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与技术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农业与技术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晏文

月刊

1671-962X

nongye1980@sina.com

0431-85642499

130021

长春市人民大街4966号

农业与技术/Journal Agricultur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农业与技术》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与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农业综合性刊物。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22-1159/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62X,广告经营许可证:吉工商广字01028。复合影响因子:0.240,综合影响因子:0.122。本刊是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期刊源、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对移动除草设备的YOLOv5轻量级网络优化与杂草检测方法

    何滨荆振鹏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杂草检测算法普遍面临的模型参数量庞大、实时检测性能不佳以及难以适配移动除草设备等挑战,提出了一种高效且轻量化的网络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在于对YOLOv5框架的整体改造与优化,旨在实现资源占用最小化与检测性能的最优化平衡。具体而言,引入了基于Bottleneck设计的ShuffleNet V2网络作为YOLOv5的骨干架构,这一举措有效利用了 ShuffleNet V2在保持高效推理速度的同时减少参数量的优势。进一步地,将原卷积模块与C3模块分别替换为CSconv模块和C3Ghost模块,这些轻量化组件不仅减轻了计算负担,还通过更高效的特征提取机制提升了模型性能。为增强模型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目标识别能力,融入了无参数SimAM注意力机制,该机制无需额外学习参数即可动态调整特征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模型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同时,还集成了轻量级的空间组增强模块(SGE),该模块通过优化空间特征分布,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为了验证改进后的模型能够适配移动设备,将此模型移植到Jetson nano开发板上进行试验,数据集为芝麻作物与杂草检测数据集。实验数据表明:经过这一系列改进后,新模型的参数量仅为原始YOLOv5网络的1/5,模型体积压缩至2。9MB,在开发板上的帧率为23fps,一般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帧率为25fps,基本可以在开发板上流畅运行,尽管模型准确率略有下降(仅0。09%),但这一微小牺牲换来了模型在资源受限条件下的卓越表现,实现了检测精度与计算效率的完美平衡。

    轻量化网络YOLOv5ShuffleNetV2SimAM注意力机制

    超疏水竹材表面的仿生制备与表征

    孙刚李汉生郑慧文官乐辉...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昆虫(熊蜂)翅为模板,以聚乙烯醇(PVA)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材,利用软刻蚀技术制备仿生高分子膜,经过二次复形将熊蜂翅表面微观结构转印至竹材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接触角(CA)测量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的仿生竹材表面具有与昆虫翅表面类似的疏水性粗糙结构,蒸馏水CA超过150°,竹材表面实现了由亲水到超疏水的转变。研究结果可为竹材的仿生疏水改性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

    竹材昆虫翅超疏水软刻蚀仿生

    干热河谷钝叶黄檀生态特性与育苗技术

    何小燕李向飞罗志锋孙永玉...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钝叶黄檀(Dalbergia obtusifolia Prain)作为云南省及周边地区的重要树种,因其优良的木材特性和紫胶生产的关键寄主而备受关注。该树种展现出明显的先锋性,具备强大的适应性和生态恢复能力,尤其在干热河谷等特殊生境中表现突出。尽管钝叶黄檀具有多种优点,其育苗技术仍面临成活率低和生长速度慢等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钝叶黄檀的生态特性、繁殖材料、育苗管理和应用前景。针对种质资源的选择和标准化育苗技术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其种植效果。此外,钝叶黄檀在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方面的潜力,以及在紫胶生产中的重要性,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研究应专注于优化育苗过程,推动钝叶黄檀的可持续发展,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干热河谷钝叶黄檀育苗技术

    天水市桃园病虫发生为害特征及其综合防控

    陈建军王耀辉蒲建霞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水市是甘肃省桃的主要产区,近年来桃产业发展迅速,病虫害是制约天水市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总结分析了天水市桃园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以加强苗木检疫,综合应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以及化学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广大桃生产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天水市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天水市桃园病虫害综合防控

