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暖通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王曙明

月刊

1002-8501

hvac@cadg.cn

010-88361727 88383814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暖通空调/Journal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级泵在区域供冷外融冰直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高龙李雪松王笙文雪新...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区域供冷外融冰直供式系统的形式及水压图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于设置上游供冷泵和外网循环泵的二级泵系统,当蓄冰池液面与系统管网最高点之间的高差较大时,可取消上游供冷泵,将系统改为一级泵形式,在不改变外网循环泵扬程的前提下,利用水泵前设备的阻力增加最不利点的压力,保证系统整体无负压运行;一级泵系统相比二级泵系统,节省了设备初投资及机房空间,并且水泵整体运行能耗有所降低.对一级泵系统的流量调节方式及系统运行策略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对比说明了一级泵系统的优势.

    区域供冷外融冰直供式系统一级泵系统水压图分析运行策略

    长沙某购物中心"热泵+锅炉"空调热源系统研究

    吴少光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双碳"政策及当地能源价格政策,为充分利用空气源热泵低碳排放的优势,对长沙某购物中心的"热泵+锅炉"空调热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以全寿命周期经济性最佳为目标,确定了空气源热泵和锅炉的最佳配比.针对系统中空气源热泵和锅炉的连接形式,分别介绍了热源设备串联和并联形式的控制策略及控制要求,并结合空气源热泵和锅炉的配比给出了建议.

    热泵+锅炉碳排放技术经济性控制策略多源空调热源配比

    丹江口水电站厂房结露实测及处理措施研究

    陈鹏云查显顺高云鹏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电站厂房环境长期潮湿会导致电气设备锈蚀,加大设备故障概率,影响厂房内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通过6个月(5-11月)的连续实测,获得了丹江口水电站厂房内各部位的空气温湿度及厂房壁面、设备管道表面温度.通过分析各部位温湿度、结露情况和通风空调气流组织,揭示了厂房壁面、设备管道表面结露的原因.在不进行通风空调系统改造的情况下,研究了改善结露情况的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模式优化措施.实测结果表明该措施简易有效.

    结露实测温湿度露点温度气流组织运行模式优化

    茯砖茶烘房的流场及送风结构改进研究

    卢鹏伟南晓红
    82-8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某茶厂茯砖茶烘房空气流动与传热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发现,由于烘房内送风结构设计不合理,致使货物区出现风速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均匀送风管道和在送风口添加百叶对送风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送风结构能够均匀地分配风量,货物区监测点的风速不均匀系数从186.30%降低至74.12%,空气分布特性指标从59.38%增加至90.66%,烘房内货物区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得到改善.

    茯砖茶烘房数值模拟送风结构流场均匀性

    上海地区住宅供暖空调能耗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梁耀文陈雯思张静思许润泽...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问卷调研和现场测试,分析了上海地区居住建筑的空调和供暖设备数量及使用比例、居民的使用习惯、能耗水平及室内热舒适性,讨论了空调能耗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显示:近十几年来上海地区居住建筑的户均空调数量稳步增加,2022年已达3.5台/户,热泵型空调是最常用的供暖设备,2022年在供暖设备中占比高达87%;空调供暖和燃气+地暖的能耗和室内舒适性差异明显,空调制冷、空调供暖、燃气+地暖的平均能耗分别为6.8、4.7、17.4 kW·h/(m2·a),燃气+地暖的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相对较高;从2008年至2022年,人员的舒适性偏好提高,经济性偏好降低,空调和供暖能耗上升趋势明显.

    供暖空调燃气+地暖能耗住宅影响因素使用习惯热舒适

    提高室内温度标准对供暖能耗的影响

    丁立王芃马旭冉罗琤...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供暖室内温度标准从18 ℃提高到20 ℃对二次网热水供暖系统能耗的影响,根据水力平衡状态和调节方式的不同设计了 6种计算情景,建立了水力平衡与水力失调情况下分别提高供水温度与增加流量时的热水供暖系统总供热量与耗电量的计算模型.通过文献调研统计了用户水力失调度的正态分布特征,对案例系统进行了多工况的能耗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平衡时,提升流量导致耗电量增加219.9%;水力失调时,提升流量的情景总供热量增加率比提高供水温度小1.1%,耗电量增加率大539.9%;情景D*、T*、G*的总供热量分别随水力失调度标准差以斜率0.35、0.38、0.27线性增大.

