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革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革科学与工程
中国皮革协会 四川大学
皮革科学与工程

中国皮革协会 四川大学

廖隆理

双月刊

1004-7964

chenling00@263.net

028-85460597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

皮革科学与工程/Journal 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与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注重学术期刊的理论性、学术性和权威性。《皮革科学与工程》以发展皮革科学、振兴皮革产业为宗旨,登载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制革、毛皮、鞣料、皮革化学品、皮革机械及皮革制品等)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实验研究方法、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对我国皮革科学及工程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专题论述(包括政策性)和有参考价值的译文;实用制革工艺技术、皮革化工材料生产技术及工程问题等方面;对皮革及相关行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会议信息、新产品、新技术研制开发信息、有关经济信息及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蛋白-多糖-Cr(Ⅲ)络合物的形成及其脱铬机制

    马宏瑞杜佳怡党靖雯郝永永...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海藻酸钠(SA)、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糖和蛋白,探讨了多糖、蛋白与Cr(Ⅲ)形成的不同络合物的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SA和BSA与Cr(Ⅲ)结合后,所形成的络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单独的配体,且主要通过配体分子内配位形成Cr(Ⅲ)络合物,络合物的零电荷点向pH中性偏移,增加了中和沉淀、絮凝沉淀的效果,但总铬去除率最高为85.62%.通过超声预处理与重捕剂协同絮凝剂的作用,络合物铬去除率可提高至98%以上,且不受pH的影响.此研究结果为非中性条件下铬的深度去除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制革废水Cr(Ⅲ)络合物絮凝沉淀超声预处理海藻酸钠牛血清白蛋白

    废弃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原位Fe2O3微波催化裂解减容研究

    李林倚肖霄廖学品石碧...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在核素吸附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同时产生放射性固废的处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原位Fe2O3对胶原纤维固化单宁(CFT)材料进行催化裂解,以实现废弃CFT的有效减容.通过热重分析技术对其热解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Fe3+负载至CFT(Fe-CFT)再进行裂解,能够使裂解温度降至约450℃,比CFT直接裂解温度降低了约150℃,残渣率降至9.5%.进一步以纳米Fe2O3为传热介质,在微波条件下对Fe-CFT进行裂解,Fe-CFT残渣率降至2.1%.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元素分析仪对残渣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Fe3+原位生成的Fe2O3有效促进CFT的氧化裂解.综上,通过原位Fe2O3有效降低CFT的裂解温度,裂解后残渣率低,实现了废弃CFT的安全高效减容.

    胶原纤维单宁吸附原位Fe2O3催化裂解减容微波裂解

    牦牛皮胶原的自组装

    朱凌璇罗振宇尹越郭梦娜...
    16-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胶原中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产生可定量内源性荧光的原理,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发射荧光光谱研究了牦牛皮胶原质量浓度对其自组装行为的影响及牦牛皮胶原组装过程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并通过计算确定0.5 mol/L乙酸中牦牛皮胶原的临界组装质量浓度为0.77 mg/mL.建立了牦牛皮胶原荧光强度与0.10~3.00 mg/mL质量浓度的对应工作曲线,并由此对胶原通过0.22 μm过滤膜的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证明通过率与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呈线性关系.牦牛皮胶原在酸性无盐条件下形成复杂的自组装结构,而中性盐的加入改变了组装状态和进程,在磷酸缓冲液-氯化钠的存在下,自组装效果最佳.随着组装程度增加,胶原逐渐形成有序的空间结构,吸光度、荧光强度、模量和复合黏度上升,损耗系数降低.

    牦牛皮胶原自组装荧光分析中性盐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牛皮胶原提取工艺研究

    俞小凤宋文祥许波刘颖...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脱灰牛皮边角料为原料,使用低共熔溶剂(DES)对其中的胶原蛋白进行提取,研究了 DES种类、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摩尔比为1:5的尿素与乙酸组成的DES水溶液作为提取溶液,温度15 ℃,DES浓度0.75 mol/L,时间24 h,提取效果最好,胶原的提取率为37%;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产物具有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吸收峰.与传统酸法与酶法提取的胶原蛋白相比,使用DES提取的胶原蛋白纯度高,三股螺旋结构保留更好,在生物医用领域有应用前景.

