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现代化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克林

双月刊

1000-0275

nyxdhyj@isa.ac.cn

0731-8461523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研究/Journal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和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关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及其协调发展问题,反映最新农业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元职业经历与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基于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

    兰勇胡敏谢先雄
    649-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需要复合型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多元职业经历是塑造复合型农业人才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烙印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多元职业经历-动态能力-农场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通过对湖南省6市12县共292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实证探究多元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高质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农场主多元化职业经历显著助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这一效应不仅依靠认知烙印和社会资本积累发挥直接作用,还通过能力烙印塑造其动态能力发挥中介效果;2)学习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在多元职业经历对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中介作用,且资源整合能力影响较高;3)多群组分析表明,多元职业经历更有助于促进高融资约束、低政策支持、非省级示范、养殖类和初创发展期的农场高质量发展.因此,可鼓励、引导具有多元职业经历的返乡创业人员经营家庭农场,注重培育和提升农场动态能力,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家庭农场多元职业经历动态能力高质量发展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山地区域农村产业能否破解留不住人的难题?——基于劳动力就业偏好视角

    郑欣悦诸培新余春莲
    661-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山地区域农户的实地抽样调查,运用Probit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了山地区域农村产业发展及其细分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与转移行为的影响,为如何通过提高农村内生动力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安居乐业提供现实意义.研究表明:1)山地区域农村产业发展能够有效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影响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从机制作用来看,在农村产业发展情况下,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影响山地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与行为的基础因素,但比较收益是决定性因素.3)从细分产业来看,农村劳动力对基于山地区域特色发展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具有更强的偏好.因此,本文建议完善山地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山地区域特色产业的扶持与发展,同时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转移政策.

    乡村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偏好西南山地区域细分产业

    政府规制情境下市场激励对养殖户规范用药行为影响研究

    虎亚观王凯龙于艳丽
    671-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促进养殖户规范用药,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黄河流域3 省 6 县 1194 份养殖户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政府规制情境下市场激励对养殖户规范用药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激励与政府规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市场收益对养殖户用药行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在政府规制调节作用下,市场收益能显著促进养殖户规范用药行为;市场信任则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户规范用药行为,且在引导型政府规制调节作用下,市场信任对养殖户规范用药行为的影响显著增强;养殖户规范用药行为还受到年龄、养殖年限、养殖规模、社会网络等因素影响;市场激励对养殖户规范用药行为的影响因区域和养殖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此提出构建市场与政府协同治理激励机制,改善市场监管和质量认证机制,提高养殖产品质量信誉和加强社会网络中有关兽药使用的信息传播和教育等政策建议.

    政府规制市场激励规范用药养殖户二元Probit模型

    交易收益预期与农户土壤保护行为——基于土壤质量鉴定机构的调节效应

    沈子艺王洁丹陈品纪月清...
    682-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小农户长期持续经营意愿低迷的背景下,以江苏省400 户水稻种植户为例,采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交易收益预期对承包户土壤保护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土壤质量鉴定机构、土壤技术培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土壤保护技术采纳程度整体较低,且大多数承包户认为土壤质量难以体现在未来转出土地的租金上;2)农户实现土壤质量收益的预期正向影响现期的土壤保护投资;3)将土壤保护技术依据技术复杂度进行细分后,交易收益预期的激励作用对每种技术类型依旧成立;4)在有土壤质量鉴定机构的情况下,交易收益预期的激励效果更强,而土壤技术培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提出通过培育土壤保护服务组织以显化土壤价值,发展优质优价的土地流转市场,并且在扩宽土壤技术培训渠道的同时提高技术的适用性等建议.

    土地流转市场土壤保护交易收益预期小农户土壤质量鉴定机构土壤技术培训

    政策工具与渔民韧性的适配性如何影响退捕长效机制构建?——基于fsQCA的分析

    高小玲王宇婷晋洪涛
    691-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评估的目标是实现退捕渔民生计与渔业资源恢复间的平衡.渔民的意向性和生活幸福度应当成为衡量禁渔效果的重要标准,研究退捕政策与渔民特性的适配对构建退捕可持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11个县(区、市)的369位退捕渔民为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韧性治理视角探索渔民韧性、政策工具对退捕政策长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南县、湘阴县及沅江市的典型经验,提炼出积极态度-网络协作、学习能力-职业培训、网络协作-产业帮扶和学习能力-网络协作-政策联动 4 类不同主导型的政策长效组态.第一类强调渔民主观能动性,第二、第三类探索渔民韧性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第四类挖掘政策组合的实效性.2)网络协作与学习能力是导致政策高效与低效组态的关键变量,验证了二者通过强化渔民韧性提升政策效果的重要性.3)职业培训和产业帮扶政策为巩固退捕长效机制打下基础,生态补偿与社会保障均为辅助条件,治理效果有限.由此提出重视社会网络支持、加强农村学习氛围营造、探索因地制宜政策组合的建议.

    长江十年禁渔渔民韧性政策工具政策长效机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改性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对生菜镉吸收的影响及机理

    钟振宇姜苹红崔啸川谢可军...
    702-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镉(Cd)污染加剧,单一施用天然材料降Cd效率较低,材料改性与复配是实现土壤Cd高效修复的重要途径.为此,本研究采用生菜盆栽试验,探讨了改性凹凸棒土单施及其复配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活性和赋存形态以及生菜生长发育和Cd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单施显著降低了土壤Cd活性 47.50%~67.19%、生菜Cd含量 31.82%~36.36%,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干重 8.45%~11.27%(P<0.05).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Cd活性40.00%~72.50%,提高了土壤pH 0.21~0.36个单位、有机质含量 13.10%~15.53%、电导率 37.42%~50.10%和阳离子交换量 7.97%~12.75%(P<0.05);显著降低了生菜Cd含量 28.79%~39.90%,同步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干重 13.15%~21.13%(P<0.05),其中铁改性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效果最佳.铁改性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促进了Cd由活性态向稳定态转化.路径分析显示,土壤pH是直接影响土壤Cd活性的首要影响因子,土壤Cd活性直接影响生菜Cd含量.因此,铁改性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Cd稳定化和生菜生长,进而降低土壤Cd活性,进一步抑制生菜Cd吸收,具备较强土壤Cd污染修复应用潜力.

    改性凹凸棒土生物炭Cd活性土壤修复生菜Cd

    工矿企业周边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谢可军王建伟方建林朱捍华...
    71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矿企业为重金属排放重点行业,系统研究其周边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涉重金属排放化工企业周边区域为对象,系统调查监测了沟渠底泥、水体以及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其对水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范围.结果表明,沟渠底泥、水体和耕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平均含量分别为 16.61 mg/kg、5.20 µg/L和 1.22 mg/kg,其中底泥和耕地土壤Cd平均含量约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 195 和 14 倍.沟渠底泥和水体中Cd含量相关性系数达到0.84,均随水流方向总体呈递减趋势;以漫灌方式灌溉的沟渠下游耕地土壤Cd含量整体更高,推测沟渠受污染底泥为水体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风险评价显示,沟渠底泥中Cd呈极高累积风险和重度潜在风险;受底泥重金属影响,水体中Cd和Hg呈重度污染风险,耕地土壤Cd呈中度累积风险,Hg和Pb为轻度累积风险.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影响沟渠两侧及下游海拔低于 46 m的耕地,面积约569 hm2.本研究为工矿企业周边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源头防控和精准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重金属污染沟渠底泥地表水耕地土壤污染特征风险评价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