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腔北调(周一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腔北调(周一刊)
南腔北调(周一刊)

月刊

1003-2711

南腔北调(周一刊)/Journal Mixed Accen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在理路与实践路径

    杨伟民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新发展理念铸就新质生产力内核,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对传统生产力的整体性跃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一要转变理念,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二要转变生产力发展范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要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理路与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创新性发展

    郭风英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治理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国家职能的学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理论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价值探赜

    李雅歌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人民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教育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规律性认识.从发展立场、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五个维度可以明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一方面,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及中华传统教育观的创造性成果;另一方面,其实践价值表现在能够摆脱当代中国教育现实困境、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价值关涉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和蓝图规划,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思想价值

    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协同机制构建路径

    刘倩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育人方式和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实践育人已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仍面临协同不足、机制不完善、认知欠缺等问题.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明确高校实践育人的共同理念、核心驱动力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并借助共同体理论来审视和优化其实践机制,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涵.共同体视域下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协同机制,需要通过共同目标的引领、共建机制的支撑以及资源共享的驱动,有效完善协同育人的合作交流机制,以促进多元育人主体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进而实现协同育人水平的整体跃升.

    实践育人共同体高校协同

    马克思对黑格尔等级要素的批判及其意义——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基础

    王莉莉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贫困问题进行考察时,马克思遭遇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国家与法的合理性问题.从社会退回到克罗茨纳赫书桌旁的马克思,开启了他庞大且复杂的阅读计划,而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考察黑格尔法哲学的根本局限性,彻底厘清理性与物质利益、国家与法之间的真正关系.马克思的研究成果之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集中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观,尤其是立法权中的等级要素.通过对等级要素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国家观中关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产生二律背反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人民主权的"真正的民主制".

    立法权政治国家市民社会等级要素人民民主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的批判与超越

    王涵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格尔开启了解读世界历史的全新范式,由精神出发,以它的发展为过程,最终在认识自身后又回归自身,世界历史就这样展现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但以绝对精神为主体的历史哲学,奠定了其纯粹思辨的基调,不可避免地带有神学和抽象色彩.而马克思则站在新的起点上,从现实的人出发去追寻世界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和最终目的.

    世界历史历史哲学历史目的

    历史哲学思想中对"人"的不同认识: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谭梦雅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德认为,人的活动是符合自然目的并有助于实现自然目的的活动,人的理性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是在自然目的中得以实现的历史.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就是精神的自我展开,人是绝对精神在世界历史中得以展开的中介.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世界历史的意义,比起康德和黑格尔把人当作一种中介力量,马克思认为人更是其自身的目的.康德和黑格尔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同于马克思,这也导致他们与马克思世界历史哲学的目标不同.

    世界历史人性目的论绝对精神全面发展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与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

    池丽泉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粤边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面对严峻的斗争环境和斗争形势,坚持"敢"字当头,"勇"字为先,展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勇于流血牺牲的精神,也能根据斗争形势转变斗争策略、适应斗争环境灵活调整战术,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生动体现.坚定的理想信念、紧紧依靠群众和坚持自我革命,是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底色、底气和活力所在.

    赣粤边游击战争共产党人斗争精神

    党纪学习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政治素养的意义与路径

    买顺杰保虎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纪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党员的纪律教育.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为契机,2024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高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是深化改革驱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高校党纪学习教育活动,能够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大动力,有助于营造高校风清气正育人环境,为推进高校党员教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应从落实党员教师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党纪学习教育的系统性与常态化、健全党纪学习教育保障和监督机制等方面推动高校党纪学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以切实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政治素养.

    党纪学习教育高校教师政治素养

    邵雍的诗歌精神

    崔波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邵雍的《伊川击壤集》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作品.他的诗歌以浅率平直、口语化的语言,把安乐窝实实在在的真实生活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体现了真情、质朴,从自我感受中把乐天知命、安于生活、赞美生活的人生观展现得一览无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歌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儒道观物精神、诗理合一精神、超越历史精神、赞颂生命精神、逍遥休闲精神、快乐自在精神.通过对邵雍诗歌精神的把握,可以清楚地看到邵雍对朱熹、陈白沙等理学诗人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对邵雍诗歌的研究,也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皇极经世书》所创造的广博的思想体系.

    邵雍《伊川击壤集》诗歌精神易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