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原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原文物
草原文物

陈永志

半年刊

1001-6406

0471-4951328

010010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内蒙展览馆南巷21号

草原文物/Journal Inner Mongolia Cultural Relic and Archae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及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地主办的文博专业刊物,是内蒙古文博界集资料和研究成果的主要发表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白塔山摩崖石刻遗址考述

    腾和高鹰曹鹏白云峰...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塔山摩崖石刻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目前仅存造像数量最多、造型最丰富、石刻种类众多的石窟之一,数量及种类仅次于广化寺造像.该遗址内涵丰富,是阴山地区明清时期石窟寺遗址中年代较早的一处,同时也是已知阴山地区蒙古文石刻体量最大的遗址.该遗址石刻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藏文和蒙古文为主,摩崖造像34尊,有佛、菩萨、护法、高僧等.石窟的整体形制也以禅窟为主,反映了阴山地区曾经以重禅观的小乘佛教为主.据文献记载,该地是明末土默特地区高僧博格达察汗修行地点之一,以该遗址为切入点进行相关考证,能够对阴山山脉同类遗存得出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北疆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也是新时代内蒙古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白塔山摩崖石刻石窟寺阴山山脉

    辽宁地区辽墓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王贺
    11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辽宁地区不同墓葬发现的33件铜器进行金相观察、成分分析,显示其使用了包括青铜(14)、红铜(9)和黄铜(10)在内的多种铜合金,并且合金类型较为复杂.红铜器均用热锻工艺制作,青铜器多采用铸造工艺制作(仅1件为锻造),黄铜器则体现出锻造(9)铸造(1)工艺共存,材质与功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为全面揭示辽代用铜制度及冶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辽墓铜器科学分析冶铜技术

    作品选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