    烤烟新品种秦烟202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张强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陕南烟区品种缺乏,主栽品种抗病性不强、烟农种植效益低下等问题,经过十几年的选育,成功设计了抗当地主要病害(普通花叶病TMV)、产质量超越当地主栽品种"云烟99"的国审烤烟新品种"秦烟202",此品种应用"MS云烟85"作为其母本,应用吉林省延边农科院选育的"吉烟5号"作为父本,在陕西烟区经过雄性不育杂交而选育出的杂交一代种。该品种生长势强,经济性状突出,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好,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工业可用性较好,对TMV免疫,抗旱性能强,综合经济性状和抗性较好,适宜陕南及华中烟区种植。

    烤烟品种"秦烟202"选育特征特性

    优质风味番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韩文明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营养丰富,风味特殊。在欧、美洲的国家、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护设施栽培,我国栽培面积仍在逐年扩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番茄的品质与口感,但现在种出来的番茄虽然量多、个大,却没有以前酸甜的口感风味。本文通过阐述优质风味番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番茄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促进番茄产业提质增效。

    风味番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上林县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

    廖超明李宥儒卢燕吕日清...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现代遥感技术,实现土地覆被信息有效提取及LUCC产品产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上林县的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林县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4期3阶段作为时空格局演变监测的目标年份,基于GEE平台获取Landsat卫星数据,融合地类样本及随机森林模型,实现土地覆被信息准确提取,利用众数滤波算法对解译成果进行优化处理,以探究上林县15年间土地资源开发及国土空间演变趋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结合众数滤波算法及随机森林模型,对土地覆被信息提取结果进行多次迭代优化,可有效去除"椒盐噪声"现象,分类结果平滑;4期解译结果总体精度介于0。82~0。86,Kap-pa系数处于0。76~0。81,经同期、同方位高分辨率影像目视比对检核,确定分类结果与实际地物具备较好一致性,精度整体可靠;2005-2020年,上林县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反映城市化扩张对土地资源需求旺盛,社会经济活动保持一定热度。林地面积呈增长趋势,与之相反,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向建设用地、林地发生转变。与之相仿,其他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与林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增长相辅相成,社会发展促使人类对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发掘,符合经济建设客观规律。

    GEE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随机森林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耕地碳汇研究进展

    张晓佳韦嘉胜周慧杰吴宇丹...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为了深入剖析耕地碳汇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本研究借助VOSviewer软件对耕地碳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梳理,重点围绕研究主题、热点和前沿开展图谱分析,系统归纳该领域的研究演进历程、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对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显示:耕地碳汇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际研究集中于农业和环境科学,而国内聚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经济。德国和中国是主要的研究成果产出国,该领域文献质量存在差异,文献间关联性不够强;国际研究热点包括土地利用对碳循环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管理等;国内则关注碳循环、碳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管理方法等;国际最新研究主题涉及温室气体排放、耕地扩张、生态系统服务等,国内最新研究主题有县域碳收支和invest模型、碳中和时空变化和生态系统等。

    耕地碳汇VOSviewer软件研究热点前沿趋势

    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特征识别——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黄美如郑国全倪振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进行识别能够增进人们对遗产地生态、生产及生活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解,进而推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发展。本文以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案例,识别稻鱼共生文化景观基因,对其进行图谱构建并分析特征。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的景观形态由基于自然环境的基底层,围绕农耕生产活动的社会层及以稻鱼文化为内核的精神层这3个层面共同构成。森林-溪流—梯田—村庄的景观格局蕴含了青田先民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水稻—田鱼的空间生态位实现了生态功能的合理配置与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特征。

    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景观基因特征识别

    基于GIS的巴彦淖尔市地名文化景观研究

    王瑞霞那顺达来穆森金泉...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区,基于DEM图像、地名志、历史文献和地图等资料,利用GIS对巴彦淖尔市4794个地名进行分类,并进行核密度分析、空间局部相关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地名空间布局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位于后套平原,水源充足,农业人口较多,地名分布密集;自然景观类地名比人文类景观地名数量多,水文类地名和地形类地名占比较多,地区内地名命名选用水源和地形为首要考虑因素;西南部和中北部地名数量密集,热点程度较高,西北部和东北部以及东部由于地势较高为冷点区域;历史上人们对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用地的利用以及水利的改造对巴彦淖尔市地名分布有深刻影响。研究表明,巴彦淖尔市地名类别与空间分布受到河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

    GIS地名巴彦淖尔空间分布核密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