    供暖系统室内设计温度供热量耗电量供水温度流量水力失调

    青藏高原非对称着衣藏族人群热敏感性实验研究

    李佳宋聪刘艳峰赵东雪...
    104-1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特殊气候环境造就了藏族人群特殊的行为热适应方式,藏式非对称着衣热暴露方式导致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具有特异性,对整体热舒适评价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藏族人群开展了人体热敏感性实验研究,招募16名藏族青年作为受试者,在3种热环境突变工况下开展实验研究(工况 1:18 ℃-24 ℃-18 ℃,工况 2:15 ℃-24 ℃-15 ℃,工况 3:16 ℃-28 ℃-16℃),并提出热敏感性定义及量化公式,将生理热敏感度、心理热敏感度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进行热敏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藏族人群热敏感性在局部间存在差异性,热敏感部位序列为头部>四肢>躯干;藏袍非对称着衣方式下,暴露侧与非暴露侧存在明显的热敏感性差异,暴露部位的热敏感度是非暴露部位的1.2~1.3倍;人体对冷刺激的热敏感性更高,生理与心理层面上同一部位对冷刺激的热敏感度是热刺激下的0.7~1.5倍和1~2倍.

    非对称着衣热敏感性皮肤温度热感觉热舒适

    人员密集建筑室内空气真菌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吴定萌熊静张莹高然...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内空气中真菌是人员密集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且是呼吸道、过敏性及传染性疾病不可忽视的源头.本研究使用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收集图书馆建筑和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的真菌样本,定量化评估室内空气中真菌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及评价室内人员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图书馆建筑和医疗建筑的室内空气中真菌浓度分别为(731±262)CFU/m3和(1 516±633)CFU/m3,均超过了 WHO规定的浓度限值(500 CFU/m3),且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真菌浓度超过了 ACGIH规定的浓度限值(1 000 CFU/m3),存在严重的空气真菌污染问题;图书馆建筑和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真菌粒径最大值均分布在2.1~3.3μm,室内空气中真菌可吸入部分(<4.7 μm)的比例分别高达85%和9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男员工和男医生暴露于最高的室内空气真菌水平.

    人员密集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真菌浓度水平粒径特征健康风险

    水在竖直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张雨馨黄理浩顾晟杰孙晨...
    119-12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应用于升膜式换热器的竖直矩形窄通道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通道内流动沸腾各阶段的传热特性,为设计高效的换热设备提供参考.建立了尺寸为1 400 mm×250 mm×3 mm的竖直矩形窄通道模型,采用多相流VOF模型,获得了不同高度通道中的温度、汽相和流速分布.对两相流动划分了子区域,对气泡运动进行了分析.结合流型,对各子区域的传热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沸腾过程中流型主要包括气泡流、弹状流、块状流和搅拌流;入口温度的提高可以加强部分发展的核态沸腾阶段的局部换热,而对于完全发展的核态沸腾阶段影响较小;质流密度的增大会削弱核态沸腾初始阶段的换热,但对于距离汽化核心较远的区域,换热则会增强;不同区域的传热特性随干度的变化趋势不同.

    窄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表面传热系数流型干度板式换热器

    一种新型可调涡流管膨胀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刘业凤俞羿张华唐敏凯...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跨临界CO2热泵循环中,采用涡流管膨胀替代常规节流阀的Maurer模型可减小节流损失、提高系统性能,但存在不能自动调节的难题.通过对Maurer模型进行改进,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可调涡流管膨胀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模拟分析了新型系统的性能特点,并与膨胀阀节流的常规系统和Maurer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系统能实现对系统制热量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自动控制.当蒸发温度改变时,新型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电子流量调节阀开度实现对调节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控制,还可以通过改变调节压缩机频率实现对冷质量分数与涡流管热端出口温度的控制,进而调节系统制热量.新型系统保证了涡流管热端出口温度和压缩机排气温度不超过120 ℃警戒值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制热量,改善了系统性能.2)新型系统的性能优于常规系统和Maurer模型.通过将涡流管热端出口温度与调节压缩机排气温度控制在较高水平,新型系统能具有更高的制热量和更好的性能.当全年蒸发温度在-10~10 ℃间变化时,新型系统的COP和制热量较常规系统分别增大了 13.1%和16.7%,较Maurer模型分别增大了 2.7%和6.1%.新型系统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会随着蒸发温度变化范围的扩大更加显著.

    CO2热泵涡流管Maurer模型冷质量分数蒸发温度性能系数(C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