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D-XRF法快速测定虾预混合饲料中钙、磷含量

    刘召贵张辉赵鹏吴敏...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虾预混合饲料中钙(Ca)、磷(P)含量直接影响虾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需要对虾预混合饲料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取得测试结果需要花费数小时.采用一种简单、快捷的分析方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对虾预混合饲料进行粉碎、压片和测试,在数分钟内获得了样品的测试结果.ED-XRF法对Ca、P的检出限分别为43 mg/kg和163 mg/kg,定量限分别为142 mg/kg和544 mg/kg.对虾预混合饲料3#样本连续测试6次,Ca、P的连续测定数据的极差分别为0.159%和0.013%,分别小于推荐性国家标准中Ca、P含量检测的重复性临界差CrR95(6)0.239%和0.031%,表明ED-XRF法满足推荐性国家标准对饲料中Ca、P含量测定的要求.通过对10个已定值的虾预混合饲料样品进行Ca、P含量测定,ED-XRF法的测定值与推荐性国家标准中相关方法测定值的相对差值不大于4.55%.综上表明,ED-XRF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虾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对Ca、P元素添加量的监控.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虾预混合饲料钙含量磷含量快速检测

    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污染状况调查检测分析

    黄志伟冯晋刘利晓李洪波...
    8-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掌握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19年对17种62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判定分析.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差别明显,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7.09%、8.06%、29.03%,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5.96 mg/kg、26.60μg/kg、351.00μg/kg.从检测结果得出,4种霉菌毒素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较重,整体污染率达48.40%,玉米皮、喷浆玉米皮、花生粕3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污染率与超标率不一定呈正比,表明霉菌毒素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对饲料产品及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质量建议,为今后控制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参考.

    饲料原料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

    饮水中添加乳酸对三黄鸡生长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王树艳沈前程凌丁梁珠民...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饮水中添加乳酸对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三黄鸡5000羽,随机分为5组,1000只/组.在饮水中加入乳酸调节饮水pH值,使得A组、B组、C组和D组的饮水pH值分别为2.0、3.0、4.0和5.0,每天试验鸡饮用酸化水4 h,对照组为正常饮水组.测定各组试验鸡体重和采食量,并记录每日病死数,计算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病死率.[结果]①平均日增重:1~35日龄段,C组试验鸡的平均日增重提高最明显,提高3.33%.36日龄后,仅B组和对照组相同水平,其他组均降低.②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B组、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D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病死率:A组、B组、C组、D组比对照组病死率分别减少3.7%、4.2%、4.7%和2.1%.[结论]在三黄鸡的饲养试验中,乳酸调节饮水pH值为4.0时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明显提高1~35日龄段三黄鸡的平均日增重,明显降低三黄鸡的病死率,对于肉鸡促进生长和抗病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乳酸三黄鸡生长性能抗病力

    脂肪细胞的分化形成与天然产物调控

    尹维文张志超王小琪段子渊...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脂肪生成的机理及其调控过程对于防治动物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改善肉品风味和质量以及畜牧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脂肪细胞起源于多能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受细胞外刺激因子后迅速引起早期脂肪调节因子、C/EBPβ和C/EBPδ的表达,并传递信息至PPARγ和C/EBPα等转录因子,促进细胞的分化和脂滴形成.在此过程中,众多转录因子和细胞周期蛋白参与前体脂肪细胞到脂肪细胞的分化与成脂过程.植物来源的多种天然产物,如多酚类、生物碱、萜类、醌类化合物在脂肪细胞分化和抑制脂肪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这些天然化合物的深入和成药研究有望成为具有抑制细胞内脂滴聚集的潜在药物.

