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任天志

双月刊

2095-6819

caed@vip.163.com

022-23611149,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TPCD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与发展》创刊于1984年,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传播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方略,倡导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协调发展理念,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地反映食品安全与健康、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清洁生产与农村循环经济等热点问题,直接面向农业、环保、食品、能源、卫生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人员与大众读者。同时,《农业环境与发展》将在重要版面上宣传各地农业环境保护成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资源丰沛区农业用水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浙江省为例

    方苗贺义雄余晓洋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构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浙江省2010-2020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业用水效率从2010年的1.153上升至2020年的1.661,年均增长3.71%,多年均值为1.535,始终处于有效利用状态,多年稳定性较强,且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浙北地区农业用水效率高于浙南地区,但地区差异逐步缩小;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农业用水的重视程度、农业种植结构、水资源丰裕程度是影响浙江省农业用水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同时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异并不是单一因子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下非线性增强的结果.据此,浙江省需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力度、推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户主体节水意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

    农业用水效率超效率SBM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浙江省

    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锴李泽利赵兴华张晓绪...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间与空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20年5-12月,对于桥水库5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浮游植物共隶属于7门86属194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及硅藻门为主,7月种类数最多,12月最少.优势种共有17种,蓝藻门最多.于桥水库全年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35×108 cells·L-1,年均生物量为67.73 mg·L-1,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差异来看,蓝藻门丰度始终最高,占比为78.75%~95.17%.甲藻门、金藻门及裸藻门占比均较小,合计占比在0.10%~1.48%之间.空间分布上,库中心浮游植物丰度最高,水库入口三岔口最低.TLI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2020年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且夏季评价结果较好.在空间上,库区北部东马坊评价结果较差,水库入口三岔口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pH、总氮浓度、高锰酸盐指数及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标Pearson相关性

    施加生物质炭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贾远彬陈康怡丛孟菲胡洋...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炭科学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是改良和维持土壤健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设计两组玉米盆栽试验(A组和C组),其中A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7年处理,C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1年处理,各组施加量分别为0、15.75、31.50、63.00 t·hm-2和126.00 t·hm-2,探究不同生物质炭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可增加土壤pH以及养分含量,生物质炭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应会降低,土壤养分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有密切的相关性.土壤线虫以拟丽突属为优势属,食细菌类和捕食/杂食类为主要营养类群,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细菌分解为主.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施加量的增加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营养类群分布和丰度,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会显著抑制土壤线虫数量,但施加生物质炭7年后土壤线虫数量会恢复.随施加年限的增加,生物质炭会导致土壤食细菌类线虫丰度降低,捕食/杂食类线虫丰度增加,植物寄生类线虫丰度增加,但对线虫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影响不大.一次性施加126.00 t·hm-2生物质炭7年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线虫数量,而施加生物质炭15.75 t·hm-2对土壤线虫数量和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

    生物质炭土壤线虫风沙土生态指数

    生物炭替代草炭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余海燕月培茜贾永霞蒲玉琳...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炭替代草炭用于生菜无土栽培的可行性,以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栽培基质为对照(CK),用体积分数5%(BS5)、10%(BS10)、15%(BS15)、20%(BS20)的生物炭替代草炭栽培生菜,分析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基质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20%生物炭替代草炭后,各处理基质的容重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显著升高.生物炭替代草炭后,生菜的生长状况均优于对照,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9.31%~67.24%和50.00%~158.33%;同时,各处理生菜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RDA分析结果显示,基质的容重、通气孔隙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是影响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主要理化性质因子,而微生物生物量碳、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主要微生物学性质因子.研究表明,生菜栽培基质中5%~20%的草炭由生物炭替代是可行的;生物炭主要通过改善基质的孔隙状况、提高养分循环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来促进生菜的生长和营养品质的提升.

    生物炭草炭生菜营养品质冗余分析

    我国羊养殖量及其粪尿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邓茹丹王国英李丹阳李国学...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各地区羊粪尿产量及其资源化利用潜力,本研究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和粪尿产排污系数,估算了2021年我国各省份羊粪尿产生量、羊粪尿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潜力,进一步测算了羊粪尿养分农田耕地负荷.结果表明,2021年全国羊粪尿总产生量达2.91亿t,其中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含量分别为91.08万、19.28万t和73.89万t,可有效替代氮肥(以尿素计)255.31万t、磷肥(以P2O5计)108.45万t、钾肥(以K2O计)191.82万t,可产沼气165.95亿m3,具有较高的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青海和西藏两省份农田耕地负荷居全国第一和第二,消纳羊粪尿时,应充分考虑耕地、农牧交错带、林地和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

    羊粪尿养分肥料化能源化耕地负荷

    环境中的氟及其环境效应与污染治理

    张宇琦徐惠风文波龙路鑫雨...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是自然界中固有元素,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并且在化工、医疗、农业等领域中用于制成新型材料以改善人类生活.然而大量非自然衍生出的氟化物进入环境中,导致环境及生物体氟过量,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此,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整理分析了氟在环境中的分布、来源以及不同环境介质中氟的赋存形态和生物、非生物影响因素,并且对其在土壤-水-植物中迁移转化过程、吸附解吸规律以及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进一步深入开展氟环境行为、环境效应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氟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过程调控提供支持.

