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欧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欧洲研究

周弘

双月刊

1004-9789

010-65135017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454室

欧洲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有关欧洲问题研究的学术性刊物。刊登我国学者对欧洲各国及欧共体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介绍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提供国际问题背景资料,报道学术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监管的路径选择——欧盟《人工智能法》的范式、争议及影响

    王天凡
    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人工智能立法已提上日程,而该立法应遵循何种监管路径尚无定论,不同法域的前期探索均值得参考.欧盟《人工智能法》是欧洲数字立法版图展开的重要一步,是欧盟人工智能战略的基础性法律.欧盟《人工智能法》采取横向立法模式,选择了"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将人工智能系统分为四个不同的风险级别,对其设置相应强度的监管措施:被禁止的人工智能系统、受详细规则约束的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其他人工智能系统,以及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其中,公共场所"实时"远程生物特征识别及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监管等问题备受争议.欧盟《人工智能法》面临标准制定、市场主体成本增加、实施成本高昂等问题.欧盟与美国、英国等代表性国家对人工智能的规制路径各不相同.中国应立足于本国人工智能战略,选择横纵结合的监管路径.

    欧盟《人工智能法》通用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监管沙盒

    竞争压力与新兴大国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策略

    曹德军
    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彰显大国气派、增加国际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领导力的基本来源.长期以来,古典经济学基于效率成本区分"私有产品"与"公共产品",关注消费端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却忽视供给端的"合法性—竞争性"特点.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霸权稳定论依赖西方实践经验,忽视了新兴大国的能动性.在全球治理扁平化与国际规范非暴力化时代,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已经成为新兴大国积累合法性权威的重要手段.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俄罗斯与印度等"金砖大国"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提供了诸多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际公共产品.基于功能异质和拥挤程度两大维度,新兴大国可以因时制宜地选择升级扩容、替代创新、叠加嵌入与协作共建的多元供给路径.新兴大国的全球治理能动优势,将为建构开放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带来机遇.

    国际公共产品战略竞争生态位新兴大国能动性

    公共产品、身份和能力:北约干预俄乌冲突的集体行动逻辑

    王思羽沈亦豪
    5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约针对2022年的俄乌冲突采取了强化自身集体防御和激励间接干预的双向策略.本文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军事战略学视角的折中主义分析框架,分别通过安全公共产品、身份、能力三个因素对北约的集体行动展开分析.在公共产品层面,成员整体供给意愿较高,供给过程遵循边际成本规律和林达尔均衡,使集体行动的困境相较之前得到缓解.在身份认知层面,北约通过利用"跨大西洋安全社区"等身份符号,框定了乌克兰的伙伴身份,强化了内部的集体决策共识和对外干预韧性,将意识形态转变为对外干预的内部增压器.在能力聚合层面,北约基于专门为乌克兰搭建的制度系统,在美国主导的"智能防御"概念引导下,强化各成员国在干预行动中的战略依托性、战术兼容性和责任模糊性.结果表明,北约为了最大限度地塑造对其有利的态势,采取了系统性的干预行动,对内部整合、干预手段进行调整,这对联盟自身变革和俄乌冲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约俄乌冲突安全公共产品身份政治集体行动

    欧盟贸易政策"武器化"的逻辑解构与法律回应——以《反经济胁迫条例》为例

    张丽英巩文昊
    8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贸易政策"武器化"是地缘政治经济转型背景下,欧盟基于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观实施的单边主义战略.《反经济胁迫条例》的出台再次印证了其贸易政策"武器化"实质,政策工具多元化、相互依赖制度化、规则攻防并重化的动态特征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及对贸易系统性风险的隐忧.对逻辑进路的解析表明,其发挥作用缘于单边法律规范、结构性权力与国家利益博弈的结合,对目标国产生威慑、阻断与要求赔偿的预期效果.从合法属性来看,其有违一般国际法原则与WTO规则.为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中国应当捍卫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完善国内反制裁法律体系、强化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并推动健全WTO争端解决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贸易政策武器化《反经济胁迫条例》贸易制裁涉外法治

    危机时代的欧盟"权能蔓延"问题及形成路径

    杨国栋
    11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能蔓延"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又推动一体化进程走向深入."权能蔓延"增强了欧盟机构应对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乃至危机的能力,同时又使得欧盟机构逐渐"侵入"成员国保留权能的领域.欧盟司法机关对欧盟"权能蔓延"现象的司法克制也是该问题得以产生的原因之一.《里斯本条约》生效以来,欧盟所面临的持续的、复杂的危机,为欧盟在成员国的保留权能领域中推行具有"调和"效果之措施提供了行动的正当性.面对危机,欧盟逐渐发展出以财政手段为工具,实现成员国国内政策"调和"的新路径,即通过财政手段的"权能蔓延".欧盟对公共卫生危机和成员国法治危机的应对措施是该路径在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的最鲜明应用.尽管欧洲法院对这一路径的相关司法判决解决了包括法律基础在内的部分法律争议,但却回避了对授权原则和团结原则的损害问题.该路径事实上赋予财政强势国通过欧盟相关机制实施的对弱势国的"内政干涉权".成员国之间财政资源的不均衡,最终转化为政治权力的不平等,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埋下了结构性矛盾.

    欧盟"权能蔓延"《条件条例》危机"调和"

    欧盟ESG监管的双重路径及对华影响——可持续金融与可持续公司治理

    姜冯安
    13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现了兼顾经济、环境、社会和治理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自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04年提出以来逐渐获得国际认可.欧盟对ESG的监管最为严格,已形成从企业自愿到法律强制的监管体系,采取了双重路径模式.在可持续金融战略下,ESG监管旨在打造可持续金融价值链,通过强制信息披露,促进金融价值链ESG数据流通.相比较而言,可持续公司治理战略下的ESG监管路径由价值链转向定义更为灵活的所谓"作业链",不仅扩大了强制信息披露范围,更进一步要求企业对供应链中特定业务关系开展ESG风险自查自纠,通过衔接国际人权及环境保护类条约中的核心条文,明确企业损害赔偿责任.对欧盟ESG监管规则的有益借鉴,可助力中国构建中国特色ESG监管体系.与此同时,中国应密切关注欧盟委员会在执行阶段出台的实施细则及重要"软法",警惕绿色贸易壁垒.

    可持续发展ESG监管价值链供应链"作业链"

    书讯

    封3页

    Abstracts

    前插1-前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