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泥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泥沙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
泥沙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

张世奇

双月刊

0468-155X

Liuxia@IWHR.com

010-68786628

100048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泥沙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泥沙与有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交流技术经验,开展学术讨论,报道学术动态。其专业范围包括:流域产沙、泥沙利用、水土保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河床演变、河流及航道整治、河口港湾泥沙、渠系泥沙、电站泥沙、水库泥沙、工业取水防沙、管路固体输送、泥石流、风沙、泥沙淤积与生态影响,模型试验及测试仪器与技术及其它工业建设中的泥沙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FD-DEM模型最优网格尺寸的理论推证

    姚鹏王远冒刘鹏苏敏...
    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相流数值模拟中,合理确定流体网格尺寸对未解析CFD-DEM模型计算精度至关重要.针对网格尺寸问题,以单颗粒沉降运动为例,结合CFD-DEM数值模型,对最优网格尺寸开展了理论推证研究.研究表明,网格尺寸变化通过孔隙率参数影响颗粒拖曳力的分配,进而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基于此,提出了多相流中考虑孔隙率影响的阻力系数推导方法,并以Gidaspow模式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孔隙率条件下单颗粒沉降的理论、试验与数值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处于滞性状态下的颗粒受网格尺寸影响较大,建议网格尺寸大于颗粒尺寸的5倍;处于过渡状态和紊动状态下的颗粒影响较小,建议网格大于粒径3倍.研究结果可为多相流在流固耦合参数设置提供理论支撑.

    CFD-DEM网格尺寸孔隙率拖曳力泥沙沉降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推移质运动速度试验研究

    周双张根广许晓阳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推移质运动速度及推移质跃移比例,通过对推移质运动图片的分析,实现了推移质滚动过程与跃移过程的划分,获取了推移质运动速度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无量纲推移质平均跃移速度、无量纲推移质平均滚动速度和推移质跃移比例均随着Shields数的增大而增大.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推移质平均跃移速度公式、平均滚动速度公式和跃移比例公式,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推移质平均运动速度公式.跃移比例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当Shields数等于0.069时,推移质跃移比例与滚动比例相等;当Shields数大于0.069时,跃移成为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推移质运动速度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当Shields数介于0.030~0.080时,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推移质泥沙速度跃移滚动

    辫状河流心滩单元形成与演变过程的初步探究

    王袈陈娅玲王大宇王党伟...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辫状河流平面形态复杂,洲滩和汊道变化频繁,但其河床演变与水沙输运之间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心滩作为组成辫状河流形态特征的基本单元,探究其形成及演变过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辫状河流演变的动力学机理.通过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究了河段平面几何形态突然扩宽情况下心滩单元的形成及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来流量减小的条件下扩宽段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心滩,其发育过程主要包括:泥沙落淤形成雏形心滩、不稳定水流自动调整和滩面垂向加积、汊道分流并对心滩进行侵蚀切割.心滩的形态演变与水流运动相互作用,经过自动调整耦合最终趋于动态平衡.

    辫状河流心滩单元水槽试验数值模拟

    基于起动概率的清水冲刷双峰型泥沙粗化层级配计算

    王玺玥张根广许晓阳吕彦鹏...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双峰型级配泥沙的非均匀性,引入由双峰系数、相对粒径组成的双峰型泥沙隐暴系数修正均匀沙上举力系数与拖曳力系数,采用均匀沙相对暴露度分布得到力臂期望值,结合近底水流的随机性,建立双峰型泥沙起滚概率计算公式.基于床面泥沙起悬与起滚两种起动方式,建立清水冲刷双峰型泥沙粗化层级配预报多步计算模式,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经试验资料验证,公式预报精度良好.

    泥沙粗化双峰型泥沙泥沙起动概率粗化层级配

    松花江哈尔滨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及特点

    李军张磊乐茂华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松花江哈尔滨河段地形实测资料和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该河段的平面和断面变化及冲淤变化特性,揭示了哈尔滨河段河床演变的过程和特点.分析结果表明:1968-2003年哈尔滨河段河道平面变化较小,未发生明显的裁弯切滩,但河道支汊受到工程影响局部有所改变;2009-2019年哈尔滨河段112 m以下及120 m以上河槽内的等高线变化不大,但114~118 m等高线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影响十分显著.1990-2000年哈尔滨河段的水面面积缩减约24%,2000-2010年的水面面积扩增约70%,1980-1990年和2010-2020年的水面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哈尔滨河段断面形态变化较小,仅在桥梁工程附近发生了局部高程变化,主河道深泓线总体走向无明显变化,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的主槽和主流仍较为稳定.

