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续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颜明娟陈玉真林诚吴一群...
    2959-2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对酸性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类群及共现性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处理降低了土壤pH,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全磷含量,而OF和OFM处理在提高土壤pH的同时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CF和CFC处理降低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O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Sobs、Ace、Chao1和Shannon指数(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措施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2=0。442 1,P=0。001),OF处理富集了有益于土壤碳氮循环和抑制病原菌的物种。FAPROTAX细菌功能预测表明,茶园土壤细菌生态功能类群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和硝酸盐还原作用功能类群为主,OF处理提高了捕食性或外寄生作用、光异养作用、光养作用、光合自养硫氧化、光能自养功能及氮循环功能细菌种群丰度。施肥措施均增加了细菌共现性网络边数、平均连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细菌网络的规模增大,细菌群落间互相作用更复杂。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为主(比例为58。03%~77。78%),施肥后物种间竞争作用进一步加强。施肥处理下细菌分子网络平均路径距离较长,平均聚类系数降低、细菌群落作用的响应速度变慢、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中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优于CF处理。冗余分析和Mantel test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而言,有机肥配施化肥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了土壤细菌碳氮循环功能,提高了细菌网络规模和群落互作,有机肥替代使细菌群落网络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土壤细菌群落。

    茶园土壤有机肥配施化肥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细菌功能类群

    江西小流域范围稻田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郭雨婷刘亚军吴永明段亦鹏...
    2974-2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江西小流域范围内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万年县典型区域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ITS高通量测序手段解析真菌群落特征,结合土壤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等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小流域范围内土壤理化性质接近,仅水解氮和重金属Cu、Hg、As变异系数较大,同时部分点位存在Cd和Cu富集情况。真菌群落组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中裴梅西作为古稻产区真菌群落表现出最高丰度的担子菌门(12。35%)和Talaromyces菌属(9。49%),而珠田北、上坊东区域真菌群落表现出更低丰度的子囊菌门(42。57%、49。77%)和更高丰度的被孢霉门(36。78%、23。51%)。土壤真菌群落的分布特征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水分、pH、阳离子交换量、总磷、速效钾)和重金属元素(Cd、As)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西小流域范围内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异性较小,除了土壤营养状况,Cd、As等重金属元素也是影响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未来稻田耕作不仅要关注土壤肥力状况,还应关注周边矿山开采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小流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真菌群落

    玉米秸秆还田形式对辽东低山丘陵区旱田土壤酸化的影响

    范庆锋盛诗涵杨春璐陈重...
    2984-2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形式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本研究以辽东低山丘陵区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形式下的旱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直接还田(ZH)、玉米秸秆过腹还田(GH)及玉米秸秆焚烧后草木灰还田(FH)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pH值、交换性酸、盐基饱和度、酸害容量及酸害强度等指标,探究辽东低山丘陵区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形式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H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其中交换性铝的含量;ZH和GH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及其在交换性酸中的比例;ZH和GH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6。07%和11。28%,而FH处理和CK处理之间的CEC差异不显著。ZH、GH和FH处理的土壤盐基饱和度分别为69。65%、68。88%和69。76%,均高于CK处理的66。36%,但未达到5%差异显著水平。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形式处理均显著提升了土壤的酸害容量与酸害强度,土壤酸害容量由高至低依次为GH、ZH和FH处理,较CK处理增幅分别为15。97%、13。69%和12。70%,不同处理的土壤酸害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GH、ZH、FH和CK处理。研究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形式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土壤的酸害容量与强度,提高了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

    土壤酸化秸秆还田交换性酸酸害容量

    土霉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李妍慧吴洪生陆东明刘政...
    2991-3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土霉素能力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性,选取普遍使用且廉价广谱的抗生素之一——土霉素作为目标污染物,筛选了两株能降解土霉素的菌株,研究其形态、生理生化并提取其DNA,进行基因测序分析,考察其在不同的菌株混合比、接种量、初始浓度、pH、温度及外加碳源、氮源降解环境条件下的联合降解效果。初步鉴定两菌株分别为埃希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均可以在以土霉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两菌株在土霉素初始浓度为65 mg·L-1、两株菌株混合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3%、pH为5、温度为35℃、外加碳源为麦芽糖、外加氮源为硝酸钠时的降解率最高,为最佳降解条件,其中外加碳、氮源对降解菌降解土霉素的影响最大。研究发现4种潜在的土霉素降解途径,降解过程主要有苯环裂解、脱氢、脱水、脱羰基、脱甲基、脱羟基、脱胺基和脱酰胺基反应。研究表明,试验筛选的两种降解菌能够有效降解环境中的土霉素,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可进一步用于降解和消除畜禽粪便和农田土壤残留抗生素。

