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泥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泥沙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
泥沙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

张世奇

双月刊

0468-155X

Liuxia@IWHR.com

010-68786628

100048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泥沙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泥沙与有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交流技术经验,开展学术讨论,报道学术动态。其专业范围包括:流域产沙、泥沙利用、水土保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河床演变、河流及航道整治、河口港湾泥沙、渠系泥沙、电站泥沙、水库泥沙、工业取水防沙、管路固体输送、泥石流、风沙、泥沙淤积与生态影响,模型试验及测试仪器与技术及其它工业建设中的泥沙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岸陡峭度对冲积河流平衡河道形态的影响

    樊金生白玉川罗秋实黄河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岸抗冲性对河流横断面形态影响显著.以水力半径分割方法为基础,采用等腰梯形过水断面,以河岸陡峭度代表河岸的抗冲性,利用变分方法研究冲积河流达到平衡状态时,河岸抗冲性对河道横断面形态以及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岸陡峭程度减缓时,平衡河道形态变得宽浅,相反变得窄深;河岸陡峭度变化对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中的相关变量指数几乎没有影响,仅仅影响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中的系数.随着河岸陡峭度增加,河流达到平衡状态时横断面形态变得窄深,河道最大输沙率增大.

    冲积河流河岸抗冲性水力半径分割

    黄河下游滩区含植物水流运动及阻力试验研究

    周美蓉夏军强张晓雷麻妍妍...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植物水流运动规律是研究黄河下游滩区防洪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水槽试验,测量不同水深、比降、含沙量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研究了黄河下游滩区代表性植物作用下的水流动力特性及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非淹没情况下,纵向流速随相对水深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淹没情况下,纵向流速沿垂向呈三区"S"形分布特性;相对紊动强度的沿垂线分布特点与纵向流速基本一致,但含沙量越大,水流纵向紊动强度越小.在相同比降条件下,植被糙率随佛汝德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佛汝德数一定时,植被糙率与比降成正比;相同比降条件下的植被糙率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小.

    纵向流速相对紊动强度植被阻力黄河下游滩区

    滩地植被对漫滩水流裁弯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贝贝李志威胡旭跃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槽裁弯是弯曲河流长期演变过程中的临界地貌过程,其形态动力学过程仍缺少在不同漫滩水流和植被条件下的实验研究.以黄河源区泽曲支流浩斗曲的局部弯曲河段作为原型开展概化动床水槽实验,研究在5种漫滩水流与植被条件下的斜槽裁弯过程,分析连续弯道在裁弯前后的河床冲刷调整和平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斜槽裁弯由颈口处的串沟过流冲刷形成,其串沟发育位置及过程不同,颈口宽度随时间呈近似线性缩窄变化,由漫滩水流冲刷形成的新河道展宽速率最快达到129 mm/h.各工况条件下河湾内河道中心线的位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横向迁移,其速率最快达到144 mm/h.斜槽裁弯发生后,"Ω"型河湾底部的冲刷面积大于河湾顶部位置.

    弯曲河流斜槽裁弯漫滩水流河道冲刷滨河植被

    曼宁公式在粗糙壁面明渠流的适用性研究

    黄宇航周晓泉周文桐陈骏峰...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因糙率系数的取值不当引起的水力特性计算误差,将明渠流与圆管流进行比较,利用数值软件对粗糙壁面进行模拟,采用三维双精度的k-ε紊流模型建立一个具有沙质床面的明渠流模型,并运用相似理论对其进行缩尺实验,统计床面阻力及沙粒阻力并绘制受力响应曲线.采用加权几何平均的数据处理方式对数模计算结果分区进行分析整合,得出粗糙壁面在阻力二次方段、过渡段和阻力一次方段阶跃曲线本构关系.结果表明,曼宁公式只在阻力二次方段是严谨的,而基于受力严格推导出来的公式在阻力一次方段和过渡段上更适用.

    紊流曼宁公式糙率数值模拟本构关系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江心洲滩面积调整特点

    刘雨晨夏军强周美蓉邓珊珊...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内江心洲的冲淤变形特点,基于Landsat影像和水沙与地形资料,分析了枝城至湖口河段内江心洲高滩和低滩出露面积的时空变化特点,总结了典型高低滩结构江心洲的冲淤变形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9年长江中游江心洲低滩整体呈萎缩趋势,枯期总出露面积由305 km2减小至288 km2,荆江、城汉和汉湖河段内面积的变化率分别为-24%、+6%和-4%;相同时段内江心洲高滩面积变化相对较小,2013年前总出露面积的年平均变化量为+0.57 km2/a,2013年后为-0.74 km2/a,荆江和汉湖河段内高滩淤积,城汉河段内冲刷.江心洲低滩为沙土缓坡,变形模式以垂向冲淤为主;高滩为黏土陡坡,滩缘在自身重力和坡脚冲刷作用下失稳崩塌.

