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社会科学
宁夏社会科学

蔡伟

双月刊

1002-0292

socsinx@public.yc.nx.cn

0951-2074593

750021

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新风巷8号

宁夏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办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 努力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积极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应用研究和基础相结合,既突出应用研究,又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力求把刊物办得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环境违规——基于中国企业的经验证据

    董曼茹陈颖侯德帅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制企业环境违规行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环保行为既取决于企业经营特征,也依赖外部经济政策环境.较高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环境违规行为显著增加,尤其对非国有企业而言,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环境违规行为的影响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水平、融资约束及运营绩效等因素制约.应从优化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建立更广泛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政策沟通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提升市场化水平等方面降低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企业环境行为的负面影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权性质绿色发展环境违规

    智能家居的伦理风险、成因透析及治理建议

    李猛谭九生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家庭传统设备逐渐被赋予新的技术架构,使其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自动决策,智能家居产品快速发展并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设备逐步将家庭成员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衍生出伦理风险,表现为技术剧本的性别歧视、机器神话的虚无主义、家庭时间的去休闲化、家庭空间的去秘密化、万物互联的数据殖民主义等风险样态.研究基于STS视角透析智能家居伦理风险的成因,既有智能技术自在的不确定性,也有技术营销、社会环境、技术受众的因素.智能家居技术的良性发展需要构建涵盖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实现智能家居从开发到使用的全过程治理,引导智能家居更好地为人类福祉服务.

    智能家居伦理风险性别歧视媒介素养伦理审查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青年居民生育意愿——基于转型中国背景的实证研究

    龚曦王红波
    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资本的丰富理论意涵能够弥补既有文献在讨论生育意愿时未能结合个体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的不足,为改善生育意愿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深入剖析了个体社会资本积累影响青年居民生育意愿的一般理论逻辑,并结合转型中国背景提出了社会资本的生育意愿影响效应在中国可能存在的具体机制.实证检验显示,一方面,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对青年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青年群体间存在异质性;另一方面,转型中国情境赋予了社会资本影响生育意愿的具体机制,可以通过心理缓释效应提升青年居民幸福感,通过规范转换效应改善青年居民的育儿态度,进而提升生育意愿.研究拓展了社会资本影响生育意愿的研究视野,有利于中国本土化生育理论的构建,为应对中国低生育问题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生育意愿结构性社会资本认知性社会资本转型中国

    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励机制的经验比较与方案设计——基于fsQCA的OECD国家案例分析

    黄秀莲褚福灵
    12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激励机制至关重要.结合fsQCA的定性分析和精算模型的定量分析,以OECD国家为案例样本,通过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励机制的国际比较,总结有益经验,并提出激励机制设计方案.研究表明,缴费上限差异化、领取税率差异化以及必要的政府补贴是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的重要国际经验.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设计递减目标替代率下三类激励方案:方案一为缴费上限收入差异化,收入每增加1000元/月,缴费上限约降低70元/月;方案二为领取税率收入差异化,收入低于16000元/月无需缴税,两个高收入层级领取税率为3.15%和12.74%;方案三为增加政府补贴,收入低于16000元/月可获得政府补贴,补贴比例为8.11%-30.26%.研究从激励机制视角,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差异化财税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励机制国际案例分析国内方案设计

    城乡融合中农村智慧康养的供需结构与政策启示

    李俏赵诣辰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化叠加数字化背景下,发展农村智慧康养不仅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重要手段,深入探究农村智慧康养的供需结构并找出促进供需对接的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智慧康养还存在供给结构不均衡、需求结构正在转型、供需结构失衡突出、供需系统整合不足的问题,亟须整合各类资源,从事业与产业协同、供给与需求匹配、技术与服务融合、城市与农村统筹的角度,推进供给结构改革,加强使用能力建设,扩大普惠服务范围,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农村养老智慧康养城乡供需结构

    政社协同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行动逻辑——基于辽宁省实践的扎根理论分析

    秦森张雷
    15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关键在于通过政府与养老服务机构的互动、合作与协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服务供给体系.科学运用质性研究与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总结政社主体在协同供给服务过程中的角色、行为与互动模式,凝练出政社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行动逻辑与解释框架,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政府与养老服务机构围绕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形成了"促成—运行—产出"三个阶段:促成阶段依赖共同 目标建立、党政统筹推动这两项动力要素;运行阶段体现为供给共同体的场域化构建、协同治理工具的多元化运用两项机制要素;产出阶段则形成了可持续发展动力并呈现一定的现实约束力.未来需要加强政府部门资源支持和养老服务机构现实需求的动态匹配程度,同时细化政社协同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流程设计,从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社协同行动逻辑扎根理论

    明清至民国时期汉水上游地区方志研究

    张莹张剑光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水上游地区的汉中和安康,在明清至民国时期编纂了大量方志.由于自然环境不同,这些方志与陕西关中、陕北的方志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值得挖掘和探究.今天保存下来的方志,以清代数量为最多,其中康熙和光绪两朝编纂成果最为集中.由于大量官员和文士来到较为安宁的汉水上游地区,方志的主要纂修者身份、编纂体例等既有同时代其他地区方志的共性,又体现了汉水上游地域的特色.

    明清至民国汉水上游地区方志编纂

    从苦闷徘徊到积极进取:元中期江南士人任士林的心态变化

    陈广恩王婷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士林是元代中期江南地区下层士入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精神世界很复杂,心态经历了从苦闷徘徊到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他埋怨元朝不开科举,对亡宋抱有怀念和眷恋之情,称赞宋人谢翱、方凤抗击元朝的英雄事迹,但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考量,他又替元朝的大一统和蒙元统治者歌功颂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胜国遗民的日渐故去,任士林的遗民情结也逐渐淡化.在经历苦闷徘徊之后,晚年他从奉化来到杭州,攀附杜道坚和赵孟頫.由于文学上的造诣和影响,他的人生境遇发生了转变.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元中期江南地区苦苦挣扎的中下层士人的心态变化过程,以及他们不甘心被命运摆布的积极进取的执着精神.

    任士林心态变化苦闷徘徊积极进取

    中国画现代转型中的审美视域论

    贾峰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中国画艺术应该具有怎样的审美视域问题,总会周期性地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美术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造旧国画",从改革开放后的"形式美讨论"到"实验水墨"探索,再到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画"民族性"身份谱系的再确认、"当代性"审美意识的再转换、"世界性"语言特征的再建构.在百余年的审美视域探索与转变中,中国画实现了从"边缘"到"中心"的历史转折,逐步形成了兼具民族性、当代性与世界性的审美视域,产生了一大批能够阐释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艺术精品.

    中国画现代转型审美视域文化自觉

    "重述历史"、"想象神话"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像转化"——从《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论开去

    陈旭光杨宇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时代,传统文化资源、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影像转化"或"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兼具战略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文化命题.近年来,一系列影视作品均对此作出尝试,《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这一命题提供了电影工业与美学的"封神经验".影片采取工业美学式的制作方式,在筹备、制作、跨媒介运营与整体视觉风格营造等环节实践全流程的工业化运作,打造中国式神话史诗世界.影片注重对中国古典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在传统神魔小说与历史典籍的基础上以现代观念加以整合和改造,适应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影片受到中国本土近年来高扬文化主体性思潮的影响,以更加平和、包容、创造性的态度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性"令其超越了此前的古装大片,但在全球文化保守化的新语境下,也带来了跨文化交流的新困境.

    神话史诗电影电影工业美学想象力消费创造性转化文明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