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中医药
内蒙古中医药

苏根元 赛西娅

月刊

1006-0979

nmgzyy2088.88@163.com

0471-4223001

010020

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内蒙古中医药/Journal 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向基层,注重临床,是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主要辟有论著、临床报道、中西结合、针灸推拿、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20余个栏目,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医文摘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乔荣李琦张莉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为优化诊疗方案,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200例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证候要素有:湿热、阳虚、血瘀、阴虚、气虚、气滞.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湿瘀互结证;脾肾阳虚,湿热下注证;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肝郁脾虚,湿热下注证;肝肾阴虚,湿热下注证.结论: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应从温阳利湿活血、益气养阴、疏肝健脾、滋补肝肾等多方面考虑,清热利湿之法则应贯穿始终.

    再发性尿路感染老年女性证候要素证型分布

    针灸从经筋理论论治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王甜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治疗颈椎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针灸从经络理论论治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经络学说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进展与展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畅经络、疏通气血来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经络与颈椎病关系的探讨,开展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探索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这些研究进展为针灸治疗颈椎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经筋理论论治颈椎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研究进展

    刘波谢卓霖裴文丽张定华...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俗称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率逐年增加.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药防治并发症和个性化治疗等领域.

    中医药消渴病研究进展糖尿病

    温针灸联合中医内外治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进展

    余连年周思蓓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肩关节周围炎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肩关节周围炎导致的疼痛是值得深入发展的课题.因此对于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进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中医针灸对肩关节周围炎认识颇深.此文综述近几年以温针灸疗法为主体,联合中医内外治法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情况.结合国内有关文献,从温针灸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求以温针灸为主体有效的肩周炎的中医治法,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肩关节周围炎温针灸中医内外治法综述

    中医体质辨识对2型糖尿病痰湿体质患者的健康干预效果研究

    邢后彬姚彩霞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针对2型糖尿病痰湿体质患者采取中医体质辨识后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建档就诊的痰湿体质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干预.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MI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痰湿体质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中医体质辨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痰湿体质2型糖尿病健康干预血糖

    鼻三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谭语萌王小星尚奕晗韦桃...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鼻三针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12 月的有关鼻三针治疗 AR 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0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三针治疗AR临床总有效率更高[OR=3.24,95%CI(2.18,4.83),P<0.00001],对于改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MD=-13.99,95%CI(-24.26,-3.73),P=0.008],对于降低血清IgE的含量优于对照组[MD=-14.09,95%CI(-18.68,-9.50),P<0.00001],对于降低 TNSS 评分优于对照组[MD=-3.53,95%CI(-5.38,-1.67),P=0.0002],对于降低症状体征积分优于对照组[MD=-2.23,95%CI(-3.46,-1.01),P=0.0004].安全性方面:所有研究均未提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鼻三针治疗AR的有效率较高,单独应用或与其他疗法联用都能提高临床疗效,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提供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鼻三针AR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系统评价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治疗进展

    金亮刘玉萍檀琦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印证中医药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优势,本研究通过对近几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为此,本研究对相关中医治疗结果展开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主要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几种手段进行.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炎方面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或意见.

    中药中医手段痛风性肾炎

    中医特色疗法在冠心病"双心"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丁麟刘伟伟徐睿鑫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心脏是"君主",脾脏是"大将",两者相辅相成,称为"双心".因此,在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时,常常会综合考虑心脏和脾脏的功能,以及气血的运行状况.中医特色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可能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针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医特色疗法注重调理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平衡气血运行等方面,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对于冠心病患者,中医特色疗法可能结合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在研究进展方面,一些研究可能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中医特色疗法冠心病双心疾病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马永利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症,是临床常见病.西医以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药治疗,疗效欠佳.针刺治疗能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检索近5年国内外针刺治疗IFP的文献,从神经修复、中枢代偿、微循环、免疫调节方面,探讨针刺作用机制,以期为本病的临床、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针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经验

    田汝芳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中风发病率最高,调查显示1个月后死亡率为2.3%~3.2%[1],3月龄死亡率9%~9.6%[2],1年死亡率14.4%~15.4%,致死/伤残率33.4%~33.8%.可见无论在急性期或是恢复期,不论在急性期或是恢复期[3-4].缺血性中风都给患者带来日常生活、社会交际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并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脑中风康复过程中,气虚血瘀证多见于脑中风患者,这与脑中风发病机制、脑中风晚期发病原因、发病原因及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身体素质改变等有着紧密而广泛的关系.中药对脑中风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气虚血瘀型中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对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经验进行阐述,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风气虚血瘀名医经验任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