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技术与管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双月刊

1672-9943

nej@vip.163.com

025-83332459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能源技术与管理/Jour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它是一本面向能源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杂志,主要报道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与信息动态,以及能源行业重大的经济事件、能源行业优秀的管理群体和他们创造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内能源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是中国煤炭信息库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轨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与分析

    董娟柯飞牛昆王家乐...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能够精确监测矿区地表沉陷,验证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采用D-InSAR技术提取工作面推进93、153、443、809 m时SAR影像沉陷信息,结合现场实地监测试验对宁夏枣泉矿区采动过程中地表沉陷展开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监测期间,枣泉矿区出现了4个明显沉陷区域,且地表沉陷中心都滞后于工作面一定距离;D-InSAR技术监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矿区沉降情况.研究成果验证了D-InSAR技术作为面向矿区的地表沉降监测方法的可行性,为矿区的安全开采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D-InSAR技术SAR雷达影像地表沉降沉陷规律

    弱胶结地层大断面富水顶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宋坤索志亮张炜曹林超...
    7-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西部矿区弱胶结地层富水顶板巷道支护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问题,以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五号井+170 m水平西翼辅运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工业性试验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对比确定了+170 m水平西翼辅运大巷合理支护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地质条件正常段、低含水层位段、极低含水层位段及构造应力异常段优化了相应的分段控制方案,并成功应用于现场工程实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案,巷道表面位移变形量处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可以有效保障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能够满足现场正常生产需求.

    弱胶结地层富水顶板合理支护参数分段控制方案现场实测

    黄土基胶结材料析水率特性试验研究

    王旺旺张东刘守志王家乐...
    11-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黄土基胶结材料的析水率特性,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了以黄土、高水材料、水泥、粉煤灰为组合的胶结充填材料,采用对比、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温度以及黄泥浆质量浓度、高水材料含量、水泥含量、粉煤灰含量4个关键因素对胶结材料析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基胶结材料的析水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随高水含量增加而下降;而黄泥浆质量含量、水泥含量、粉煤灰含量对黄土基胶结材料的析水率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材料析水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高水含量对材料析水率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材料最大,呈负相关关系,且高水的固水作用加快了材料的凝固,减少了析水.

    黄土基胶结材料析水率正交实验特性影响

    岩巷机掘工作面水力压裂参数优化模拟分析

    孙琦宋伟亚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力压裂孔布置形式对机掘工作面岩体水力压裂效果的影响,以余吾煤矿N1100-1高抽巷为背景,设计了菱形四孔式、矩形四孔式、三孔式以及两孔式4种水力压裂孔布置形式,采用FLAC3D对这4种方案下机掘工作面岩体水力压裂前后的应力、位移以及损伤情况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压裂后,机掘工作面水力压裂孔包围圈所在区域内的岩体位移最大,约为25 mm,而往周边则逐渐减小为0;水力压裂后,机掘工作面水力压裂孔附近0.1 m范围内损伤最大,而在压裂孔包围圈内损伤值都约为45%,由压裂孔包围圈往外侧,掘进面岩体损伤量则逐渐减小为0;机掘工作面上水力压裂孔呈菱形四孔布置时,水力压裂效果最好,但从钻孔数量以及最终的压裂效果考虑,压裂孔呈三角布置性价比最高.

    岩巷水力压裂孔FLAC3D剪应力位移损伤

    基于SHPB的构造煤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于伟东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构造煤在冲击动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赵庄煤矿3#煤样进行冲击试验,冲击气压设定为0.15、0.2、0.3 MP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冲击动载作用下,构造煤应变率随应变增大均呈M型,且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其最大应变率、平均应变率随冲击动载的增大而增加;低应变率条件下,煤样的应力-应变特性表现为显著的脆性材料特征,且动态抗压强度与平均应变率呈线性增大特征.热活化机制是低应变率煤岩动力学特性衍化的决定机制.

    构造煤SHPB低应变率力学特征

    安徽宣城地区庙西岩体稀有金属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张利达陶耐汤正江张军...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庙西岩体地处江南隆起带东段,属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侵入体,岩浆演化程度高,稀有、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通过对庙西岩体进行岩石测量、人工重砂测量工作,圈定了Be、Rb、Nb、Ta单元素异常,异常强度高,面积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异常查证工作.异常查证工作效果较好,复合了异常的存在.通过对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查证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该异常由Rb、Nb等稀有金属矿化所引起,人工重砂测量确定Rb的赋存矿物为锂云母.庙西岩体剥蚀程度较浅,具有形成碱性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前景.

    稀有金属异常特征找矿预测岩石测量

    GFRP锚杆扭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李斌孙小红吴建生
    27-2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直径为22 mm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基GFRP锚杆,研究固化温度、填充剂、添加剂、纤维排布等对GFRP锚杆扭矩的影响.实验发现,GFRP锚杆扭矩随固化度的提高而提高;固化度又受固化温度影响,在首节烘箱温度280 ℃时,扭矩达到峰值;填充剂主要为氢氧化铝填料,当氢氧化铝填料粒度为10 μm、添加量为树脂量的10%时,GFRP锚杆扭矩最大;添加剂为聚氨酯,当聚氨酯添加量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含量的6%时,GFRP锚杆扭矩最佳;改变纤维排布,增加横向缠绕纱,GFRP锚杆扭矩随横向纱的添加先增后减,在横向纱含量为总纱量的10%时,扭矩达到最大,为不添加横向纱的1.5倍.

    GFRP锚杆扭矩固化温度填充剂添加剂纤维排布

    高抽巷位置对瓦斯抽采效果影响分析

    张文柯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抽巷不同布置位置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基于覆岩破坏规律分析了顶板岩层分带情况,并建立了岩石空隙率随覆岩应力变化的数学模型,最终通过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高抽巷在顶板不同高度及距回风巷不同距离的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为20 m时,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浓度大幅低于安全标准值,分别为安全限额的33%和37%,且在瓦斯不超限的前提下,高抽巷瓦斯抽采浓度和抽采纯量均最大,分别为23.9%和38.5 m3·min-1;同时当抽采负压为25 kPa时,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浓度最低,抽采浓度最高.

    高抽巷布置瓦斯抽采空隙率裂隙带

    顺层钻孔瓦斯抽采半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倪兴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达西定律建立了煤层气固耦合数学模型,根据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模拟计算出泰来煤矿9号煤层在满足一定抽采率条件下抽采时间与有效抽采半径的关系.根据泰来煤矿9号煤层抽采时间与有效抽采半径的关系,将3 m抽采半径应用到了该矿69203工作面第1循环.通过效果检验,该段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残余瓦斯压力均已降至临界值以下,并且保证了有效抽采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顺层钻孔抽采半径数值模拟抽采达标

    水力冲孔增透技术在下霍煤矿应用效果研究

    周连松韩俊丰高宏烨
    38-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霍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3号煤层透气性较差、抽采浓度低、钻孔预抽时间长,严重制约矿井正常采掘交替.为提升3号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缩短预抽时间,提出利用水力冲孔增透技术对下霍煤矿本煤层钻孔进行增透试验,考察该技术在下霍煤矿实际应用效果,为后续工作面工业化应用提供依据.利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冲孔区域煤体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从而确定最佳钻孔间距,现场施工2组钻孔对抽采效果进行对比.增透后抽采混量提升为原来的3.87倍,抽采浓度提升为原来的1.48倍,施工成本降低为原来的44%,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为原来的50%.

    高瓦斯矿井水力冲孔增透瓦斯抽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