    脂肪细胞细胞分化转录因子天然产物

    基于鸽胸肌转录组挖掘其卓越飞行性能的分子标记

    刘娜娜白雪孙燕勇特日格勒...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赛鸽和观赏鸽胸肌组织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鸽胸肌中与飞行性能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差异分析获取赛鸽和观赏鸽胸肌中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差异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数据经质量控制共获得18.3 G的有效数据,筛选出47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194个上调基因和130个下调基因.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共筛选出3个与鸽飞行性能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MUSTN1、PDK4和MSTN.[结论]通过比较赛鸽和观赏鸽胸肌转录组数据,筛选与鸽飞行性能相关的关键基因,丰富了鸽的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揭示鸽胸肌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赛鸽观赏鸽胸肌飞行性能

    多胎基因FecB对德×寒×细三元杂交羊产羔性能的影响

    王伟霞佟桂芝刘学峰海龙...
    32-3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FecB基因在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及与产羔性能指标的相关性,该试验将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以下简称德肉美)为父本,以小尾寒羊公羊与东北细毛羊母羊级进杂交生产的F2代羊为母本(以下简称寒×细F2母羊),生产的三元杂交后代羊(以下简称德×寒×细三元杂交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SP方法分析FecB基因型并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FecB基因频率与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德肉美并不含有FecB基因,德×寒×细三元杂交羊B等位基因频率增加明显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提示人工选择对杂交羊群体FecB基因富集影响较大.对寒×细F2代母羊和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发现,P值均小于0.01,平均产羔率均表现为++基因型小于B+和BB基因型(P<0.05),说明B等位基因对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该试验为利用FecB基因提升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提供参考.

    FecB基因KASP技术产羔性能德×寒×细三元杂交羊

    连续封育过程中退化高寒草甸植被恢复能力分析

    罗勇薛世明袁福锦吴文荣...
    36-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2018年,选择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观测和分析草地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学组成在连续封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运用冗余理论、中度干扰假说、临界阈值理论和方法,探究草地的抵抗力、恢复力、临界阈值以及适宜载畜量.结果表明:①封育能够显著(P<0.05)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因试验点生态环境条件和草地基本状况的差异,地上生物量在年度间的波动幅度及差异性不尽一致,但随封育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幂函数型(Y=aXb);②依据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推算,试验区退化高寒草甸的抵抗力为250.4~518.8 g/m2,草地恢复力为54.7~68.0个月,草地利用的临界阈值为420.6~588.7 g/m2;③草地适宜封育时间为2~5年,连续封育导致牧草生长冗余;封育5年后的草地适宜载畜量为1.1~3.4个羊单位/hm2;连续封育7年后,草地中不可饲用植物(包括有毒有害植物)仍然占到15.3%~65.8%,草地适宜载畜量低下;④封育应结合除杂等措施,消减草群组分冗余,有效提高草地载畜量.

    高寒草甸草地封育地上生物量植物学组成适宜载畜量

    不同温度处理对呼伦贝尔天然草地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肖燕子黄学文乌仁其其格孙林...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野火球种子在30℃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豆科牧草温度种子萌发

    黄腐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陈月季杨娜宋挚李显耀...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近年来研究现状出发,介绍了黄腐酸的功能特点、来源以及在猪、奶牛、鸡等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归纳出在畜禽生产中应用黄腐酸可增强动物食欲,改善健康状况,增强抵抗力,提高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降低氨排放量.提出黄腐酸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绿色畜牧业生产具有广阔前景.

    黄腐酸饲料添加剂绿色畜禽生产

    微生物对堆肥发酵进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岳林芳乔健敏成立新李蕴华...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养殖场中堆肥处理不仅是一种应用最普遍的粪污处理方式,也是目前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置中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堆肥处理是在人工可控条件下微生物把废弃有机物转变为无病虫卵、无病原菌、无臭气物质的稳定化过程.筛选耐低温、耐高温和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将其加入堆肥发酵腐熟过程中,可以起到加快堆肥处理进程、提高腐熟效果、降低植物毒性等作用.该研究从国内外研制堆肥腐熟微生物制剂的进展,以及低温、中温和高温堆肥腐熟微生物制剂的种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微生物堆肥处理发酵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