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方法对鹰嘴豆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及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的镇痛效果研究

    海婷玉金科旭阿力米热·阿布都外力冯浩强...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鹰嘴豆总黄酮最佳提取及处理方法,评价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以产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鹰嘴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索氏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索氏回流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处理法分析获得的鹰嘴豆总黄酮含量,确定鹰嘴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及处理方式.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 5 组,鹰嘴豆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鹰嘴豆总黄酮 60、30、15 mg/(kg·BW),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 80 mg/(kg·BW),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 0.1 mL/(10 g·BW),每日给药 1 次,连续 3d;按照上述分组及给药方案,采用热板舔足法(n=40,每组 8 只)、温浴甩尾法(n=40,每组 8 只)和醋酸扭体法(n=40,每组 8 只)考查不同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的镇痛效果.[结果]不同提取及处理方法获得的鹰嘴豆总黄酮含量为: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处理法(51.18 mg/g)>索氏回流提取法(13.16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4.86 mg/g)>索氏回流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4.75 mg/g)>微波提取法(3.03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0.57 mg/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和低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延长给药后 10、30、60 min小鼠热板舔足反应痛阈,中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可显著(P<0.05)延长给药后 10、30 min小鼠热板舔足反应痛阈;中剂量和低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均可极显著(P<0.01)延长给药后 2h小鼠温浴甩尾反应痛阈;高、中、低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均可极显著(P<0.01)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高、中、低剂量组的疼痛抑制率分别为 35.44%、35.44%、61.37%,低剂量组的扭体反应次数低于阳性对照组,疼痛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确定的鹰嘴豆总黄酮最优提取及处理方法是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处理法.不同剂量的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均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效果,以低剂量[15 mg/(kg·BW)]鹰嘴豆总黄酮的镇痛效果最好.

    鹰嘴豆总黄酮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处理镇痛效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某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MLST分型、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

    李广西韩婷婷吴自豪吴静...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以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方法]从阿克苏地区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羊的淋巴结、胴体拭子、粪便样本共 30 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然后采用大肠杆菌特异性phoA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采用K-B纸片扩散法开展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使用 96 孔板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从 30 份样本中分离得到 14 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 46.67%;14 株分离株分属于 10 个MLST型别;对复方新诺明(100%)、青霉素(85.71%)和四环素(50.00%)耐药率较高,9 株菌具有多重耐药表型(64.29%);在 14 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到blaTEM(85.71%)、aph(3')(71.43%)、tetA(64.29%)、sul1(57.14%)和sul2(57.14%)等12 种耐药基因,并且 8 株菌携带Ⅰ型整合子int-Ⅰ基因(57.14%);在 14 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到fimH(100%)、yijP(92.86%)、mat(92.86%)、sheA(92.86%)、stx1(35.71%)和ibeB(28.57%)等 10 种毒力基因;10 株大肠杆菌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71.43%).[结论]该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种内分型丰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还可形成生物被膜,并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可能存在潜在威胁.

    大肠杆菌MLST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生物被膜

    杭州市规模化养殖场湖羊芽囊原虫的PCR检测与基因亚型鉴定

    邓朴明赵慧钢余复昌石团员...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杭州市规模化养殖场中湖羊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从杭州市4 个规模化养殖场采集 167 份湖羊的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全基因组DNA;基于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对粪便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鉴定芽囊原虫基因亚型,构建系统进化树解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167 份样本中,检测出芽囊原虫阳性样本 18份,感染率为 10.78%(18/167);3 个养殖场呈芽囊原虫阳性,感染率依次为 21.43%(3/14)、21.21%(14/66)和 2.13%(1/47),1 个养殖场未检测出芽囊原虫;不同养殖场之间湖羊芽囊原虫的感染率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鉴定出 7 个芽囊原虫基因亚型,分别为ST7(n=1)、ST10(n=9)、ST21(n=3)、ST23(n=1)、ST24(n=2)、ST26(n=1)、ST30(n=1),以ST10 亚型为优势感染亚型(9/18,50.00%);基于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6 种基因亚型序列聚类形成 1 个大群,其中ST10 和ST23 聚类形成亚群,ST21、ST26 和ST30 聚类形成亚群,ST24 聚类形成亚群;而ST7 聚类形成另外 1 个群.[结论]杭州市湖羊芽囊原虫感染较常见,其基因亚型存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我国绵羊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芽囊原虫检测鉴定基因亚型湖羊

