱蛋白工艺、组成分析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赖梦亭麦麦提敏·麦提萨伍尔李彤肖平...
    379-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板蓝根多糖脱蛋白工艺,并进一步探讨其免疫调节活性,为板蓝根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酶法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板蓝根多糖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探讨脱蛋白板蓝根多糖对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L-1β 和IL-6 含量的影响.结果 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为:胰蛋白酶500 U·mL-1、pH 8.0、酶解时间 5 h、酶解温度 37℃,脱蛋白率为(86.39±0.07)%,综合评分(91.15±0.37)%.紫外、红外光谱扫描和电镜扫描显示酶法可以除去粗多糖中含有的蛋白质,脱蛋白后相对分子量在 5.82~60.26 kDa之间,单糖摩尔组成为甘露糖 ∶ 鼠李糖 ∶ 半乳糖醛酸 ∶ 葡萄糖 ∶ 半乳糖 ∶ 阿拉伯糖=2.17 ∶ 0.96 ∶ 2.90 ∶ 83.25 ∶ 4.88 ∶ 5.84.免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脱蛋白后的板蓝根多糖浓度在 50~300 μg·mL-1 时,能显著增加斑马鱼免疫细胞密度,增加巨噬细胞增殖,降低免疫低下斑马鱼体内IL-1β 和IL-6 含量,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结论 酶法可以有效去除板蓝根粗多糖中的蛋白质,脱蛋白后的板蓝根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板蓝根多糖酶法除蛋白多糖结构免疫调节斑马鱼

    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青藤碱微乳及其药效学初步考察

    高勤陈楠贾乐彤汪洁...
    39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青藤碱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 建立青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等初步筛选青藤碱微乳处方,利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法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青藤碱微乳处方优化,并对其粒径、载药量及稳定性等进行评价;采用体外透皮实验考察经皮吸收情况,进行耳肿胀实验评价抗炎药效.结果 以甲醇 ∶ 0.1%磷酸(40 ∶ 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62 nm测定青藤碱含量,方法适用性好;获得微乳最佳处方为蓖麻油占比7.0%,PEG40 氢化蓖麻油/无水乙醇为混合乳化剂占比 69.0%,最佳Km值为 3∶1,蒸馏水占比 24.0%;制得微乳平均粒径18.76 nm,PDI 为 0.072,载药量 5.225%;1.0%青藤碱微乳 12 h 累积渗透量为 1.223 4 μg·cm-2,稳态渗透速率为0.064 9 μg·cm-2·h-1,均优于青藤碱溶液;高浓度的青藤碱微乳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为 65.07%,与阳性药地塞米松效果相近.结论 制得青藤碱微乳工艺稳定,载药量高,透皮吸收及抗炎效果较好,为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青藤碱微乳伪三元相图D-最优混料设计药效学

    女贞子-墨旱莲药对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鉴定研究

    高雨桐宋秀苹李楠尚涌琳...
    399-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女贞子-墨旱莲药对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并对提取物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HPLC法,固定相为 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为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 μL;建立 15 批不同产地女贞子-墨旱莲药对提取物的 HPLC 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联用技术,分别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提取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基于高分辨质谱一级和二级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由不同产地药材随机组合的 15 批女贞子-墨旱莲药对提取物的相似度介于 0.865~0.992 之间,药对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 16 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 7 个色谱峰;液质联用共检测到 55 个化合物,采用对照品准确鉴定了 7 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并推测了其它 48 个化合物的可能化学结构.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女贞子-墨旱莲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联用技术可实现对女贞子-墨旱莲药对提取物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墨旱莲女贞子指纹图谱超高效液相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化学成分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气虚毒瘀型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王宗傲张明慧孙华欧阳依然...
    41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气虚毒瘀型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 120 例气虚毒瘀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加味玉屏风散组、玉屏风散组和安慰剂组各 40 例,3 组患者均给予放疗、化疗、介入或靶向治疗等常规治疗,加味玉屏风散组加服加味玉屏风散颗粒,玉屏风散组加服玉屏风散颗粒,安慰剂组加服安慰剂,疗程均为2 个月.治疗前后观察3 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瘤体大小及血清TSLP水平变化情况,并将肿瘤大小变化与TSLP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玉屏风散组及加味玉屏风散KP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降低(P<0.01),同时明显延缓肿瘤的生长(P<0.05,P<0.01),显著降低血清中TSLP水平(P<0.05,P<0.01).此外,肿瘤大小变化与TSLP变化呈轻度正相关(P<0.05).在改善瘤体大小方面,加味玉屏风散组疗效优于玉屏风散组(P<0.05).治疗期间,3 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延缓气虚毒瘀型晚期肝癌患者的肿瘤生长,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疗效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SLP表达,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晚期肝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加味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生存质量肿瘤生长气虚毒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