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周建忠

双月刊

1673-2359

xbzsb@ntu.edu.cn

0513-85012866 85012867

226019

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南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每期160页。刊号:ISSN1673-2359,CN32-1754/C。原名《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创刊,1991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改现刊名。现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经验析论

    孙绍勇任雯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洞察时代大势科学研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坐标定位、聚焦本质规律辩证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导向、把握历史主动系统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以及所积累创造的经验,对于党在新征程上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进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发展宝贵经验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逻辑

    王岩陶鑫杰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创性经验,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解决基层矛盾冲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实践智慧,而且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了诸多有益启示,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的实践特色.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前提;坚持"多元共治",汇聚多方力量,注重激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功能,以此打造"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特点;坚持"三治融合",遵循治理规律,注重协调自治、德治、法治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内容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在意蕴;坚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与社会变革,勇于识变,敢于求变,善于应变,注重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创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诉求.

    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治理化解矛盾实践逻辑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乡政村治"法治化

    余钊飞代冰洁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枫桥经验"已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法,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秩序及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实践中,"乡政村治"法治化为基层政权依法管理和群众依法自治提供了全面支持.在具体应用方面,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与乡镇政权法治化建设相融合,有效实现了基层党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此外,"乡政村治"法治化有效弥补了村一级作为法治化治理末梢的诸多盲点,通过村级权力运行法治化、村务监督法治化、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法治化等方式提供了一种村民自治法治化的有效载体.这一载体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起到了重要基础作用,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与基层法治建设融为一体,通过数字赋能,构建党政管理与基层治理协同共治体系和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体系,从而能够确保基层治理有效应对社会治理新挑战.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灵动高效的治理效能,发挥"乡政村治"法治化对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基础作用,有助于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新时代枫桥经验乡政村治法治化

    时间异化: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

    谭勇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批判、劳动异化、商品拜物教等均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且颇受学界关注和研究,而关于马克思所论及的时间异化,则尚缺乏充分的探讨.聚焦《资本论》中的"时间问题",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勾勒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三重时间异化,由此达及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一,工人用以维持身体健康和发展自身能力的生命时间异化为资本增殖所需的生产时间;其二,"机器时间""工厂时间"等社会时间异化为"规训"工人的手段;其三,马克思透过对"重复问题""时空辩证法"以及"资本主义永恒性"的分析,阐明了"三维"时间向"点状"时间的异化.全面梳理马克思关于时间异化的论述,无疑有助于在这个充满"时间危机"的时代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时间异化资本论生命时间资本主义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总体性思想"论析

    胡睿扬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关于"总体性思想"的研究大都停留在针对卢卡奇的分析与批评上,而没有深入去挖掘"总体性思想"的演进历程.事实上,"总体性"的概念和思想不仅仅只存在于卢卡奇的作品中,而是一直贯穿于包括马克思本人在内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著作中.本文将以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为出发点,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充分的文本分析,试图发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总体性"的思想脉略,从而论析"总体性思想"并不属于卢卡奇个人,而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方法论."总体性思想"一方面指明了资本主义总体性是如何对无产阶级进行着"支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主"的总体性的可能与前进方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

    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政策演进、实践特点及其启示

    吴传清赵豪时培豪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产业链长制"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解构"产业链长制"的理论逻辑,通过明确发展方向、整合要素资源、提供市场信息、防范经营风险等运行机制助力产业链稳定发展.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政策的演进脉络可分为初步探索(2017-2018 年)、进一步探索(2019-2020 年)和全面探索(2021 年至今)三个阶段,其实践呈现出重视顶层设计、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桥梁作用、"链创"建设等显著特点.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实践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围绕"四链"融合、"三链"统筹、区域融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链长制"政策供给.

    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产业政策

    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立法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陈倩
    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在实践中以跨界环境问题、区域共同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为内在驱动,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完全一致型、基本相同型和核心协同型三种,但其应有效能并未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不明,府际环境协议的法律地位不清,二者关系及其在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中的功能定位不显,相应带来权力配置混乱、事项范围模糊、规范趋同度与拘束力大小不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主次分明的立法构造,实现地方性法规、府际环境协议与共同、协同立法模式的组配,在规范制定主体事权划分、协同立法程序、区域利益协调和立法拘束力实现等方面,以层次化逻辑结构搭建常态化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满足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协同立法生态环境

    文艺复兴与中国气派:20世纪"民族形式"话语的源起与旨归

    朱军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知识人一直有在救亡、启蒙与复兴的三重视野下言说中国问题的愿望.与胡适等人"中国文艺复兴"话语相对应,20世纪 30年代后左翼文艺界以"新启蒙运动""第三次文学革命""无产阶级文艺复兴""民族形式"等多重话语,重估五四文学革命以及文艺大众化运动,构筑了现代中国民族文艺复兴的复线结构.作为"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之一,"民族形式"讨论提供了政治话语、大众话语与知识者话语共同发声、彼此交锋的空间.借助语言运动与民族形式创造的相互促进,"民族形式"讨论把大众思想解放运动与文化解放运动结合起来,在反思欧化文艺的基础上,吸纳多重传统形式源泉,促进了中国文化"转换性创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开辟了文艺革命化与中国化有机结合的道路.

    民族形式中国气派文艺大众化文艺复兴

    盲眼·锐眼·热眼——基于生命体验的三种文学视觉书写形态

    张琳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文化时代,技术化的视觉让身体的感知结构由文字转换成图像的接受,并推动了新的媒介形式的变革.文学在现代视觉化语境中,也从自身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以视觉为锚点,选取莫言、毕飞宇、史铁生三位着重刻画过视觉重要性的作家的代表作品,从感官和思维的场域,解读他们对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的探询和守护,将视点最终落在人类的生命体验上,探讨文学写作中被普遍呈现并被集中赋予审美特性的三种视觉类型(即"盲眼""锐眼""热眼")及其特征.考察作家通过视觉书写所展现的独特、复杂的生命体验,是透析文学的社会性、文化性、呈现生命现象特性的重要维度,对拓展文学领域的视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文学视觉书写生命体验审美

    水产资源刑法保护的实践面向与规范适用研究

    侯艳芳陈望舒
    10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行政法和刑法对水产资源双重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水产资源行政保护规范的专门化设置和刑法保护规范的精细化调整对司法实践的理性化规制提出了新要求.水产资源刑法保护司法实践呈现出违法性判断中实质性解释欠缺、罪量要素违法评价机能缺位以及共同责任与上下游责任界定模糊的特征,需要从罪质、罪量和关联责任方面进行完善.水产资源刑法保护的罪质厘定,应在厘清水产资源犯罪双重违法性的评判立场与认定路径的前提下,对水产资源犯罪危害行为的时空要素和手段要素进行实质解释.水产资源犯罪"情节严重"的罪量标准呈现出"以侵害方式为主、犯罪数额为辅"的二元评价模式,宜准确把握犯罪数额要素的多维嬗变,对侵害方式要素进行有限化出罪,明确兜底性规定的一般判断规则和特殊情形中的规范借力.水产资源共同犯罪责任的划定以二元审查机制为基础,具体要依照共同犯罪的组织方式和行为特点进行类型化分析,对水产资源上下游犯罪责任判别的关键词要精准解释.

    水产资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罪质罪量关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