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灾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张巴克

月刊

1004-7395

nyzhyjbjb@163.com

0551-5160975;5145927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科院科研楼6号楼东)

农业灾害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象服务机构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提升策略探索——以承德市隆化县为例

    闫海龙
    306-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安全与发展的隐患极大,从不同的区域和尺度上研究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可以丰富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内容,完善防灾减灾的体系,总结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经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分析了承德市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自然灾害防治现状,德市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应对自然灾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抢险救灾技术、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加强预防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宣传等应对策略.

    基层气象气象服务水平天气预报

    西北地区山洪灾害防治效益分析

    王权李瑞丽
    309-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宁县地处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中部,是山洪灾害多发、频发区域,做好会宁县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会宁县近10年的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成效发现其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并针对山洪灾害防御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西北地区对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

    山洪灾害防治效益

    贵州"雷击村"雷击事件调查分析及防御措施

    范传华龙世林丁旻向杯菊...
    312-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贵州省黄平县一碗水乡的"雷击村"(长龙湾村)雷击事件进行现场走访和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气象特征、地形地貌,调取当时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了"雷击村"雷击事故发生和雷电多发的原因:当地春季受西南热低压影响,水汽抬升凝结易形成局地的雷暴天气;夏季受东南和西南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加上地形作用触发了局地雷暴天气.通过总结该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和建议,旨在有效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雷击雷电多发原因雷电防御

    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降水分析

    林健雄
    316-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进行分析,针对此次台风的路径预报、强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实况对此次台风的物理量场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副高南侧的引导气流在"利奇马"的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910号超强台风"罗莎"间接影响"利奇马"的路径;利用850 hPa垂直速度场及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研究发现,此次台风极端降水区域的分布与这两个物理量场关系密切,地形在本次降水过程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路径模式误差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场地形

    基于AHP-GIS的湖南省道路结冰灾害风险区划

    李学敏谢睿恒江涤非禹伟...
    319-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湖南省道路结冰灾害风险,采集湖南省96个气象台站从1986年到2015年共30年的冬季(12月—次年2月)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2005-2011年的冻雨数据,结合湖南省数字高程(DEM)、湖南高速阻断数据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四个方面,基于AHP-GIS分析完成了道路结冰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湖南省道路结冰灾害风险的中等以上风险面积占比58.3%,易受道路结冰灾害影响的面积较大;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湘西、湘南的山区,G76厦蓉高速郴汝段、G0422武深高速炎汝段、S50长芷高速龙琅段、G65包茂高速通道段、G60沪昆高速洞口-洪江段、G55二广高速安化段和涟源-邵阳段、G56杭瑞高速凤凰段需做好重点防范.

    风险区划GIS道路结冰

    新一代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黄南州冰雹中的应用分析

    邢子毅严继云郭安欣
    32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黄南州新一代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2年黄南州境内出现的11个直径>5 mm的冰雹个例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双偏振雷达参量水平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差分传播相移(ΦDP)、相关系数(CC)等参数的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南地区发生冰雹时段的ZH在34~69 dBz、ZDr在-3.87~4.87 dB、KDP在0~8.6 deg/km、ΦDP在0~153.7 deg、CC>0.56;当ZH>55 dBz、ZDr<1.0 dB、KDP<2 deg/km、ΦDP<60 deg、CC>0.8时,出现冰雹的可能性大;当ZH>60 dBz、ZDr<0、KDP在0~1.0 deg/km、ΦDP在0~20 deg、CC>0.93时,冰雹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同时,水平反射率因子和相关系数的大值对应较小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率、差分传播相移,有利于冰雹识别;低层反射率因子强梯度区和中高层强回波悬垂和该回波悬垂下面的弱回波区也是地区出现强冰雹的重要特征之一.

    雷达双偏振参量冰雹灾害性天气

    陕西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设施智能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陈雯
    325-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电子信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远程实时监测位置分布广泛、地点零星分散的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状况和防雷装置运行状况,一旦出现状况,无需人工巡查,便能准确定位并实时远程报警,及时封锁遭受雷击危害的通道,最大限度降低雷电引发的风险,确保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基于此,提出了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设施智能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设计、系统架构,以及软件与硬件支撑.

    雷电防御在线监测雷电预警

    《农业灾害研究》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