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李思斋

月刊

1001-6139

nyjj2003@163.com nyjj@vip.163.com

024-88419905 23448979

110161

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

农业经济/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农经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经济类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态势、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

    张雷马志远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组建的以农机设备共享互助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合作组织是推进农机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的重要载体,能够解决小农户购买不起农机、农机管理能力弱、农机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农机合作组织运营模式逐渐丰富,包括订单作业模式、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跨区作业模式、销售管理模式等.但我国农机合作组织在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采取针对性策略实现机械强农.

    农机合作组织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伦理的时代隐痛与实践路向

    王瑞鹤王宝凤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经济伦理是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引领力和重要推动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空场域中,要纾解或消弭农业经济伦理中生态伦理意识欠缺、技术伦理意识薄弱、商业伦理意识偏执、产权伦理意识淡漠等痛点问题,亟待从积极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效能、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等方面着力,夯实农业经济伦理长远发展的价值基石,形成促进农业经济伦理稳步发展的制度保障,建立推动农业经济伦理健康发展的组织架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农业经济伦理时代隐痛实践路向

    数字化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联动效应研究

    王绍阳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本文以我国农业发展为背景,探讨了数字化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联动效应,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数字化农业绿色发展联动效应政策建议

    后生产主义视角下我国乡村振兴研究

    刘姝婧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乡村社会学研究长期陷于"城市导向"的发展框架中,在"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下,学界更倾向于关注乡村生活的"社会病理性问题",将农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乡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后生产主义理论对于重新定义乡村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生产主义模式下我国农业的变迁和乡村的转型,以及后生产主义阶段农业转型的路径和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认为,应采取多元化、多功能的农业发展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和农村消费服务的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促使传统农业型乡村逐渐转型为以消费、生态、休闲功能为主的后生产主义乡村,实现不同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后生产主义乡村振兴乡村转型多功能农业

    小岗村"大包干":动力与效应

    陈学云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启的"大包干",变革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并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实践根基.生产关系的调整,释放了生产力,小岗村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分配关系的变革,在意识形成领域,引起了关于"包干到户"是资本主义性质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争论,但最终得到了"正名".新时代农村"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创新是"大包干"精神的继续,马克思的"自由联合劳动"、列宁的合作制和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邓小平的"第二个飞跃"、习近平的新时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完美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一脉相承.

    小岗村"大包干"动力效应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困境与对策

    秦涛张嘉敏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和有效保障.基于善为善治实现乡村高效治理,才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稳定有序、农民增收致富.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乡村治理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推进乡村治理应明晰治理目标,直面现实困囿,采取针对性突围战略,通过提升乡村党组织建设水平、激发社会组织治理活力、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强化乡村德治,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三治融合乡村善治

    数字乡村治理路径探析

    李玲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实现中国特色乡村善治的有效举措.目前我国数字乡村治理面临"软力"不足、"硬力"缺失、"人力"制约等现实困境,因此要精准定位数字乡村治理价值与主体,从转变治理理念、优化基础设施、壮大数字化人才队伍等维度探索治理可为进路,协同发力,提高数字乡村治理效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数字乡村治理效能数字鸿沟技术制约

    从运动式治理到常态化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及纾解路径

    吕浩然丁羽涵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也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当前,以运动式手段展开的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环境治理机制薄弱、环境治理目标不清晰与环境治理主体单一的问题,无益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农村.因此,要实现农村环境治理机制的转型,需要通过建立农村环境治理领导小组、激发环保非政府组织能力、建立农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等路径解决,推动农村环境走向优良宜居的发展道路.

    运动式治理常态化治理环境治理

    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张卫红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持续蓬勃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形成诸多成功案例,在国家政策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的大力支持以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大数据发展恰逢其时.各级政府应积极构建区域农业大数据平台,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人才,激发广大村民和各市场主体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并推进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数据流通管理并拓展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农业大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更高质量、农产品流通更高效率以及农村村务治理更科学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大数据技术乡村振兴逻辑机理实践进路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治理效应发挥

    理亚东董立功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社会组织可通过发挥内引外联、上传下达、多元关联的聚合优势与稳定效应,作为政府治理的补充与帮扶,提高农村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倡导公共精神继而加速乡村振兴.但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与运行来看,尚未成为新型社会治理模型中的关键主体,其自身的脆弱性、滞后性、松散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积极效应的发挥.为解决当下农村社会组织在结构、管理、人才储备与联动协作上的相关问题,可从内生驱动、组织体系和发展衔接层面加以完善.通过提升服务效能、扩大组织规模、完善组织架构,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中国式现代化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效应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