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干化餐厨垃圾堆肥腐殖化过程及其腐植酸活性评价

    李兰王艺璇徐智高江飞...
    213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最佳产率途径,并评价其生化腐植酸的活性,对生物干化餐厨废弃物通过堆肥制备生化腐植酸过程进行研究.以经生物干化初始发酵后的餐厨废弃物为主料,木屑为辅料,设置C/N为25(CN25)、20(CN20)、15(CN15)3组堆肥处理,选取堆肥中腐植酸产率最大的处理,提取腐熟度为50%、80%[即种子发芽指数(GI)为50%、80%]的生化腐植酸,按不同施用浓度[0(Y)、20、40、80 mg·L-1]应用于水培试验,以40 mg·L-1矿源腐植酸为对照(H),通过测定堆肥腐殖化指标及玉米农艺性状指标,探究腐植酸产生规律、最大产率以及该体系的生化腐植酸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个堆肥处理均满足基本腐熟要求(GI≥50%),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堆肥结束时,CN20处理腐殖质含量分别比CN25和CN15处理高155.6%和91.7%,胡敏酸含量分别比CN25和CN15处理高170.3%和98.0%,富里酸含量分别比CN25和CN15处理高150.0%和57.9%,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CN20处理的胡富比分别比CN25、CN15高9.0%和23.4%,胡敏酸百分比分别高1.2%和3.1%.低腐熟度(GI-50%)下有最大的腐植酸产率,堆肥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含量比高腐熟度(GI-80%)高64.3%、57.6%、73.5%.施用浓度为40 mg·L-1时,与矿源腐植酸相比,生化腐植酸显著促进了玉米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地下部干质量及总根尖数(P<0.05);玉米综合长势顺序依次为GI-50%-20>GI-50%-40>GI-80%-40>GI-50%-80>GI-80%-20>H>GI-80%-80>Y,即施用腐植酸均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其中,施用20 mg·L-1低腐熟度的生化腐植酸对玉米促生效果最佳(P<0.05).综上所述,调节C/N为20进行堆肥腐植酸产率最大,堆至基本腐熟(GI-50%)时,提取其生化腐植酸以20 mg·L-1施用于玉米促生效果最好、生物活性最高.

    生物干化餐厨废弃物腐殖化过程腐熟程度生化腐植酸活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液态粪污农田施用氨排放系数研究

    韩宇萱苏晓红韩琳魏梦泽...
    214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环境因子、施肥技术、粪污理化特性等因素对液态粪污还田利用后氨排放系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对52篇文献、总计454组数据的分析,探究了土壤性质、液态粪污性质、农田管理措施等16个因素对土壤氨排放系数的影响,并利用MatLab机器学习器训练和构建氨排放系数模型,对农田氨排放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Meta分析发现粪污类型、粪污干物质含量、液态粪污施用方式、土壤pH是影响氨排放系数最重要的因素.在26个训练模型中,高斯过程模型(指数GPR)的决定系数(0.64)和均方根误差(0.067)均在所有模型中最优,且氨排放系数预测值和真实值相关系数达到0.91,该模型不仅成功预测了粪污施用技术对氨排放系数的影响,同时还可系统对比液态粪污的前期处理方式及其干物质含量、pH等理化特性对还田后氨排放系数的影响,但对不同质地土壤的氨排放系数识别度较低.本研究构建的液态粪污氨排放系数预测模型,不仅可较好地反映施肥技术、环境因子等因素对氨排放的影响,同时系统揭示了养殖场液态粪污理化特性和管理方式对还田土壤的氨排放系数的影响.

    液态粪污农田土壤氨排放系数Meta分析机器学习

    GPMCP原位在线监测稻田土壤氨挥发研究

    李天玲黄家宇蒋明昊李兆兴...
    2155-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原位在线精准监测氨挥发并探究农田氨挥发实时排放特征,本研究将自主研发的基于薄膜梯度扩散的电化学氨气实时传感器(GPMCP)应用于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后的水稻田进行氨挥发实时跟踪监测.结果首先证实了农田温室气体(CO2,CH4和N2O)均对GPMCP监测结果无影响,表明了GPMCP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基肥和分蘖肥期的氨挥发跟踪监测发现,日间平均氨挥发量约是夜间的3倍,每天的11:00-15:00是氨挥发高峰时段(损失率高达40%).两肥期均在施肥第2天氨排放量达峰,氨累积排放量为(24.4±6.6)kg·hm-2,累积氨损失率为7.7%±2.1%.GPMCP与密闭式抽气法测定的氨挥发结果具有良好正相关性,但由于密闭式抽气法受采样时段限制,其实测值低于GPMCP.与当前常用氨监测法相比,GPMCP更能有效捕捉氨挥发动态变化过程、精准反映氨挥发规律,有望成为农田氨挥发精准监测新技术,极具推广应用潜力.

