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中医药
内蒙古中医药

苏根元 赛西娅

月刊

1006-0979

nmgzyy2088.88@163.com

0471-4223001

010020

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内蒙古中医药/Journal 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向基层,注重临床,是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主要辟有论著、临床报道、中西结合、针灸推拿、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20余个栏目,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医文摘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卞国本治疗小儿厌食经验浅析

    田鑫赵嘉捷卞国本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食是以食欲不佳、食量少为主的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多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所致.卞国本认为病机虽有气虚、阴虚、肝脾不和等不同,但总不离脾虚失运这一主要病机,所以益气运脾开胃是基本治则.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疗效颇佳.中医除中药汤剂外,针灸推拿、穴位贴敷、膏方等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厌食卞国本中医治疗经验总结

    以扶阳理论为主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针灸治疗思路

    梁潇马祖彬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作为临床少见病,因病情发展迅速且预后较差而备受临床关注,目前临床医学尚无根治之法.其证多表现为四肢及舌肌肌肉萎缩、无力,且会伴随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扶阳理论以阴阳为总纲,对针刺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督脉、手足阳明经及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以宣补阳气,辅以疏肝调神针法.使阳气宣补有度,补而不滞的同时又做到调神安志,故形神得以同治,以期延缓病情恶化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扶阳理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针灸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举隅

    田永明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举例并总结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方法:根据慢性肾炎的中医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区别其本标之症,并结合临床治疗案例,探讨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结论:临床慢性肾炎治疗,需以中医辩证治疗为主,同时结合病症、实验室指标,开展扶正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论治

    小柴胡汤合方治疗失眠症的体会

    徐前威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失眠症的发生和少阳枢机不利密切相关.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认为是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临床运用小柴胡汤合方治疗失眠,取得良效,今探讨之,以飨同道.

    失眠症少阳枢机不利小柴胡汤合方治疗

    崔德成从脾胃论治慢性心衰稳定期经验

    李俊平黄熙曼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根据病程有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之分.崔德成认为该病缓解期存在气虚阳衰,在治疗上注意顾护脾胃,提出"心火旺、脾阳壮、纳谷香"的主张,临证中多以中医病机结合现代病理,中药药性融入到现代药理,结合中西医理论斟酌用药.

    崔德成脾胃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

    基于"坚阴"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熊梦缘徐立军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痢疾""泄泻""便血"等病范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与火热之邪密切相关,涉及到湿热之火、热毒之火、妄动之相火.火热之邪伤阴,灼伤阴津、阴血、脂膜、脾阴、肾阴,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坚阴"之法的核心要点是以泻热为手段,保存阴液为目的.基于"坚阴"理论为指导原则,分别从泻火与保存阴液两方面着手,探讨从"清湿热,坚脾阴""泻热毒,坚阴津""平相火,坚肾阴""泻下以存阴"不同侧重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坚阴脾阴肾阴

    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应用与中医实践

    陶飞宝施维群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除酒精或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病理综合征,随着近年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MAFLD的流行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第一大原因.MAFLD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及肝外不良影响等特点,发病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将MAFLD命名为"肝癖",认为因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等,最终出现痰瘀互结,阻滞肝脏经络最终导致MAFLD."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是目前治疗MAFLD的新思路,通畅肠腑、降浊升清,可协调肠腑、肝脏气机,从而辅助提高MAFLD治疗效果.遂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内涵、应用及医案举例等入手,剖析"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临床治疗MAFLD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应用中医实践

    孙宏文从气虚络瘀湿阻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宫翠红孙宏文
    99-10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宏文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病机为脾胃气虚,胃络瘀阻,兼夹湿热蕴结等病理因素,治疗时当以益气固本,化瘀通络为要,辅以清热除湿,总结出参莪防变汤作为治疗CAG的经验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孙宏文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参莪防变汤名医经验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讨

    刘淑珍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与研究的63例中风偏瘫患者为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n=31),观察组(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n=32).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把对照组总有效率与观察组作比较,显示观察组更高,数据之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在治疗前呈近似持平态势(P>0.05);各组治疗措施的应用均使得各自NIHSS评分下降、ADL升高,将治疗前、后各组的数据变化进行对比,提示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的组间对比提示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且观察组评分变化更为明显.结论: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的综合应用有助于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

    督灸配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疗效观察

    马玉杰陆勇璋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实施蠲痹通幽汤加减联合督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2例AS患者作为样本,均为寒湿痹阻型,电脑法分组,有汤剂组、综合组,均有46例,汤剂组行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综合组加用督灸治疗,调查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实施,观察疗效,检测炎症因子,测定脊柱活动度.结果:有效率在综合组高于汤剂组(P<0.05).治疗前TNF-α、CRP在综合组、汤剂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TNF-α、CRP在综合组低于汤剂组(P<0.05).治疗前三项脊柱活动度指标在综合组、汤剂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枕墙距在综合组低于汤剂组,胸廓扩张度以及脊柱侧弯度在综合组高于汤剂组(P<0.05).结论:蠲痹通幽汤加减联合督灸治疗能减轻炎症,恢复脊柱活动度,提升有效率,建议AS寒湿痹阻型患者选择.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督灸寒湿痹阻型炎症因子蠲痹通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