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

施由明

双月刊

1006-2335

agarsym@126.com

0791-88592077,88595816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农业考古/Journal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末《新制诸器图说》所见汲水灌溉农具"鹤饮"考释

    王少迟
    18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王徵在中西科技思想交汇影响下,设计了杠杆式灌溉农具鹤饮.它的主体结构由戽、转槽、函轴和绳索组成,设计精巧,高效省力.《新制诸器图说》是保存鹤饮图像的唯一来源,但其刻本系统绘图粗疏,失真问题层出叠生,故须经抄本校正后得以复原.明末至清中期,鹤饮曾在北方小范围内使用过,甚至还兼作泄洪、灭火工具.然而,因适用范围局限、制作繁难和高成本,鹤饮逐渐与农家生产、农民需求脱节,继而淡出历史舞台,成为传统农业文化中的一份遗产.

    农具鹤饮王徵《新制诸器图说》

    中国古代槟榔文化的接受与传播

    冯青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舶来品的槟榔,在饮食、医药、赋税等方面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梳理文献发现,两汉三国时期,槟榔视作"奇草异木"记载在各种《异物志》中,开始被接受;南北朝时期,槟榔是贵族士宦的"奢侈品",唐代受佛教平等思想影响日渐向大众传播,宋代逐渐成为百姓家的"寻常物".槟榔之所以能被接受与传播,并在海南用于婚俗,是因其本身的物质文化之外,还与其因贵异而用于重要的人际礼仪、文人墨客极力推崇渲染和赋予了槟榔君子品格等精神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betel nut cultureimported productacceptancedissemination

    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其重要启示

    孔宪峰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完成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第一个农村社会革命之后,毛泽东积极领导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着眼于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通过推行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知识化,实现由个体农业经济向集体农业经济的转变、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无论从着眼于制度上的"顶层设计",立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强化农民是"第一资源",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都给予我们重要启示.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社会主义改造

    关于拟开设"稻作文化研究"专栏的启事

    208页

    钓源古村

    王建平
    封2页

    贾家古村

    王建平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