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现代化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克林

双月刊

1000-0275

nyxdhyj@isa.ac.cn

0731-8461523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研究/Journal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和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关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及其协调发展问题,反映最新农业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产业融合如何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基于集体行动视角的考察

    颜华董富强
    45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江苏省为例,利用 2022 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性考察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探讨村庄集体行动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经过模型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村庄集体行动,即组织领导力和农民参与度,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和技术渗透型的融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而产业链纵向延伸型则影响不显著;在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庄,产业融合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通过完善产业融合扶持政策、探索产业融合促进集体行动达成的转化机制、防范由产业链纵向延伸型融合模式引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和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

    产业融合集体行动组织领导力农民参与度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

    数字金融赋能农业经济韧性——基于数字鸿沟与传统金融竞争的调节效应

    李明亮李锦孔荣余国新...
    46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是我国农业经济系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途径.本研究基于 2011-2021 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区域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西部次之;相较于 2015 年之前,2016-2021 年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振作用更为显著;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经济韧性稳步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和传统金融竞争在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韧性之间能够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与数字技能,深化传统金融市场改革,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优势,充分释放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赋能作用.

    数字金融农业经济韧性数字鸿沟传统金融竞争中介效应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应与机制研究

    邵莹莹花俊国李冰冰
    477-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驱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13-2021 年全国 31 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政府行为、促进科技创新来驱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空间面板回归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不同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经济、文化等地缘或环境优势,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格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差异化融合发展等.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政府行为科技创新"三农"问题

    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直播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抖音为例

    张君慧马恒运毕文泰刘和平...
    488-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鲜农产品电商直播是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选取生鲜农产品电商直播典型平台抖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法在线抓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生鲜农产品电商直播交易数据,对全国各省(区、市)生鲜农产品电商直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运用泰尔指数法和莫兰指数法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特征.此外,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电商直播销售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全年电商直播销售额中 4 月份最低,而 12 月份最高.东部地区电商直播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但全国不同区域总体差异较低,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贡献率最高.目前,电商直播发展呈现空间负相关性,并未出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此外,主播粉丝数、观众点赞数、上播产品数和直播时长对电商直播销售额有显著正向影响,观众停留时间与销售额呈倒"U"型关系.这些发现为推进农产品电商直播提供了实证依据,为各地制定农产品电商直播发展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生鲜农产品电商直播数据挖掘区域差异空间分布

    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白林吕明阳种聪
    500-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中起到的作用广受学界讨论.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电子商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均值为 3.87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并且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认为幸福的比未参与的高 5.54%.农村居民参与电子商务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电商参与会给青年、中西部农村居民带来显著的福利效应.电商参与能够通过改善社会信任、提高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据此,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电子商务参与服务创新,加大农民参与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主观幸福感收入水平社会信任

    直播电商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对黑龙江省的调查

    崔宁波范筱璠赵端阳
    509-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振农村消费可以为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 430 份农村居民调研数据,结合说服理论与刺激-机体-反应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直播电商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特征不同的农村居民其在线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差异性.结果表明:1)主播专业性通过感知有用性与感知信任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商品信息质量既可以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也可以通过感知有用性与感知信任间接影响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直播间互动性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只存在直接影响.2)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信任.3)性别、受教育水平、年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村居民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在线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了加大对网络直播监督的管理力度以增强农村居民在线消费信任;加大农村地区对直播在线消费的宣传以促进在线消费;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农村居民提高收入以提升在线消费能力等建议.

    直播电商农村居民消费说服理论SOR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直接影响与机制——以亚热带杉阔混交林为例

    金朝斌魏晓梦徐海东庞丹波...
    520-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由微生物介导或由细根与土壤的直接互作而发生,然而前者受到了大量关注,后者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亚热带杉阔混交林中6 个混交树种(资源获取和资源保守型各3 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网袋试验,研究了细根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直接、间接和总体效应,及其与细根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两种资源利用策略下,细根与土壤直接接触均能提高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获取型树种对土壤磷的影响更为显著,表现为更强的直接、间接和总体效应,而保守型树种对土壤氮的间接效应更强.细根碳氮比是调控其对土壤氮、磷有效性影响的首要因素.资源利用策略对氮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差异主要取决于对养分摄取的强弱,间接影响则由有机氮矿化主导.低碳氮比的细根提高了磷有效性,该影响通过产生更多的磷酸酶直接产生,或通过降低土壤pH而间接实现.本研究丰富了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调控机制,并为杉阔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细根性状资源利用策略直接效应土壤氮有效性土壤磷有效性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