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牛粪原料浓度对厌氧消化削减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的影响

    朱文博张秋萍许继飞庞小可...
    1808-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原料浓度厌氧消化体系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s,TRGs)的变化,设置牛粪原料浓度为100%、75%、50%和25%,分析了TRGs、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产气速率相似,原料浓度从100%降低至25%时总产气量从358.83 mL·g-1·d-1增加至400.89 mL·g-1·d-1.消化后的大部分处理中tetO、tetQ和tetT相对丰度减小为原料的1.04%~87.06%,而tetC、tetG、tetW和tetX相对丰度增加至原料的1.32~34.99倍.与100%原料浓度相比,较低原料浓度消化后多数TRGs如tetC、tetG、tetO和tetX以及intⅠ1的相对丰度更高.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差异明显,较低浓度原料(50%和25%)消化后优势菌门从Firmicutes变为Proteobacteria,且TRGs潜在宿主菌属的种类和数目均随着原料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冗余分析表明,理化因子通过影响潜在宿主菌的变化从而影响TRGs的变化.综上,由废水干预的牛粪原料浓度较低的情况可能有利于TRGs潜在宿主菌的增殖,从而增加TRGs传播的风险.

    厌氧消化原料浓度牛粪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微生物群落

    不同形态猪粪储用过程的气态氮损失特征

    耿宇聪张涛王洪媛李俊改...
    1818-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形态猪粪短期存储和施用全过程的气态氮(N)损失特征,优化猪粪清储模式,以猪粪生浆液(PS)、固液分离液态组分(LF)、固液分离固态组分(SF)和风干猪粪(DM)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气体采集法和盆栽试验,针对粪肥气态氮损失主要形式——NH3挥发和N2O排放,开展了不同形态猪粪存储及施用过程中的气态氮损失特征研究,并比较了4种形态猪粪施用后生菜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结果表明:存储和施用全过程中,各形态猪粪的总气态氮损失达12.4%~20.9%,其中PS最高,SF最低;气态氮损失主要发生在存储/风干过程,占总气态氮损失的58.6%~76.3%.不同形态猪粪存储/施用过程的气态氮损失形态差异显著,在存储过程,LF和DM以NH3挥发为主,分别占存储过程气态氮损失的71.5%和49.8%,而PS(38.0%)和SF(31.4%)的NH3挥发占比相对较低;在施用过程,LF的气态氮损失依然以NH3挥发为主,排放系数达到9.7%,其他形态猪粪NH3挥发排放系数仅为3.3%~3.9%.SF经存储初级发酵后施用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效果最优,其生菜产量(33.2 t·hm-2)及NUE最高,而等N施用下LF和PS对作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猪粪施用后N2O排放带来的增温潜势达2.01~4.26 t CO2e·hm-2,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综上,猪粪的清储模式宜选择干清粪或者固液分离模式,液态部分可通过酸化等方式降低NH3挥发损失,而固态组分可在简单堆肥发酵处理后进行农田资源化利用.

    猪粪氮素利用率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气态氮损失

    巢湖圩区再生稻田甲烷及氧化亚氮的排放规律研究

    王天宇樊迪宋开付张广斌...
    1829-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巢湖圩区再生稻田甲烷(CH4)及氧化亚氮(N2O)的排放规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比观测了巢湖圩区2019—2020年再生稻田(RR)和稻麦轮作田(SW)的CH4和N2O排放通量,测定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研究结果表明:SW处理在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出现较大CH4排放峰,RR处理的CH4排放峰不仅出现在中稻季返青期和分蘖期,还出现在成熟期和再生季前期.SW处理N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麦季降雨之后、稻季烤田及排水落干时,而RR处理N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促苗肥施用后.与SW处理相比,RR处理的全年CH4排放量、N2O排放量、总温室气体排放量(TGHG)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降低了22.3%、86.5%、36.3%和15.9%(P<0.05).RR处理无小麦产量,但水稻产量增加了16.2%(P<0.05).稻季CH4排放通量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土壤D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RR处理的稻季N2O排放通量与土壤NH+4-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来看,在巢湖圩区种植再生稻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还大幅减少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再生稻稻麦轮作温室气体排放巢湖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