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暖通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王曙明

月刊

1002-8501

hvac@cadg.cn

010-88361727 88383814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暖通空调/Journal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暖通硕博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王昭俊
    106-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改革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硕博贯通培养新模式,以及对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创新性成果的多元化新要求.探讨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和硕博学位论文选题,分享了科研方法、科技论文写作和组会研讨等学习指导方面的心得体会.国际化培养模式可以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建议博士课题选题以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主.学习指导应注重传授正确的科研方法,加强论文写作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组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学位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组会

    某住宅小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

    何青青杨晓舒尹龙寇红晓...
    113-11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京某住宅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空调水系统、新风系统、空调末端、温湿度及防结露控制.该空调系统采用集中冷热源、分户换热系统,节省了管网投资,降低了输送能耗.用户侧定压补水采用竖向分区减压补水,控制用户侧毛细管系统工作压力,提高了毛细管辐射末端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置换新风系统采用局部微降板埋地处理,以节省户内空间.其竖向分区的新风系统减小了户内风井面积,增加了使用面积,由双冷源深度热回收新风机组集中回收排风能量,优化了冷凝器配置,热泵回收低温排风能量,提高了内置热泵效率.该项目系统设计对住宅毛细管辐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温湿度独立控制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置换新风系统防结露控制热平衡

    一机一泵组合的冷却水泵工作区与变频运行分析

    旷金国王朝晖罗曙光陈盛阶...
    119-12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深圳前海10号制冷站区域供冷系统,建立了 一机一泵组合的冷却水系统水力计算模型,包括共享的总管+冷却塔压降模型,以及各支路的压降模型.针对不同运行模式,得到了水泵工作区;结合水泵变频特性曲线,得到了每个水泵工作区不同流量对应的水泵运行频率范围,可用于水泵变频控制,简化水泵运行控制策略.本文提出的水泵工作区还可用于水泵选型,校核水泵在所有工况是否运行在高效区.

    区域供冷系统一机一泵组合水力计算模型水泵工作区水泵运行频率范围水泵选型

    基于TrAdaBoost的冷水机组故障迁移诊断

    叶晖云韩华任正雄杨钰婷...
    125-13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水机组故障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进行诊断,但需大量训练数据,而获取有效故障数据难度大、成本高.传统故障诊断主要针对单台机组已有数据,很难覆盖全部工况,新工况下诊断性能恶化.本文提出了用对数据进行空间挤压的多重数据处理方法缩减不同分布间的差异,并利用TrAdaBoost算法对不同数据分布的信息迁移能力,结合不同基分类器搭建了冷水机组故障诊断模型,实现了新工况故障的有效诊断,有望缩减实验成本.对冷水机组7类典型故障的诊断结果显示:在新工况数据仅为20组时,相比于未进行迁移诊断的情况,总体正确率分别提升了22.00%、2.50%和32.33%.通过增补2个工况数据验证了不同模式下迁移诊断对冷水机组故障诊断的有效性:单模式下迁移诊断性能较常规诊断提高18.39%~22.43%,全模式下提高1.21%~2.55%;参数寻优对单模式迁移诊断有辅助提升效果(3.06%),对全模式则因过拟合导致性能下降(-4.23%).可见,基于源工况知识与目标工况少量数据的迁移诊断模型是解决新工况数据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冷水机组机器学习信息迁移TrAdaBoost算法基分类器故障诊断

    非屏蔽门地铁车站隧道与站台空气交换量模拟研究

    栾承志李晓锋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非屏蔽门地铁车站,从隧道进入站台的无组织气流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STESS软件,对采用非屏蔽门系统的地铁车站的隧道与站台的空气交换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长度、发车对数、双向列车到站时间间隔等因素对非屏蔽门系统隧道与站台的空气交换量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隧道与站台的空气交换量的估算公式,可用于地铁通风空调负荷计算及运行能耗分析.

    地铁空气交换量隧道站台非屏蔽门系统影响因素

    准二级压缩多联机严寒地区供暖性能研究

    张晓萌魏文哲倪龙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动多联机在严寒地区的应用,在哈尔滨搭建了一个准二级压缩多联机实验台,采用根据室外温度分段控制压缩机吸气状态的控制策略,进行了 91天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控制策略,实验机组在整个测试期间均可以稳定运行,最高排气温度为90.6 ℃,季节性能系数为2.40,且室内温度能够满足供暖需要;导致机组在严寒地区制热量不足的主要因素是误除霜,而不是室外低温,误除霜引起的最大逐时制热量不足率为24.31%,而室外低温环境只有7.74%;在室外温度为-22.5~7.5 ℃时实验机组的供暖效果较好,室外温度低于-22.5 ℃时存在制热量不足;因严寒地区的机组选型较大且受压缩机最低频率限制,故在室外温度高于7.5℃时,机组存在频繁启停现象.

    多联机准二级压缩供暖性能低温供暖严寒地区补气误除霜

    温度突变下人体热反应的实验研究

    张子扬赵胜凯武峰翟永超...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了不同季节对应的9种温度突变工况,对24名受试者开展了中性→热(冷)→中性往返式温度突变对人体热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到了环境温度发生突变时人体生理反应、主观反应及全身热负荷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各突变工况下,主观反应变化超前于生理反应变化;突变前后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出现不对称现象;在热→中性突变工况下人体出现"冷感超越",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人体各项散热量的变化规律,发现"冷感超越"的原因是皮肤蒸发散热量显著增大进而导致人体总散热量远大于产热量.温度突变动态环境中的热感觉与平均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均呈线性关系,得到了基于皮肤温度的热感觉预测模型.将人体热负荷及其变化量引入热感觉预测模型中,得到了基于热负荷的热感觉预测模型.PMV模型、基于皮肤温度的热感觉预测模型、基于热负荷的热感觉预测模型的对比显示,基于热负荷的预测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温度突变环境下的人体热感觉.

    温度突变热反应热感觉皮肤温度人体热负荷热感觉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