    松花江哈尔滨河段河床演变人类活动

    溪洛渡库区牛栏江河口泥沙淤积特征研究

    朱玲玲杨成刚毕宏伟董炳江...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库蓄水运行后,改变了库区入汇支流的下边界条件,导致库区支流河口普遍淤积,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支流河口区域的水生态环境.针对溪洛渡库区最大的支流牛栏江,根据实测水文、泥沙、断面和地形资料,分析牛栏江水沙变化的特性,揭示其河口段的泥沙淤积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4-2020年,牛栏江河口段累计淤积泥沙296万m3,深泓平均淤积抬高9.4 m,局部形成倒比降,河口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产沙,伴随象鼻岭等规划梯级建设运行和水土保持治理,河口进一步大幅淤积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

    溪洛渡水库牛栏江河口泥沙淤积

    近70年来虎渡河水沙变化特征与冲淤演变分析

    蒋婕妤鲁瀚友赵文刚刘晓群...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虎渡河是长江分流入洞庭湖的主洪道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虎渡河的水沙条件明显改变,但由于全河段的水沙与河床形态监测资料不完整,其沿程水沙变化与河道冲淤响应的研究不足.利用近70年来弥陀寺和董家垱水文站的长序列水沙数据与虎渡河的实测河床地形资料,分析了虎渡河水沙变化及冲淤演变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虎渡河汛期的分流量减少了32.84%,但上游与下游的流量比稳定在83.0%左右;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有上翘的趋势,相同洪水流量的水位更高.近5年虎渡河的冲淤变化整体趋于平缓,但输沙率比三峡水库运行前5年下降95%,且汛后水流含沙量约高出汛前22.52%.

    虎渡河水位流量关系含沙量滞回曲线河床冲淤

    黄河干流头道拐水文站水沙关系季节性特征分析

    许磊温雅琴全栋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认识黄河干流头道拐水文站水沙关系季节性特征,根据2006-2020年黄河干流头道拐水文站的径流和输沙量数据,采用集对分析法研究头道拐水文站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水沙关系变化过程及季节性特征,进一步拟合各季节水沙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头道拐水文站径流与输沙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显著,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水沙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水沙变化过程的同一性和相关性逐渐减弱,而差异性逐渐增强;水沙变化过程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正关系性较明显,而在冬季存在一定的相反变化关系.

    黄河头道拐水文站水沙关系季节尺度影响因素

    长江下游南京"7.21"超历史高水位成因分析

    罗龙洪朱玲玲凌哲毕宏伟...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长江流域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和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下游南京站于7月21日出现超历史最高水位,较1954年和1998年的最高水位分别高出0.17 m和0.25 m,超警戒水位持续长达50天,防洪形势极为严峻.根据长江下游大通至徐六泾河段的水文观测资料,结合已有对于长江上游与中游洪水发展过程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南京"7.21"超历史高水位形成和消落的全过程,揭示了超历史高水位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流域强降雨过程、上中下游干支流频繁的洪水遭遇是南京站高水位形成的核心因素,下游潮水位偏高、城市排涝显著增强等对南京站高水位的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上中游水库群拦洪削峰是控制南京站未超保证水位的关键.

    洪水过程长江下游超历史高水位高潮位

    黄河下游游荡河段典型断面主槽与深泓横向摆动特点

    林诺菲夏军强周美蓉程亦菲...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河床频繁横向摆动会破坏河势稳定,研究游荡河段河床横向摆动的过程及特点对了解该河段河势演变的特点,进而指导整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9-2020年游荡河段汛后遥感图像及143个断面实测地形资料,计算了断面主槽和深泓的摆动宽度,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河床横向摆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游荡河段河床横向摆动幅度中段大、上下两段小,96.5%的断面深泓平均摆幅大于主槽平均摆幅;典型断面河床横向摆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同一阶段主槽与深泓的摆动趋势基本一致;水沙条件是影响河床横向摆动的主要因素,典型断面主槽及深泓的累计摆动宽度与累计水流冲刷强度呈良好的对数正相关关系;滩槽高差越大、工程靠溜越近,河床越不易发生摆动.

    主槽摆动深泓摆动遥感影像游荡河段黄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