    分布特征环境效应污染治理

    我国典型区域农户地膜应用与回收处理行为的调查研究

    崔吉晓徐菊祯白润昊刘勤...
    17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基本单元,其行为直接影响防控成效.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在我国新疆、山东和湖北3个地膜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对农户的地膜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行为开展调研,共收集389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户回收与处理地膜的因素.结果表明:调研农户中有85.9%的农户地膜购买渠道为农资零售店,且购买时有68.3%的农户主要关注地膜质量,53.2%的农户关注地膜价格;调研农户中有64.5%的农户在购买地膜时通过其拉伸强度来判断质量,但只有49.5%的农户了解新国标对地膜厚度的规定.在新疆地膜主要用于棉花、瓜类和玉米,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96.3%、48.3%和96.0%;在山东地膜主要用于花生和瓜类,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72.9%和92.3%;在湖北地膜主要用于瓜类和烟草,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40.1%和100%.地膜使用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收入,在新疆还有增温与保水、在山东有增温、在湖北则有控草等差异化的因素.人工回收是3个省份主要的回收方式,残膜回收率超过80%的农户仅有45.7%,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网点回收是主要的残膜处理方式,占47.8%;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和投入成本是影响农户残膜处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农户年龄、家庭人口和不回收是否会影响耕种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回收行为;学历为高中以上人数、农业收入、是否会受到处罚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处理行为,是否有回收网点在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处理行为.研究表明,农资零售店是调研区域农户购买地膜的主要渠道,调研区域的主要覆膜作物为棉花、瓜类、玉米和烟草,人工回收是主要的回收方式,并主要通过网点回收进行处理.此外,3个省份农户对地膜的科学认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历、农业收入、监管和是否设置回收网点会显著影响农户的处理行为.

    地膜农户调研回收处理问卷调查

    不同地膜覆盖对南疆机采棉产量效益及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刘海军林涛王新翠王冬...
    187-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南疆机采棉产量、经济效益和地膜回收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棉花地开展试验,以裸地(CK)为对照设置2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即高堡膜覆盖(GB)和普通PE地膜覆盖(PE),统计分析不同地膜覆盖下棉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对使用后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高堡膜在棉花苗期(播种后20d)能够显著提高棉田0~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分别提高0.78℃和2.19℃;保水率(第30天)较普通PE地膜提高2.51个百分点,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高堡膜覆盖可显著增加棉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籽棉产量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分别提高9.91%、33.13%,高堡膜覆盖和普通PE地膜覆盖的利润较裸地分别提高55.77%和27.22%.此外,高堡膜在使用前后的拉伸负荷和断裂标称应变指数整体上均高于普通PE地膜,一次性机械回收率高于80%.研究表明,高堡膜在南疆机采棉田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且其回收率较高,可在南疆棉田优先推广使用.

    高堡膜棉花地膜回收经济效益

    农光互补电站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以正泰江山200MW农光互补电站为例

    魏宇帆金建峰丁倩周金莺...
    19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评估农光互补电站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基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功能价值法,以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光互补电站——正泰江山200 MW农光互补电站作为案例区开展了农光互补电站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研究基于农光互补电站的特点对生态产品指标进行了筛选,选取了农业产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空气净化6个核算指标,同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实地采样数据以及农业种植数据,量化了农光互补电站的生态效益.根据光伏板下种植类型的差异,将案例区划分为山茶区、蔬菜区、中药区、养殖区和猕猴桃区5个区域.核算结果表明:2021年该电站的生态产品价值量为1 605.64万元,其中,供给产品为169.37万元,占10.55%,调节服务为1 436.27万元,占89.45%;从不同分区来看,山茶区的生态产品价值最高,其次是猕猴桃区、蔬菜区和养殖区,中药区最低;从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来看,2021年案例区的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为3.79 元·m-2.农光互补电站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定量地展示了农光互补模式良好的生态效益,填补了定量评估农光互补电站生态效益的研究空白,对进一步提升农光互补电站的综合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光伏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协同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碳达峰碳中和

    耐乙草胺促生菌筛选及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应

    张凤麟黄宁李雷陈伟东...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离筛选具有耐乙草胺特性的促生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可为推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乙草胺的改良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高耐乙草胺能力的菌株,测试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促生作用,并通过促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可行性.结果表明:菌株JL7与JL16为高耐乙草胺且具有较强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菌,两株菌对乙草胺的最大抗性浓度达700 mg·L-1.JL7的溶磷能力高达223.21 mg·L-1,产IAA(吲哚乙酸)量达82.40 mg·L-1.经鉴定JL7菌株为肠杆菌属(Enterbacter sp.),JL16菌株为醋菌属(Acetobacter sp.).促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施入JL7与JL16菌株72h后发芽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42、3.84个百分点,且JL16菌株对芽长与根长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较对照增加52.53%、23.22%.盆栽试验中,JL7与JL16的添加对株高、茎粗、根直径、根长等植株形态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证实菌株JL7、JL16在土壤中仍对乙草胺具有耐受性.两种耐乙草胺菌株在促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为后期微生物改良土壤和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

    乙草胺抗性促生作用根际促生菌筛选玉米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