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中医药
内蒙古中医药

苏根元 赛西娅

月刊

1006-0979

nmgzyy2088.88@163.com

0471-4223001

010020

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内蒙古中医药/Journal 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向基层,注重临床,是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主要辟有论著、临床报道、中西结合、针灸推拿、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20余个栏目,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医文摘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神安眠针刺法治疗矛盾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赖春华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矛盾性失眠患者实行调神安眠针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72例矛盾性失眠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各36例的两组,非经非穴浅刺治疗纳入对照组,调神安眠针刺法治疗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睡前觉醒量表(PSAS)评分及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后获得良好改善,PSQI评分、PSAS评分、HAS评分下降(P<0.05).结论:矛盾性失眠患者实行调神安眠针刺法治疗,能够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提升入睡质量及治疗有效率,实践价值较高.

    矛盾性失眠调神安眠针刺法非经非穴浅刺治疗效果

    中医推拿联合康复锻炼对腰肌劳损的疗效影响分析

    汪汉丰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康复锻炼对腰肌劳损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62例腰肌劳损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两组,每组131例.对照组用干扰电、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理疗基础上用中医推拿联合康复锻炼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与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屈与后伸角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肌劳损用中医推拿联合康复锻炼的疗效显著.

    腰肌劳损中医推拿康复锻炼

    调周法联合三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王晓炜朱金华顾中华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调周法联合三伏贴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就诊于海门区中医院妇科门诊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分为3组(每组30例),组1予调周法联合三伏贴治疗,组2予调周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3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对比组间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痛经临床症状、腹痛情况、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停止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组1在治疗中医证候方面和治疗痛经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最佳显著优于组2和组3(P<0.05),腹痛程度显著轻于组2和组3(P<0.05),组1 PI指数、RI指数和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组2和组3(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组2和组3(P<0.05).结论:通过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调周法联合三伏贴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腹痛情况,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疾病复发率.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调周法联合三伏贴中医证候临床症状

    针刺联合带脉火罐治疗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的疗效观察

    国艳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针刺联合带脉火罐治疗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60例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予针刺联合带脉火罐治疗)与参照组(30例,予针刺治疗);对比组间腰围、腰臀比(WHR)、身体质量指数(BMI)、食欲指数(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腰围、腰臀比(WHR)、身体质量指数(BMI)、食欲指数评分均减少或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腰围、腰臀比(WHR)、身体质量指数(BMI)、食欲指数评分均减少或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带脉火罐治疗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针刺带脉火罐

    辨证分型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研究

    李鸿宴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耳穴压丸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医院收录的80例偏头痛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并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分配40例偏头痛患者.对照组采取西药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采取辨证分型联和耳穴压丸的治疗,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偏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病症复发率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病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辨证分型联合耳穴压丸的方法治疗偏头痛有明显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辨证分型耳穴压丸,偏头痛效果研究

    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周丽莎张衡才肖小艳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面神经炎患者采取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4例观察组(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对比指标:(1)面肌功能评分;(2)临床治疗有效率;(3)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面肌功能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患者采取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中医治疗法不易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针灸治疗加味牵正散面神经炎临床效果

    解痉针法配合手法整复干预训练伤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

    郑殿芳武宇轩戴永红白峰凡...
    134-13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结合解痉针法干预训练伤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部队训练伤性肩周炎病患通过手法整复结合解痉针法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简易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中PRI、VAS、PP1三项疼痛指标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分值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SF-MPQ)分值越低,疼痛级别越低,痛感越低;ROM分值越高,肩关节活动度越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简表(SF-MPQ)中三项指标分值:PRI(6.92±1.41)、VAS(1.87±0.62)、PPI(0.75±0.51)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ROM):外展(155.87°±6.26°)、前屈(159.77°±5.88°)、后伸(52.20°± 2.82°)、内旋(75.22°±4.83 °)、外旋(75.77°±5.27°)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6.7%.结论:针对训练伤性肩周炎通过手法整复结合解痉针法干预10次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适宜推广.

    肩周炎手法复位解痉针法疗效观察

    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储玉倩刘杰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取的60例中药饮片治疗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用水处理中药饮片前分档,后者用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面对接受中药饮片治疗前用用水处理联合炮制前分档进行炮制,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预后.

    不同中药炮制中药饮片治疗效果影响研究

    基于"脾肠理论"探讨Ca+吸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胡建锋杨博王永强马国栋...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发病机制复杂,而传统医学则认为POP以肾虚为本,然而脾作为"后天之本"在POP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同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Ca+作为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在肠道黏膜上皮进行吸收,人体骨骼中Ca+含量的多少与POP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基于"脾肠"理论,探讨Ca+吸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骨质疏松症脾肠理论Ca+吸收发病机制

    农牧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扶珂郁金岗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农牧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指导临床预防.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农牧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8例)与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收集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锻炼、膝关节保暖、骑马、盘坐和蹲跪的习惯是农牧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因素.结论:年龄≥50岁、体重指数≥24、高强度锻炼、长期骑马、不重视膝关节保暖、有长期盘坐和蹲跪习惯易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组患者共148例,风寒湿痹证70例(47%),肾虚血瘀证49例(33%),瘀血痹阻证26例(18%),痰瘀互结证3例(2%).

    农牧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因素研究中医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