    土霉素降解菌DNA测序鉴定降解特性降解途径

    盾构渣土去盐碱处理材料筛选

    段海煦胡兴波冯俊义马浩冉...
    3004-3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盾构渣土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利用,本研究通过模拟试验方法,以钠基膨润土型、纯碱型和弱碱型3种盾构渣土为对象,研究盐碱土不同修复材料对盾构渣土pH、电导率和全盐量等的影响,并分析其用作地形用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较腐植酸、红石膏和木醋液处理,脱硫石膏是一种高效、环保和经济的去盐碱化材料。对于钠基膨润土型盾构渣土,脱硫石膏用量为渣土干质量2。0%时,盾构渣土pH可由9。91降低至8。0以下;对于纯碱型盾构渣土,脱硫石膏用量2。5%时,pH由10。61降至8。0以下;对于弱碱型盾构渣土,脱硫石膏用量0。5%时,盾构渣土pH可由9。87降低至8。0以下,可满足《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和《园林绿地工程建设规范》(DB11/T 1175-2015)的用土要求。研究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对盾构渣土去盐碱处理可用作地形用土。

    盾构渣土去盐碱处理地形用土资源化利用

    不同有机碳源对稻田土壤反硝化及N2O消减潜力的影响

    滕钊军陈汉周聪潘俊宇...
    3013-3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有机碳源对稻田土壤反硝化速率和N2O还原潜力的影响效应,探索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机理,选取两个典型稻田[扬州稻田(YZ)和信阳稻田(XY)]土壤,在添加葡萄糖、甲酸、甲烷3种外源有机碳条件下,通过乙炔抑制法研究稻田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和N2O还原速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厌氧培养试验测定N2O的消耗量,研究土壤的N2O消减潜势,并分析nosZ功能基因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YZ土壤的反硝化速率为9。81~15。25µg·g-1·d-1,N2O还原速率为7。83~12。77µg·g-1·d-1,在3种有机碳添加条件下均显著低于XY土壤(P<0。05),这可能与YZ土壤pH值偏低、NO-3含量较高有关。与对照处理(CK)相比,在添加葡萄糖条件下YZ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和N2O还原速率分别增加了54。6%和59。7%,而在添加甲酸条件下XY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和N2O还原速率则分别增加了49。9%和54。4%。添加甲烷条件下XY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和N2O还原速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说明甲烷可能作为电子供体驱动了N2O的还原过程。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碳源添加条件下YZ土壤N2O消减潜势与nosZⅠ基因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而XY土壤N2O消减潜势与nosZⅡ基因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对于不同类型的稻田土壤,在外源有机碳供应条件下N2O还原速率的高响应性提升是降低稻田N2O净排放潜力的有效途径。

    稻田反硝化N2O还原有机碳特性nosZ基因

    稻虾共作模式碳氮足迹分析——以淮南市为例

    梅威武慧君方维鑫朱慧敏...
    3022-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稻虾共作模式碳氮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潜力,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文献和生命周期数据库中的数据,从生命周期的角度采用碳氮足迹理论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碳氮足迹,并依据结果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单位产值碳足迹和单位利润碳足迹分别为 16 137。92 kg CO2e·hm-2、0。19 kg CO2e·元-1和0。48 kg CO2e·元-1,其中CH4排放(50。5%)和灌溉电力(17。7%)是碳足迹最主要的贡献者;稻虾共作模式的单位面积氮足迹、单位产值氮足迹和单位利润氮足迹分别为104。85 kg Nr·hm-2、1。24×10-3 kg Nr·元-1和3。15×10-3 kg Nr·元-1,其中NH3排放(45。5%)、田间氮素的淋溶(22。2%)和径流损失(12。6%)是氮足迹的主要贡献者。结合碳氮足迹的分析结果进行情景分析表明:未来综合采用秸秆不还田、光伏发电及免耕技术、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有效减少CH4排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氮素投入,使单位面积碳足迹、单位产值碳足迹和单位利润碳足迹分别降低27。5%、30。4%和38。5%,单位面积氮足迹、单位产值氮足迹和单位利润氮足迹分别降低25。8%、28。7%和37%。研究表明,通过综合采用秸秆不还田、光伏发电及免耕技术、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有效降低稻虾共作模式碳氮足迹。

    碳足迹氮足迹生命周期稻虾共作情景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果蔬、糖料作物及谷物中春雷霉素的残留

    林澍耿岳杨昊王璐...
    3034-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测定水果(苹果、葡萄、柑橘)、蔬菜(茄子、普通白菜、黄瓜)、糖料作物(甘蔗)以及谷物(糙米)中春雷霉素残留量的离子色谱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试样采用水和0。1 mmol·L-1乙酸水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经Metrohm Metrosep A Supp 5(4。0 mm×150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水和200 mmol·L-1碳酸氢铵+0。05%氨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离子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在该试验条件下有较好的保留,且在较宽的质量浓度范围内(0。001/0。002~0。5 mg·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定量限为0。005~0。010 mg·kg-1。在0。01(苹果为0。005)、0。05、0。1 mg·kg-1 和1 mg·kg-1 的添加水平下,春雷霉素在各基质中的日间平均回收率(n=15)为81。9%~125。2%,相对标准偏差为7。4%~20。5%。该方法易于操作,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回收率与重现性,适用于水果、蔬菜、糖料、谷物等各类农产品中春雷霉素的残留检测。

    春雷霉素水果蔬菜糖料作物谷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面源污染遥感监测与评估团队

    封3页

    序言

    高吉喜黄国锋王雪蕾
    封2,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