    江心洲出露面积变化冲淤变形模式Landsat影像长江中游

    近70年黄河宁夏河段干支流水沙变化规律

    郑佳芸李军华田世民李洁玉...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黄河宁夏河段干支流的水沙实测资料,采用变异系数、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水沙量的年际变幅、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和周期波动等方面分析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的规律,为河段治理和工程布局提供依据.黄河宁夏河段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大于年径流量,支流的年来水来沙量年际变化程度大于干流.干流的年水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径流量突变点为1986年,支流各站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则处于增加趋势.泉眼山站的年径流量突变点为1993年、2003年和2012年,干支流年径流量的突变与水库的调蓄有关.宁夏河段干支流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周期变化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这说明宁夏河段水沙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时也反映了水沙异源的特性.

    黄河宁夏河段径流量输沙量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

    黄河干流头道拐水文站造床流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陈力晖陆琴王志国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60-2016年黄河干流头道拐水文站实测水沙数据,采用马卡维耶夫方法计算了历年造床流量.通过分析年径流量、输沙量、断面形态、平滩流量和造床流量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头道拐水文站近60年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造床流量与断面变化和平滩流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6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减小趋势,分别在1986年和1984年发生突变.造床流量同样呈减小趋势,1960-1986年多年平均值为2 355 m3/s,1987-2016年减小至885 m3/s,且年际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头道拐断面形态主要受到重现频率较高的中水流量和重现频率较低的大流量过程控制.造床流量可以反映断面形态对水沙条件的调整过程,且长时间序列遵循大造床流量冲刷,小造床流量淤积的演变规律.

    头道拐水沙变化造床流量响应关系驱动因素

    基于单波束和浅剖仪探测的刘家峡水库泥沙淤积分析

    舒旸郭建明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刘家峡水库因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问题,采用单波束测深和浅层剖面法调查水库泥沙淤积状况.使用单波束测深仪测得水库水深数据,与刘家峡水库建库前遥感资料相对比,确定刘家峡水库淤泥分布范围.利用浅层剖面法探测水库淤泥厚度分布,分析浅层剖面原始资料,提高其信噪比,去除多次波等因素的干扰,从而从各剖面中得到淤泥厚度.计算得出水库现有泥沙淤积量为12.62亿m3,平均淤积厚度为15 m,最大淤积厚度为30.11 m,泥沙主要淤积于水库的黄河入水口和库区原黄河河道.单束波和浅层剖面探测结果可为淤泥治理和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刘家峡水库水库淤泥探测单波束浅层剖面技术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类型沉积物粒度及可蚀性分析

    张勇毛东雷曹永香徐佳瑞...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例,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粒度及可蚀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种类型沉积物均以极细沙、极粗粉沙为优势粒级,绿洲土壤的平均粒径最细,为55.65μm,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最粗,为106.21μm.分选系数介于1.54至2.11,为中等-较好的水平.绿洲土壤和大气降尘的偏度值表现为负偏、窄峰态,其他沉积物的偏度值表现为近对称、中等峰态.7种沉积物粒径具有明显分形特征,平均分形维数介于1.26至1.81.区域内7种沉积物粒度可蚀性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新月形沙丘、裸平沙地、输沙物质、风影沙丘、灌丛沙堆、大气降尘、绿洲土壤.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沉积物粒度可蚀性

    新沂河入海泓道分流比变化与海口枢纽下游减淤措施初步研究

    周云金袁聪王志力黄廷杰...
    66-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沂河海口滩地植被密布、闸上泓道复杂多分汊、口外含沙量大等特点,分析了江苏沿海建闸多分汊河口分流比变化特点及成因,表明南、北深泓分流比较设计值均偏大,中深泓反之,分流比偏离的主要原因是中深泓闸下泓道回淤严重加上芦苇"锚固"作用致使行洪断面面积锐减50%以上,严重限制了中深泓的行洪能力,加之闸上引河及中深泓底高程远高于南深泓和北深泓,导致中深泓汇流阻力大.建立了新沂河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水动力和泥沙回淤验证的基础上,预测了泥沙回淤过程,研究了分流比优化措施及闸下减淤效果,可为海口枢纽除险加固与运维提供参考.

    新沂河口挡潮闸多分汊分流比闸下淤积减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