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云南典型高背景区白菜土壤铬的阈值,减轻高铬背景值对白菜生长及人体健康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本研究选取具有高铬背景值的典型土壤,选种当地大宗种植的白菜品种(德高CR117)开展外源添加铬(CrCl3·6H2O)的盆栽试验,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研究土壤-白菜铬的迁移特征与阈值.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总铬含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铬浓度呈线性增加,总铬含量在293~837 mg·kg-1,对应的有效态铬含量在0.017~0.999 mg·kg-1;白菜可食部分铬含量呈线性升高,而白菜根中铬含量呈"S"型曲线,白菜可食部位和根中铬浓度分别在0.025~0.282 mg·kg-1和0.294~2.680 mg·kg-1,可食部位铬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量标准,根中铬比可食部分最大高18.7倍,大部分铬积累在根中,并未大量转移到可食部分;除外源添加铬100 mg·kg-1处理外,白菜可食部分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源添加铬400 mg·kg-1处理组的产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达12.9%,白菜根生物量也随土壤铬含量增加而显著线性下降;通过SSD曲线分析,初步建立白菜种植受影响的累积概率达到5%时土壤中总铬和有效态铬阈值(HC5)分别为1 100 mg·kg-1(R2=0.976 3)和0.122 mg·kg-1(R2=0.965 4).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总铬含量的增加,土壤中铬有效态浓度和白菜可食部分铬含量均呈线性升高,当土壤总铬含量达到一定阈值后造成白菜产量显著降低,影响白菜生产,建议当地种植低富集铬的白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