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农药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王道全

双月刊

1008-7303

nyxuebao@263.net

010-62733003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农药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农药学界唯一的学报级学术刊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多家国际、国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药学学报》第6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1125页

    纳米载体递送5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活性及异色瓢虫安全性的影响

    陈敏李凌云姜申王洪涛...
    1126-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星型阳离子聚合物(SPc)纳米载体递送5种杀虫剂(阿维菌素、噻虫嗪、吡虫啉、氟啶虫胺腈、苦参碱)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活性及对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了 SPc递送5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活性,并开展了防治苹果黄蚜的田间药效试验。采用浸渍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 SPc递送5种杀虫剂对异色瓢虫卵孵化及幼虫存活率的影响。室内测定表明:采用SPc递送后,5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LC50值分别比原商品制剂降低了 29。05%~48。30%,表明SPc递送可改善5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同时,SPc递送5种杀虫剂对异色瓢虫卵孵化无显著影响,尽管对异色瓢虫幼虫的致死率略有提高,但与原商品制剂差异亦不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采用SPc递送5种杀虫剂,药后3 d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效比原商品制剂提高了 0。68%~7。57%,表明SPc递送可提高杀虫剂的速效性;药后14d,SPc递送5种杀虫剂高剂量处理组防效比原商品制剂提高了 3。95%~6。96%,表明SPc递送还可提高杀虫剂的持效性。研究表明:采用SPc纳米载体递送5种杀虫剂能够增强其对苹果黄蚜的活性,提高田间防效,并且对天敌异色瓢虫无明显影响。

    星型阳离子聚合物纳米载体杀虫剂苹果黄蚜异色瓢虫活性安全性

    乙磷铝在香榧体内的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防治效果

    初楚姜壮张昌朋左璐莹...
    1135-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乙磷铝在香榧体内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将0。5%乙磷铝水剂(SL)对3年生香榧注干施药7、14和21 d后,采用HPLC-MS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将0。5%乙磷铝SL对13年生香榧连续注干施药3年,每年3月中旬施药1次。第3年施药90和180 d后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残留,第3年施药15、45和180 d后检测香榧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显示:0。5%乙磷铝SL注干施药7 d后,乙磷铝已传导至香榧的根、干、枝、叶等部位,枝干及根部乙磷铝含量分别为0。51、0。15 mg/kg;施药3年对香榧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89。41%;乙磷铝注干施药,可以增加香榧叶片的光合色素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热耗散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萌发正常、复壮复绿。综上,乙磷铝注干施药后,在香榧体内可双向传导,有效防治香榧根腐病。

    香榧根腐病注干施药乙磷铝传导分布防治效果

    书讯

    1143,1153,1160页

    河北省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及替代药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朱广雪岳圆圆朱青艳温智浩...
    1144-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 2020-2021年河北省唐山、邯郸地区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利用PCR技术分析了 CcSdh及CcCytb抗性突变基因型,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 10种常用杀菌剂对该地区主流抗性突变体SdhB-I280V&Cytb-G143A的防治效果,并进行高效替代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唐山、邯郸黄瓜主产区的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啶酰菌胺对280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8。12 μg/mL,抗性频率为27。43%;肟菌酯对144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62。6 μg/mL,对162株多主棒孢(含EC50值大于200 μg/mL的18株菌)的抗性频率为99。49%;腐霉利对163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6。95 µg/mL,抗性频率为52。76%。共检测出11种CcSdh抗性突变类型,突变频率达到56。86%。其中6种为单突变,4种为双突变,1种为三突变。供试多主棒孢CcCytb仅携带G143A突变,发生频率为100%。盆栽药效试验中,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75%吡醚·丙森锌 WP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1。52%和70。52%;其次是复配药剂75%吡醚·丙森锌WP,防效为57。90%;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WP+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75%吡醚·丙森锌 WP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1。53%和94。64%。表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并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多主棒孢啶酰菌胺肟菌酯腐霉利抗性黄瓜棒孢叶斑病替代药剂

    高地芽孢杆菌ST15发酵条件的优化

    汤宝赵延存陶学梅刘凤权...
    1154-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害,迫切需要开发绿色、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用于防治。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ST15对水稻黄单胞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但ST15在摇瓶发酵中活菌和芽孢数量偏低,限制了其开发应用。为此,本文在5 L发酵罐中研究了温度、搅拌转速、通气量等因素对ST15发酵水平的影响,明确了影响活菌和芽孢数量的因素,获得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温度30 ℃、搅拌转速500 r/min、通气量4L/min、种龄12 h、接种量8%、发酵周期36 h。在此条件下,ST15活菌数量、芽孢数量和芽孢率分别达到74。54 × 108 CFU/mL、64。75 × 108 CFU/mL和86。87%,比摇瓶条件下分别提高了16。11%、42。00%和27。75%,本研究可为ST15发酵的后续中试及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生物防治高地芽孢杆菌发酵条件芽孢数量