    膜透过电化学传感技术氨挥发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水稻田

    不同施氮量和剪穗处理下水稻源库特征对稻田CH4排放的协同影响

    黄宇晴任孝俭张青爽周继永...
    2166-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水稻植株源、库特征与稻田CH4排放间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N(不施氮)、150N(S0)(施氮量150 kg·hm-2,不剪穗)、210N(施氮量210 kg·hm-2)3个氮肥处理,并在150N处理下设置剪半穗处理,测定稻田CH4排放、根系分泌物有机碳含量、源库大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210N处理相比,150N(S0)处理下水稻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库容分别显著提高6.7%和6.6%;剪穗导致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库容均下降55.9%.不同处理下的库特征变化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田CH4排放,150N(S0)处理下CH4累积排放量比210N处理下显著降低了29.5%,产量升高了7.2%;与不剪穗相比,剪穗导致产量降低53.0%,而CH4累积排放量升高76.8%.CH4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的CH4累积排放量分别与库容、单位面积颖花数、粒叶比及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210N处理相比,150N(S0)处理下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降低18.9%和39.7%;与不剪穗相比,剪穗导致根系分泌物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显著增加65.8%和217.1%.CH4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的CH4累积排放量与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显著正相关,而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与单位面积颖花数、库容、产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处理下水稻库特征变化主要通过影响根系分泌物进而影响CH4排放,因此适量施氮可以增加库容量,减少根系有机碳分泌,从而在实现较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稻田CH4排放.

    稻田CH4排放施氮量剪穗源库特征根系分泌物

    稻鱼共生养鱼密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欧茜熊瑞周文涛钟康裕...
    2174-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密度稻鱼共生模式对双季稻田甲烷(CH4)排放及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双季稻不养鱼常规种植(CK)、双季稻养鱼3 000尾·hm-2(DY1)、6 000尾·hm-2(DY2)3个处理,采用大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密度稻鱼共生模式对双季稻田CH4排放及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DOC)及微生物量碳(MBC)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两年的稻鱼共生模式增加了CH4季节累积排放通量和周年累积排放量;不同密度稻鱼处理之间相比,DY1处理2022、2023年CH4周年累积排放显著高于DY2处理17.67%、13.35%(P<0.05).稻鱼处理在2022年早、晚稻成熟期较CK分别提高了土壤SOC含量8.18%~14.10%和47.26%~56.42%;在2023年分别提高了22.00%~22.77%和23.74%~24.91%.土壤WDOC含量达到峰值时,与CK相比,2022年稻鱼处理的早、晚稻时期分别提高了133.39%~179.35%(P<0.05)、27.72%~40.78%(P<0.05),2023年稻鱼处理的早、晚稻时期分别提高了6.98%~14.16%(P<0.05)、68.51%~74.83%(P<0.05).稻鱼处理土壤MBC含量在2022年早稻时期显著提高了544.86%~719.41%(P<0.05),晚稻高峰时显著提高了15.89%~32.68%(P<0.05),2023年早稻时期MBC含量变化较小,晚稻高峰时DY2较CK显著提高了210.35%(P<0.05).综上,稻鱼共生模式增加了土壤SOC、WDOC、MBC含量且促进了CH4排放,但CH4排放随养鱼密度增加而降低.本研究发现,稻鱼共生模式对双季稻田CH4减排具有意义,且当养鱼密度在6 000尾·hm-2时效果最佳.

    双季稻稻鱼共生养鱼密度甲烷排放有机碳

    固相萃取净化/GC-MS法测定水/土样品中α-松油醇含量

    吴凤区嘉铖李彦文赵海明...
    2183-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萃取净化结合GC-MS法分别建立了测定水/土样品中典型有机浮选药剂(α-松油醇)的方法.采用DB-5 MS进行色谱分离,电子轰击(EI)-选择离子检测(SIM)和基质标线进行定量分析.水/土样品均采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水样萃取时,先将其pH值和盐度调整为7.5和0.5%,之后采用二氯甲烷进行3次萃取;土壤萃取时采用二氯甲烷进行2次振荡萃取,萃取液旋转蒸发近干后用1mL甲醇定容为萃取质.水、土样品萃取质均采用C18小柱进行固相萃取净化.在上述最优萃取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在0.1~5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其在水/土样品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27~0.041 mg·L-1(水样)和0.009~0.054 mg·kg-1(土样),在实际样品中不同浓度(1、2、5 mg·L-1或1、2、5 mg·kg-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5%~112%[相对标准偏差(RSD)<15%,水样]和67%~114%(RSD<15%,土样).

    有机选冶药剂选矿废水土壤松油醇G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