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

朱兴泽

月刊

1000-3703

bjb_qy@faw.com.cn

0431-85789857

130011

长春市创业大街1063号

汽车技术/Journal Automobile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材料、工艺、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和普及知识。能够及时地为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驾驶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汽车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YOLOv5及危险区域判断的碰撞预警系统研究

    衣振兴詹振飞毛青孙博文...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碰撞预警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提出一种基于YOLOv5及危险区域判断的碰撞预警系统。首先,通过通道注意力模块提高模型的判别能力和准确性,然后,使用路径聚合网络与空间金字塔池化提高模型对多尺度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通过引入预警激活区域过滤相对安全的目标,提高了预警系统的预警精确度。结果表明,引入预警激活区域后,与无预警激活区域相比,预警系统的准确度、精度和召回率分别提高20%、50%和26。7%,运行速度提升49。1%,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YOLOv5通道注意力模块路径聚合网络空间金字塔池化预警激活区域碰撞预警系统

    高速公路拥堵工况下自动驾驶车辆切入场景测试集构建与安全性评估

    石帅坤赵丹马明月苗泽霖...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中国高速公路拥堵工况下自动驾驶汽车在切入场景中的安全风险,从自然驾驶数据集中提取64个切入样本,采用六层次模型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场景要素范围,通过抽样生成1 000个测试用例并构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分析车辆运行安全,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确定引发风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1 000个测试用例中,风险场景占比5。3%,纵向相对速度是导致风险的关键要素;拥堵工况下,环境车辆速度低于自动驾驶车辆速度23%时形成高风险切入场景,该指标可作为拥堵切入场景下自动驾驶汽车识别风险的预测指标,亦可用于该场景下的事故责任认定。

    高速公路拥堵工况自动驾驶汽车切入场景运行安全随机森林

    基于THUMS数字人体模型的大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员损伤分析

    许泽亚谢金萍雷飞兵蔡娅妮...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某大倾角座椅,利用THUMS数字人体模型,研究了座椅后倾姿态正面碰撞条件下的乘员损伤特征,并讨论了乘员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坐姿,一方面大倾角座椅后倾姿态下传统约束系统无法实现乘员的有效约束,乘员易发生下潜而造成腹部、胸部、颈部的损伤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座椅的作用,乘员脊柱受到较大的轴向加速度载荷,存在损伤风险。最后,基于乘员的损伤特征及机理,进一步讨论了后倾姿态下乘员保护策略。

    乘员保护大倾角座椅数字人体模型损伤机理

    侧面柱碰撞工况下驾驶员侧气囊优化设计

    肖华肖森赵贶雨齐宇飞...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驾驶员侧气囊安全得分,依据2021版C-NCAP管理规则搭建汽车侧面柱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实车碰撞及仿真结果表明,头部、腹部、骨盆安全得分均达标,胸部伤害较严重,得分较低。通过优化侧气囊的袋型和气孔直径,提升胸部肋骨安全得分。优化后结果表明,胸部上肋骨、中肋骨、下肋骨压缩量分别减小30。97%、8。26%、13。71%,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侧面柱碰撞侧气囊安全性乘员约束系统

    智能车辆典型非标准坐姿乘员正面碰撞损伤研究

    运伟国王国杰何恩泽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样化的乘员离位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乘员典型离位姿态,借助成熟乘员舱模型和假人模型进行了 1 800次正面碰撞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姿态工况,典型离位姿态下的乘员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座椅靠背角度增大会导致乘员头颈部损伤水平提高,而使胸部损伤水平下降;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制动强度的增大会提高乘员胸部损伤水平而降低头颈部损伤水平;乘员向右偏移工况均比向左偏移工况有更大的头胸部损伤水平。

    离位乘员数值模拟正面碰撞损伤风险

    《汽车文摘》征文

    《汽车文摘》编辑部
    39页

    行人保护FlexPLI与aPLI标定限值对比研究

    杨瑞孙丽梅曾祥义刘伟...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腿型碰撞器标定试验的工作原理,详细对比了先进行人腿型碰撞器(aPLI)与柔性腿型碰撞器(FlexPLI)在结构上的差异,总结了腿型碰撞器动态标定和静态标定限值确定的方法分别为混合组群均值估计法和三点弯曲挠度试验法,归纳并比较了 2种腿型碰撞器在动、静态标定限值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这些差异的内在原因,动态标定限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PLI增加了模拟人体上肢的质量模块,静态标定限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PLI腿部和膝部结构改变。

    先进行人腿型碰撞器柔性腿型碰撞器动态标定限值静态标定限值

    《汽车工艺与材料》投稿须知

    46页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力电池仿生冷板结构优化设计

    张荃张春化康渝佳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冷却效果,提出一种高度对称的仿生网状流道冷板。首先,利用单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冷板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然后,以冷板的平均温度、温度标准差和冷却液压力损失为性能指标,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对冷板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性能最优时的流道宽度、流道深度和冷板壁厚分别为9。0 mm、1。5 mm和1。4 mm,对应的平均温度、温度标准差和压力损失分别为33。20 ℃、1。33℃和65。63 Pa,相比于初始结构参数,优化后的平均温度和温度标准差分别下降1。92℃和0。02 ℃,但压力损失增大27。10 Pa。最后,在电池模组层面验证了优化结果。

    网状流道冷板单因素分析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熵权法

    基于后轮转向与制动协同的车辆操控性可调控制方法研究

    赵永强关懿航何朕苗为为...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后轮转向与制动协同的车辆操控性控制面临的转向不足、控制效果难以标定、控制器设计复杂难于工程应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后轮转向和制动的作用强度均可自由调节的控制方法,应用非线性模型设计与前馈/反馈结构,根据设计参数调节控制强度,达到按照期望程度降低车辆质心侧偏角、加快横摆响应速度的效果,并兼顾不足转向度、燃油经济性等指标。此外,该方法提供了基于可调参数进行车辆操控性调校的方法,具有精度高、运算量小、无需质心侧偏角估计及便于标定等优点。

    操控性后轮转向直接横摆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