    非衍生化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和花椒中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残留

    郑云华杨巧慧蒋文隆潘灿平...
    1161-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无需衍生化、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茶叶和花椒中草铵膦及其代谢物NAG和MPPA、草甘膦及其代谢物AMPA残留的方法。样品经10 mL水+10mL1%甲酸-甲醇提取后,利用复合型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为核心净化材料的d-SPE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目标化合物与基质的分离效率,减少基质干扰,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以0。7%甲酸溶液和0。7%甲酸-乙腈作流动相,阴离子极性色谱柱(2。1 mm × 100 mm,5 µm)40 ℃分离,负离子模式下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5种化合物在该仪器条件下峰形尖锐,分离良好,在0。01~2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茶叶和花椒中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R2>0。9987和R2>0。9992,定量限(LOQ)分别在 0。03~0。10 mg/kg 之间和 0。03~0。16 mg/kg 之间。在 0。25、0。50、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草铵膦、草甘膦及3种代谢物在茶叶(藏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61%~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2%~13%;在花椒(红花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115%,RSD为0。12%~7。5%。该方法前处理过程无需衍生,净化步骤简单,仪器检测时间短,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方法验证要求,适用于大批量茶叶和花椒中草铵膦、草甘膦及3种代谢物的快速检测。

    草铵膦草甘膦代谢物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茶叶花椒残留

    改进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4种热带水果中的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

    吴晓鹏许啸翁良娜杨亚芳...
    1171-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的方法,用于同时测定杨桃(Averrhoa carambola)、番木瓜(Carica papaya)、鳄梨(Persea americana)和黄皮(Clausena lansium)果实中的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采用QuEChERS法进行果实样品前处理,并针对提取盐、提取方式、提取溶剂量、提取时间、净化材料等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以 4 g MgSO4+1 g NaCl+1 g Na3Cit。2H2O+0。5 g Na2HCit。1。5H2O 为提取盐和25 mL乙腈为提取溶剂对10 g样品振荡提取10 min,采用150mgMgSO4和30 mg C18作为净化材料对水果提取液进行净化。目标物采用多反应监测(sMRM)模式进行定性,并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该方法根据欧盟农药残留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S ANTE/11312/2021(V2))进行了 方法学考察。17 种 PGRs 在 0。05~20 µg/kg 或 0。5~20 µg/k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低、中、高水平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结果表明:日内和日间的回收率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20%。结果证实了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4种水果中17种PGRs的同时分析。以上方法被用于检测海口市场购买的水果样品,最终检测出13种PGRs残留,其中,抗倒酯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4种水果样品中均有检出。本研究将为热带水果中PGRs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植物生长调节剂热带水果

    基于硅橡胶薄膜的固相微萃取技术测定水中13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薛佳莹李赐云蒋晴晴徐绘茹...
    1181-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监测环境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低消耗、弱基质效应、经济便捷的固相微萃取技术测定水中13种OCPs残留的方法。应用具有强选择性的硅橡胶(SR)薄膜为固相吸附材料,制备了简便易操作的固相萃取瓶,通过优化萃取方式、萃取时间、洗脱溶剂以及洗脱方式等条件,选择涡旋10 min进行SR薄膜对目标物的萃取,利用5 mL V正己烷∶V乙酸乙酯=1∶1溶液洗脱SR薄膜上目标物,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在0。001~0。132 μg/L之间,定量限为0。2 μg/L;决定系数(R2)>0。9973;在0。2、1、20μg/L 3个添加水平下,13种农药在水中OCPs的平均回收率在73%~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5%~13%之间(n=5)。利用该方法对巢湖、南淝河等合肥市内主要河流进行了13种OCPs残留的检测,结果发现13种OCPs的最高检出质量浓度为3。64 μg/L。与已所报道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在环境水体OCPs多残留痕量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有机氯农药硅橡胶薄膜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环境水体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玉米中2甲4氯异辛酯及其代谢物2甲4氯残留

    许甜甜王继东史陶中吴祥为...
    1191-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玉米(鲜食玉米、玉米籽粒、玉米秸秆)中2甲4氯异辛酯及其代谢物2甲4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用盐酸酸化后经乙腈提取,NH2-SPE柱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1~0。5 mg/kg时,2甲4氯异辛酯及2甲4氯的平均回收率为82%~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81%~8。9%。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38~1。42yg/kg,定量限(LOQ)为1。28~4。76μg/kg。该方法正确度高、灵敏性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以实现2甲4氯异辛酯及其代谢物2甲4氯残留的同时检测。

    2甲4氯异辛酯2甲4氯玉米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