    广西壮族自治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黄美芝何奇松冯淑萍龙凤...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 2 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PCV2 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BioEdit、Mega 7.0、RDP 5 和SimPlot(ver 3.5.1)软件对获得的 24 株PCV2 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遗传变异和重组分析,并对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PCV2 广西株基因组大小均为 1 768 b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广西株与参考株PCV1~PCV4的相似性在 44.7%~99.7%,与PCV3 亲缘性最低;广西株为PCV2b和PCV2d型,PCV2d流行最为广泛;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显示,部分广西株存在重组事件;与疫苗株 AY686764-PCV2b 和HM641752-PCV2b相比,PCV2 广西株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共有 21 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PCV2广西流行毒株以PCV2d型为主,部分毒株具有重组现象,部分位点发生独特的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趋势明显.研究结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PCV2 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数据.

    猪圆环病毒2全基因组相似性遗传变异

    柯坪县规模化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与种类鉴定

    啜力文杨彬曹梦雅齐萌...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规模化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布情况.[方法]从柯坪县 4 个乡(镇)6 个规模化双峰驼养殖场共收集 516 份粪便样本,全部提取DNA样本,基于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SU rDNA序列进行PCR检测,序列比对分析后进行隐孢子虫种类鉴定;采用χ2 检验法比较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将被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阳性的DNA 样本,基于gp60 基因序列进行PCR 检测,序列比对分析后进行微小隐孢子虫亚型鉴定.[结果]516 份双峰驼粪便DNA样本中检测出 34 份隐孢子虫阳性,总体感染率为 6.59%(34/516),以阿恰勒镇养殖场 2 的双峰驼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为9.57%(9/94);不同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497,P<0.05).基于SSU rDNA序列,34 条隐孢子虫序列经比对分析,鉴定出 3 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n=29)、隐孢子虫大鼠基因型Ⅳ(n=1)和微小隐孢子虫(n=4);基于gp60 基因序列,4 条微小隐孢子虫序列经比对分析,均鉴定为Ⅰd-like-A21 亚型,具有独特的遗传进化特点.[结论]柯坪县双峰驼隐孢子虫感染率较低,其感染的微小隐孢子虫具有独特亚型.研究结果为我国双峰驼源隐孢子虫种类分布特征和遗传进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隐孢子虫感染种类鉴定双峰驼

    干乳期奶牛隐性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效果评价

    艾俊杰戴小华何薇宋林卿...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隐性乳腺炎常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评价头孢洛宁和利福昔明对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兰州隐性乳腺炎诊断液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某奶牛养殖场的干乳期奶牛进行诊断;利用平板划线法及细菌 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采集的 74 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及种属鉴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洛宁和利福昔明对致病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从 74 份乳样中共分离、鉴定致病菌9 种、103 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35 株,占总菌株数量的 33.98%;大肠杆菌 24 株,占总菌株数量的23.30%;产色葡萄球菌 15 株,占总菌株数量的 14.56%;模仿葡萄球菌(10 株)、表皮葡萄球菌(6 株)、屎肠球菌(5 株)、溶血性葡萄球菌(4 株)、地衣芽孢杆菌(3 株)和腐生葡萄球菌(1 株)的数量分别占总菌株数量的 9.70%、5.83%、4.85%、3.88%、2.91%、0.97%.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洛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 0.12、3.91、0.98、0.06、0.98、0.98、3.91、0.06、0.49 μg/mL,MBC分别为 0.24、7.81、1.95、0.12、1.95、1.95、7.81、0.24、1.95 μg/mL;利福昔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MIC 分别为 0.20、6.25、1.56、0.78、1.56、1.56、12.50、0.20、0.20 μg/mL,MBC 分别为 0.78、12.50、3.13、1.56、3.13、3.13、12.50、0.78、1.56 μg/mL.[结论]引起该养殖场干乳期奶牛隐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色葡萄球菌;头孢洛宁和利福昔明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株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头孢洛宁利福昔明干乳期奶牛隐性乳腺炎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