    低共熔溶剂胶原提取工艺牛皮

    无铅卤系钙钛矿在制革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李星瑶范倩倩刘蜜陈杰...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革作为一种兼具实用性和时尚性的天然材料,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皮革行业亟需丰富产品的功能性.现有研究表明,将纳米材料引入制革加工中可赋予皮革抗菌、阻燃、耐黄变等功能.近年来,无铅卤系钙钛矿类纳米材料因其可见光吸收能力强、结构可调等特点在光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也使其在皮革行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首先阐述了无铅卤系钙钛矿的结构演变,总结了无铅卤系钙钛矿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对其在制革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就现阶段无铅卤系钙钛矿在制革加工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应用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无铅卤系钙钛矿皮革化学品制革加工

    "双碳"目标下皮革产品碳足迹核算的研究与实践

    周黔川刘敏敏张龙肖远航...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品碳足迹核算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国际碳税贸易壁垒的必由之路,尤其对于出口创汇型产业.因此,皮革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迫在眉睫.本文在系统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碳足迹核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皮革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存在的问题,结合团队已建立的皮革化学品碳排因子数据库与皮革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流程,提出我国皮革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的构建方法,从而推动皮革行业的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

    皮革"双碳"目标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碳足迹绿色低碳

    干化技术对酒糟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影响

    杜陶李霞王毓嘉叶锐...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高效的干化技术对于包括农林废弃物、制革废弃物和工业有机固废等生物质的资源化转化利用至关重要.中国白酒产量巨大,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带来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酒糟.废弃酒糟具有含水量高、酸度高、易霉变等问题,不易处理,导致其资源化利用一直面临困难.高效、低成本的酒糟干化技术对于其资源化利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文章介绍了不同工艺酒糟的特点,详细综述了多种酒糟干化预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期为酒糟的资源化、能源化转化利用提供借鉴,为酿酒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酒糟干化资源化利用生物质酿酒可持续发展固体废弃物

    皮革绷板干燥工序自动化装备的发展现状

    马云龙任工昌桓源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皮革绷板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应对传统手工绷板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对绷板、装夹和拉伸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归纳出关键技术要点.对各技术方案的特性和潜在应用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多拉伸方向绷板能更好地适应皮革生产的多样化需求,专用夹具和磁性体夹具在处理异形皮革方面展现出高效性,联动拉伸以简洁的结构和优异的作业效率受到关注,而单点拉伸通过定制化的拉伸力分配,有效提升了得革率和皮革品质.最后,对数字化技术在绷板关键步骤的应用以及绷板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提升皮革绷板装备的制革效率和皮革质量提供了参考.

    皮革绷板自动化联动拉伸单点拉伸数字化技术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

    海岛与桔瓣长丝非织造布基超纤革的制备及性能

    郝景标曹阳吴若楠朵永超...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纤革由于其出色的综合性能而备受青睐.目前市场常见的超纤革多以短纤针刺非织造布为基材,关于长丝非织造布的革制品却鲜有研究.为探讨超细纤维长丝非织造布应用于革制品的可行性,制备了海岛型和桔瓣型长丝非织造布及其革制品,对比探讨了海岛与桔瓣长丝非织造布及其革制品的性能.结果表明,海岛长丝非织造布及其革制品的拉伸断裂性能均劣于桔瓣长丝非织造布及其革制品,而柔软度、透气性能和透湿性能均优于桔瓣长丝非织造布及其革制品.综合对比之下,海岛长丝非织造布更适用于超纤革的制备.

    海岛非织造布桔瓣非织造布超细纤维合成革透气性

    热塑性聚氨酯-聚酯复合面料开发及其服用性能研究

    孟少妮张才前
    69-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聚酯面料防水性能,扩展聚酯面料应用范围,将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与聚酯面料进行复合,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复合温度、TPU膜厚度和复合压力对复合产品剥离强力、透气率、柔软度、抗静电性、透光性、紫外防护性能、防水性、透湿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为:TPU与聚酯复合面料的紫外防护性、防水性和静电荷衰减速度有所提升,透气率、柔软度、透湿率有所下降,透光性变化不大;TPU膜厚度和复合压力对复合产品综合服用性能影响同等重要,而温度影响略小;复合工艺为温度130 ℃、TPU膜厚度0.5 mm、压力15 MPa时复合面料综合服用性能最佳.

    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面料聚酯防水透湿服用性能复合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