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欧阳明高

季刊

1676-8484

jase@tsinghua.edu.cn

010-62798897 6278163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GER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作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刊登国内外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等领域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方面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术上有特色、代表学科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汽车科技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使用行为的电动汽车驾驶员里程焦虑模型

    李宗华翟钧王贤军马明泽...
    226-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纯电动汽车用户里程焦虑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用户使用行为的里程焦虑程度判定模型.运用Kernal K-means聚类算法,分析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差异在充电频次、起止充电状态(SOC)、极限使用行为等工况的不同表现,采用逻辑回归算法,建立里程焦虑分类识别模型;通过评分卡方法,把逻辑回归模型输出的焦虑概率转换成里程焦虑等级;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模型准确性与普遍性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5.6%,能够有效判定用户的里程焦虑程度.若与其它分析维度整合,该方法可对电动汽车用户进行大数据画像分析.

    电动汽车(EV)驾驶员里程焦虑大数据分析使用行为充电状态(SOC)聚类算法

    稀混合气火花辅助压燃中着火温度影响及其控制参数研究

    孙剑耿路赖海鹏高定伟...
    23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对着火时刻的调控,解耦关键控制参数对压燃程度和压燃时刻的影响,采用小升程凸轮轴,在负气门重叠角下,过量空气系数为1.2时,通过实验和计算,进行了火花辅助压燃着火温度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以循环压燃部分放热量相对循环放热量占比定义压燃率,可以反映压燃程度;压燃率可以回归为以有效压缩比、废气再循环(EGR)率、点火提前角等关键控制参数为自变量的解析关系;提取压燃时刻未燃部分混合气的温度958.13(±15)K作为压燃着火温度.总之,可以将压燃率的影响因素分解到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在某一具体参数下,通过压燃率与关键控制参数解析关系,对着火时刻进行预判和调控.

    汽油机辅助压燃有效压缩比废气再循环(EGR)率压燃率

    甲烷内部重整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维多物理场数值模拟

    陈宇瑶魏明锐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以预重整甲烷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性能以及内部参数的分布规律,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采用甲烷在电池内部直接重整的方法,建立了阳极支撑型平板SOFC的数值模型.该模型耦合了电池内部的传热传质、动量传输、电荷传输以及化学反应的控制方程.结果表明:工作电压下降会导致电流密度的升高,阳极功能层与电解质界面的电流密度主要受到氧气扩散速率的限制;甲烷的蒸汽重整反应会强烈吸热,有利于降低电池的温度梯度,提高电池寿命;使用甲烷作为燃料时会产生热力学积碳现象,特别是在燃料入口处附近可能会产生由于甲烷热分解而形成的积碳;降低电压,提高电流密度有利于抑制热力学积碳.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数值模拟甲烷重整传热传质热力学积碳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行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纪少波马荣泽赵同军李洋...
    25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运行参数对其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Simulink平台,利用Thermolib工具包搭建Mark V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析模型,研究了电堆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温度、氢气压力、空气压力及空气过量系数等关键运行参数对单体电池电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增加H2压力、空气压力以及空气湿度,可以改善电堆性能;电堆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空气过量系数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达到最优状态后,提高参数不会改善电池的性能.该分析结果有助于理解关键运行参数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对燃料电池控制策略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运行参数性能分析仿真分析

    直喷氢内燃机实现NOx近零排放的试验研究

    包凌志孙柏刚汪熙
    257-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缸内混合气分布不均匀、燃烧温度高等原因,直喷氢内燃机的氮氧排放水平很高.为探索降低直喷氢内燃机NOx排放的控制方法,该文基于一台2.0 L自然吸气直喷氢内燃机,通过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转速、点火角和喷氢压力对NOx排放的影响,并通过多参数的耦合调节,控制NOx排放,得到了样机的最大动力性下,未经后处理就实现近零排放(NOx≤20×10-6)工作边界.研究表明:通过稀燃和推迟点火角,可以在牺牲少量热效率和燃烧稳定性的同时大幅降低NOx排放;近零排放工作区域的最大功率为21.5 kW,最高热效率为39%,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工况点都可以实现近零排放.

    直喷氢内燃机氮氧排放排放控制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