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暖通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王曙明

月刊

1002-8501

hvac@cadg.cn

010-88361727 88383814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暖通空调/Journal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暖通空调》持续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132页

    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商福民阎天海巨海娇刘栋...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真空玻璃管为载体、石蜡为相变储热材料、脉动热管和铜管为传热元件,对比分析了充液率ψ=50.0%的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与铜管太阳能集热器在相同辐照度下的集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辐照度大于0W/m2时,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相比于铜管太阳能集热器管壁温度提高了 40 ℃;相较于铜管太阳能集热器,热源温度越高,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吸热能力越强,传热效果越好;在相同的辐照度下,相比于铜管太阳能集热器,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石蜡达到熔点的时间缩短了 13%;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输出的热量比铜管太阳能集热器高0.5 kJ,随着辐照度的增强,热量差值将会更大;脉动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壁面与其相接触的传热工质会形成一种准平衡态,蒸发段与冷凝段的传热能力呈反比关系,当蒸发段传热能力下降时,冷凝段传热能力上升,保证了集热器的稳定运行.

    太阳能集热器相变储热材料脉动热管铜管传热性能

    "蓝天杯"全面升级为《暖通空调高质量发展报告》

    137页

    水基氧化铝纳米流体液滴蒸发过程特性仿真研究

    雷月霞单彦广戎志成刘宝...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输运工质,可以显著提高空调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对纳米流体液滴蒸发特性的研究可为其在蒸发器中的强化传热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仿真研究纳米流体液滴的蒸发可以节约实验资源,快速分析各因素对液滴蒸发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液滴蒸发过程中的恒接触半径(CCR)和恒接触角(CCA)2种蒸发模式,建立了基于动态接触角的纳米流体液滴蒸发模型.仿真研究了水基氧化铝纳米流体液滴蒸发过程中纳米颗粒初始质量分数、基板类型和基板温度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初始质量分数越大,沉积在三相线处的纳米颗粒越多,接触半径的变化范围越小,液滴的导热性能越强,蒸发速率越快.PDMS基板上纳米流体液滴的蒸发过程包括CCR和CCA 2种模式,而Al基板上仅存在CCR模式;Al基板上纳米流体液滴的平均蒸发速率是PDMS基板上的2.3倍.相比纳米颗粒初始质量分数,基板温度对蒸发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基板温度从室温每升高5 ℃,PDMS基板和Al基板液滴平均蒸发速率分别升高33%和43%.

    水基氧化铝纳米流体液滴蒸发特性强化传热恒接触半径恒接触角动态接触角加热基板

    市域车客室空调通风系统仿真与优化研究

    刘智远孙伟易柯曹小林...
    147-1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市域车客室空调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将客室、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废气排风系统和新风系统整体耦合的新仿真模型,使仿真边界条件设置贴合实际工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市域车空调通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和传热状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与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前2台空调机组4个回风口的回风量分别为0.24、0.26、0.35、0.19 kg/s,回风量分布不均匀;废气排风道过于窄小,导致废气排风系统阻力高达629 Pa.鉴于此,对客室回风结构与废气排风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后最大回风量与最小回风量仅相差0.05 kg/s,客室到废气排风出口流动阻力降低至120 Pa.客室内大部分区域温度范围为24~26 ℃,客室内部人员主要活动范围处于微风速,乘坐舒适性提升显著.本研究可以为市域车空调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市域车客室空调通风系统结构优化气流组织仿真分析

    利用数据中心余热供热的系统设计与分析

    井洋谢晓云江亿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中心余热供热是提高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冬季清洁供暖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长距离供热系统,在热源和热汇处设置多级热泵以增大供热管网供回水温差,并使用储热装置保障数据中心和供热系统的安全性,提高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率.以张家口某数据中心为例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初投资为50.21元/m2,运行费用为26.37元/GJ,投资回收期约为5.31 a,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节能减排效果.

    数据中心集中供热余热利用储热多级热泵

    面向数据中心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高梦蝶李强曹军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间接蒸发冷却装置的性能及各参数的选择原则等,设计搭建了数据中心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系统间接蒸发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次风速与间接蒸发冷却效率总体成反比,当一次风速为2.2 m/s时,间接蒸发冷却效率为90.74%;随着二次风速增大,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二次风速为3.1 m/s,间接蒸发冷却效率为80.03%;随着一次风入口温度升高,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同样先增大后减小,最佳一次风进口温度为29 ℃,间接蒸发冷却效率能够达到71.45%;间接蒸发冷却效率随着喷淋水流量增大而增大,最终稳定,为减少装置的总能耗,最佳的喷淋水流量为1.21 m3/h,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可达83.51%.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相关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数据中心管式间接蒸发冷却装置间接蒸发冷却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实验制冷性能

    中国各地区数据中心水侧自然冷却PUE分析

    王泽青韩冠军娄小军罗海亮...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侧自然冷却是数据中心领域最传统的节能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数据中心水侧自然冷却系统典型设计参数进行建模计算,得出了全国各气象站点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值;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得到了全国各地区水侧自然冷却系统的PUE地图,从地图上能直观地看出全国各地区数据中心水侧自然冷却系统PUE值,可为数据中心选址及全国各地区PUE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数据中心水侧自然冷却电能利用效率(PUE)中国空间插值不间断电源(UPS)

    双冷水式机房空调自然冷却应用的节能分析

    肖新文陈远俞江峰
    173-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我国各地双冷水式机房空调自然冷却应用的节能潜力,给出了一种双冷水式机房空调自然冷却应用系统架构并分析了其运行模式.建立了双冷水式机房空调与冷水式机房空调的对比分析模型,利用当量压缩机耗电量对双冷水式机房空调的自然冷却应用进行了节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双冷水式机房空调直接利用冷却塔自然冷却的应用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节能效果在可充分利用自然冷却地区越发突出,在不考虑水资源紧张的前提下节能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西北、东北、华北、云贵高原、华东、川渝、华中及华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城市的节能率超过80%;通过采取节能优化措施可进一步提升双冷水式机房空调在水资源丰富、自然冷源相对贫乏的华南地区的节能效果,节能率提升值可达14.1%~20.5%.

    数据中心节能分析双冷水式机房空调自然冷却节能率当量压缩机耗电功率当量压缩机耗电量华南地区

    室外通信机柜通风冷却节能性能研究

    何伟李静远石虎邾茂盛...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肥地区室外空气温度全年约有77.5%的时间在25 ℃以下,利用CFD数值模拟对机柜进行气流组织优化,结果表明,在合肥地区可采用新风设备给室外通信机柜降温.为了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却资源,在对合肥地区典型室外通信机柜进行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空调与新风设备联动策略.该策略缩短了空调的运行时间,从而节约能源,结果表明,空调与新风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能耗为空调单独运行时的46.8%.

    室外通信机柜空调新风设备气流组织自然冷却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