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周建忠

季刊

1008-2190

xbjkb@ntu.edu.cn

0513-85015554 85015557

226007

江苏省南通市青年东路99号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s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质疑"卢梭是个人本位论者的教育学断言"

    严从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存在着一个令人诧异的教育学误解:卢梭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个人本位论者.卢梭其实并不是以儿童本性为基础来阐述他的教育学说的;他提出的"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只是一种观念假设,他理想中的教育也并不是以此作为追寻的目标,"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只是为批判卢梭所反对的社会而服务的;他理想中的教育实质上只是为知识分子处于统治地位的集权政治服务的.总之,他不仅不是一个个人本位论者,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本位论者,是为知识分子专制进行辩护的代言人.

    卢梭天性个人本位论

    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变迁及其文化透视

    李涛陈玉玲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变迁过程深刻地说明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完善,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受到中国文化的根本制约.我国教育方针的种种不足都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如果教育制度与其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匹配.教育制度就难以高效地运行.中国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本质上规定了教育制度运行的绩效.

    教育方针的变迁文化变迁价值观思维方式

    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江苏高教强省的突破口

    郭必裕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是实现高教强省的标志和关键,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着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重点学科区域分布过于集中、重点学科布局众多盲区三大特点.因此,为促进高教强省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为切入口: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着力点提高重点学科总量、扶持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学科优化布局、引导高校联盟集聚资源填补学科空白点、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学校竞争实力.

    学科建设重点学科高教强省

    现代大学的内涵及职能的演变

    李运庆郑美玉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这一古老的组织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内涵、职能结构也随着时间、社会的变化及大学自身的特点有所差异.因此,大学内涵及其职能是个历史概念,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自己设立"边界",在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和反思性思考.

    现代大学内涵职能演变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轨迹分析

    祝爱武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新兴学科.追踪和分析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分为学科建立、学科拓展和学科新进展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态势.

    高等教育学科学科发展历史轨迹

    台湾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唐娥傅根生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台湾通识教育在理念认同、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台湾通识教育的成功实践对大陆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大陆高等教育要实现既定的根本目标,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必须推行通识教育;大陆当前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当前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大陆推行通识教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和高校校长的创新作为.

    通识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台湾大陆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刘建华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缺陷和应用局限是重意识形态功能轻人文认知功能、重社会价值取向轻个体思维选择,重眼前行为表现轻远期行为塑造,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教育对象的工具性向主体性转型,教育内容的政策性向人文性转型,教育方法的灌输性向动态性转型,教育评价的保障性向发展性转型等.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徐曼敖静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厘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明确一定的指导原则,并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层面,才能切实有效,也才能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内涵原则途径方法

    张謇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丁富生薛海兵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的张謇充分认识到营造和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他从校训、校风、校歌、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等主要方面入手,构建具有爱国主义、学会做人、开蒙启智、文化色彩和大学气象特色的校园文化.

    张謇教育校园文化

    学科视角: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的演变及特点

    郑刚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设置标准在大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规范和引导大学发展的作用.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大体经历了分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和多科性大学同时并存、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的发展过程,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断摆脱封建官学影响而逐步引进吸收西方大学模式的过程,也是人们在探索中对大学本质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分析其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大学的科学内涵,从而推进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学科视角多科性单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