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宋凤斌

季刊

1001-0068

nxkyzy@sohu.com

0451-86622142

150081

哈尔滨市哈平路138号(哈尔滨市402信箱)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Journal Syste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 Agricul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类刊物。主要刊登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系统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及研究简报。目前已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需求受价格影响情形下农作物种子供应链的渠道协调

    侯云合刘斌张荣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在需求受销售价格影响情形下农作物种子销售渠道的协调优化问题.针对一个种子生产商和一个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在退货契约的基础上引入了退货权费用,解决了单纯退货策略无法实现供应链协调的问题.表2,参12.

    农作物种子供应链价格依赖渠道协调退货权契约

    基于EPR模型的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研究

    王学锋冯波侯刚代春桃...
    44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单位补充量产卵量(egg production per recruit,EPR)模型评价了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状况.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EPR为5 963.51粒·尾-1,相当于未开发状态下的15.49%,表明该渔业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管理策略模拟分析发现实施禁渔期和改变开捕体长,都可使EPR得到提高.取得相同资源管理目标时,EPR模型估算的捕捞死亡系数明显高于单位补充量素体量(spawner biomass per recruit,SBR)模型.建议可将F20% EPR作为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的限制生物学参考点.若要到达该目标,相关捕捞努力量需削减15.53%或者将开捕年龄延长到1a.图4,袁2,参23.

    二长棘鲷单位补充量产卵量繁殖力生物学参考点

    沼肥施用方式对灰枣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柴仲平王雪梅孙霞蒋平安...
    449-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沼肥施用方式条件下分析灰枣果实中主要矿质养分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沼肥施用方式处理的灰枣果实中氮、磷、钾的含量都表现为氮>钾>磷,果实中磷的含量在不同施肥方式中变化比较平缓,沼液喷施有利于灰枣果实对氮、钾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沼夜滴施则有利于磷素的吸收和积累;沼液喷施有利于提高灰枣果实中矿质元素铁、锌、铜、锰、钙、镬的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不同沼肥施用方式中以沼液喷施效果最佳.图4,表2,参14.

    沼肥灰枣矿质元素含量

    消费者地理标志农产品购买行为实证分析——基于上海、北京和郑州市消费者的调查

    刘瑞峰陈彤于冷邓峰...
    453-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北京和郑州市342个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消费者地理标志农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月均收入、家庭规模、对水果质量的关注、对水果价格高低的关注、对水果原产地的关注和销售员介绍等因素影响着消费者购买行为.表16,参4.

    地理标志农产品Logistic回归模型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江淮地区冬小麦增产潜力研究

    李白鸽类成霞陈长青
    463-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6 - 2008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和实际冬小麦单产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江淮地区冬小麦的逐级生产潜力;通过GIS叠加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增产区域与幅度.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冬小麦的2006 - 2008年光合生产潜力介于15 672 kg·hm-2 ~21 001 kg·hm-2之间,变化趋势是从北向南逐级递减.光温生产潜力介于8 311 kg·hm-2~11 072kg·hm-2之间,大体从江淮北部向南部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生产潜力为9 78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介于5 876kg·hm-2 ~8 988 kg·hm-2,空间变化趋势为从江淮中部向周边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值为7 657kg·hm-2.2006 - 2008年江淮地区冬小麦的实际产量为2 537 kg·hm-2 ~5 954 kg·hm-2,区域平均值为4 871 kg·hm-2,由此看出,实际的产量与潜在气候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江淮区域冬小麦存在一定增产空间.最后,针对江淮地区冬小麦生产情况,提出提高冬小麦生产的具体管理措施.图6,参26.

    冬小麦江淮地区GIS增产潜力

    柠条锦鸡儿组织培养技术

    邵玲玲李毅赵庆龙李禄军...
    469-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柠务锦鸡儿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结合方差分析等,着重研究了柠条锦鸡儿茎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春季枝条的消毒以75%酒精10 s +0.1%升汞10 min灭菌效果最为理想;在初代培养中,培养基MS +6-BA 0.2 mg·L-1+ NAA0.1 mg·L-1+ AC0.3 g·L-1有利于柠条锦鸡儿的生长;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 mg·L-1 +IAA 0.2 mg·L-1 +AC 0.4 9·L-1;在生根培养中:采用培养基1/8 MS+IBA 0.3 mg·L-1 +NAA0.8 mg·L-1+蔗糖15 g·L-1生根效果最好.表7,参20.

    柠务锦鸡儿组织培养外植体

    不同栽培技术对黑龙江北部大豆增产效果研究

    张秋英周克琴韩秉进夏永茂...
    475-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高产栽培体系的增产效果是不同栽培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定的单项技术因区域和种植方式不同而表现出增产的差异.研究探讨了不同品种、生物菌剂、奈安、叶喷剂及种衣剂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品种和种衣剂增产潜力较高,新品种1342和4404的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711,分别增产10%和6%,主要是荚数和百粒质量的差异.种衣剂增产9.1%.尽管不同生物菌剂均能增加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但只有生物菌剂BRF -1和保根菌剂表现出6%和5%增产效果,初花期喷施研制的叶喷剂增产6.7%,除草剂药害及残留防控剂奈安对大豆产量没有影响.制定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既要考虑增产效果,也要注重环境安全.图5,表6,参13.

    品种种衣剂菌剂大豆产量黑龙江省

    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碳氮储量的影响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480-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18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在不施肥(CK)、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条件下,0~100 cm土体剖面碳、氮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NPKOM处理增加了0~60 cm剖面土壤的碳、氮含量,而施化肥NPK处理,只增加了0~20 cm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从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来看,施肥对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影响较小,尽管各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为NPKOM> NPK> CK,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剖面土壤碳、氮含量存在着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1.与无肥CK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和化肥NPK处理的C/N有下降趋势,而与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C/N也有所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的土壤剖面碳、氮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图2,表3,参16.

    长期定位施肥黑土碳氮储量

    坡地和平地保护性耕作比较研究

    陈渊张兴义李树学
    485-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东北典型黑土区,比较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和岗平地对作物产量、土壤密度、水热状况的作用差异,以及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的水保效应.结果显示:在大豆玉米轮作制下,实施免耕(NT)和少耕(RT),较传统旋耕相比,坡耕地种植大豆,NT增产12.56%,RT减产0.94%;种植玉米,NT处理增产1.10%,RT减产14.80%.岗平地种植大豆,NT增产9.23%,RT增产4.80%,玉米NT、RT处理分别减产为22.60%和10.02%.坡耕地NT增加了耕层的土壤密度以及土壤质量含水量,降低了土壤耕层的温度,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小于岗平地.NT还降低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图4,表2,参6.

    保护性耕作坡耕地岗平地产量水土流失

    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性研究进展

    王丽芳许艳丽李春杰
    490-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日益受到国际生防领域的重视.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一般采用低温贮存的方式,研究昆虫病原线虫的耐寒机制是昆虫病原线虫用于长期贮存的重要方面.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涉及到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性研究方法、耐寒生存和行为策略、耐寒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参30.

    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机制耐寒生理行为策略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