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纳米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纳米科技
纳米科技

徐友龙

双月刊

1812-1918

029-88153782 88153806

710075

西安市科技路37号海星城市广场B座24层

纳米科技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i/Bi2O3晶格复合热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尹程程栾伟玲王迪涂善东...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Bi/Bi2O3晶格复合热电薄膜,考察了溅射功率对单层Bi薄膜表面粗糙度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溅射功率为22W时,薄膜具有最小的表面粗糙度16.3 nm,电导率和功率因子分别为2.9×104 S/m和5.74 μV/km2,单层Bj薄膜最佳的工作温度为85~105℃.Bi/Bi2O3晶格复合热电薄膜最佳的溅射层数为5层,其电导率和功率因子分别为9.0×104 S/m和21.0 μV/k2m,分别比单层Bi薄膜提高了2.1倍和2.65倍.

    热电材料射频磁控溅射薄膜晶格复合结构

    微乳液法制备球形氧化铝粉体的研究

    陈海军孙朝晖马维平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环己烷/盐水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出了纳米级不同粒径的球形氧化铝粉体,运用TG-DSC、SEM、XRD等手段对氧化铝及其前驱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可实现球形纳米氧化铝粉体粒径的可控操作,并且具有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和无团聚的特征.

    微乳液氧化铝CTAB

    离心沉降场流分离技术用于纳米颗粒尺寸的准确表征

    全灿刘军黄挺马康...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名义粒径为240 nm的聚苯乙烯标准纳米颗粒悬浮液为样品,利用离心沉降场流分离仪以0.1%FL-70的水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检测器波长为254 nm时,纳米颗粒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通过分离通道的保留时间,从而确定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测定值为247 nm.此外,还利用扫描电镜法测定了纳米颗粒标准物质的粒径,测定值为220 nm,结果表明,离心沉降场流分离技术较扫描电镜法更接近于聚苯乙烯纳米颗粒标准的名义粒径,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可望成为纳米尺度表征的一种参考方法.

    离心沉降场流分离扫描电镜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尺寸表征

    锶元素改性TiO2/杭锦2#土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

    田皓李怀祥吕英帅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i(OBu)4和内蒙古杭锦2#土为主要原料,Sr(NO3)2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Sr元素掺杂改性的TiO2/杭锦2#土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紫外光照射下,以亚甲基蓝水溶液为光降解体系,考察了Sr的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光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r的掺杂量为0.5%,焙烧温度为500 ℃条件下制得复合物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TiO2/杭锦2#土.该复合物催化剂的优点是易于从分散体系中分离和可循环使用.

    TiO2/杭锦2

    SiO2气凝胶的疏水性改性研究

    耿刚强马瑞杰毕伟涛王阳军...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硅溶胶制备的湿SiO2气凝胶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处理,研究了TMCS与孔洞中水的摩尔比对气凝胶的疏水改性作用与性能,用红外光谱法检测了疏水性改性的SiO2气凝胶,发现气凝胶表面的-OH被-OR基团取代,以此构建SiO2气凝胶的疏水性改性机理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TMCS与孔洞中水的摩尔比控制在0.35左右时可获得不开裂、完好的、具有憎水性特征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疏水SiO2气凝胶表面修饰溶胶-凝胶

    碳/蒙脱石复合材料和硅藻土粉体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

    蔡泱张泽朋李少夫
    67-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制的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硅藻土为原料,用十六醇作为改性剂,研究超声分散和常规搅拌两种方法对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硅藻土效果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定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过的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硅藻土粉体均较未处理前分散性好;超声分散方法有利于硅藻土的表面改性,而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用搅拌的方法效果更好.将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粉体材料及未改性粉体填充到天然橡胶中,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碳/蒙脱石硅藻土表面改性超声分散

    纳米3Y-TZP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杨晓敏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月桂酸对纳米3Y-TZP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最佳工艺为:月硅酸用量10%、改性时间75 min、改性温度60℃.经表面改性的粉体,由引起团聚的强极性多羟基表面结构变为非极性有机表层结构,粉体间作用力减小,硬团聚消失,大幅度提高了陶瓷体的烧结性能.

    纳米3Y-TZP表面改性亲油化度烧结

    用好纳米这把"双刃剑"

    76页

    行业信息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