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凯里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凯里学院学报
凯里学院学报

徐晓光

双月刊

1673-9329

klxyxbw@163.com投稿信箱:klxyxbl@163.com(哲学社会科学)klxyxbl@163.com(自然科学)

0855-8500642

556011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

凯里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凯里学院学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更名为《凯里学院学报》。本刊主要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学教育与各科教学的科研成果,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繁荣。突出刊物的民族性、地方性、师范性,以高校教师、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为对象,注重发挥优势,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治经济学"主体出发点"的科学引入论证——论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著述主题

    刘宗碧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作品,体现在其著述的主题上仍众说纷纭,包括"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异化逻辑揭示""经济研究的哲学分析"等各种观点。笔者通过著作的"问题背景"分析和实际内容的解读,认为"手稿"的著述是为了解决如何基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来进行经济研究,解决马克思哲学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学的论证,以及哲学如何内化为经济的现实研究的问题,这是马克思著述"手稿"的真正主题。在具体文本上包括了三个层次的论题:一是"手稿"的"笔记本Ⅰ"系资本主义现实即异化劳动的"原本"即事实批判,以此阐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的引入方法和批判尺度;二是整个手稿特别是"笔记本Ⅱ""笔记本Ⅲ"几乎都贯穿了对国民经济学这个"副本"的批判,以此阐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学所应有的理论维度;三是"手稿"专撰"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节,是以此对"现实的人"这一主体作为出发点在方法论上的哲学补充论证。马克思对德国哲学扬弃的批判逻辑,实现哲学出发点"现实的人"即主体立场在经济学中的引入,才有后来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这是"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学理意义,也是科学理解"手稿"的应有方向。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巴黎手稿》主题"主体出发点"

    贵州高质量发展依赖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探析——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谭厚锋吴英兰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保护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享有优先权,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质量目标赖以实现的战略性工程。贵州高原山地、喀斯特地形、多民族居住基础上的生态资源及其利用特征决定了贵州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基于生态人类学来看,主要形成了传统生态观念与生态文明观耦合,传统生存智慧与绿色经济耦合,民间习惯法与现代环保制度耦合,地方环保经验与环保科技耦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环境教育耦合的关系。贵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把握这些关系,基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依赖性来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策略,才能因地制宜,优化发展环境和建构动力机制。

    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的依赖性

    仪式性民俗体育的文化表达——以贵州清水江苗族"玩水龙"项目为例

    程纪香张化良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及深度访谈等方法,从非遗保护与传承出发,对贵州清水江苗族"玩水龙"进行宗教信仰、起居习俗、苗族文化等方面的人类学考察,进而对清水江"玩水龙"的发展历程、制作技艺、社会结构、文史价值、濒危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究苗族"玩水龙"这种仪式性民俗体育项目的文化表达方式。研究认为:一、贵州清水江苗族"玩水龙"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展示着苗族人民的制作技艺,表达着苗族人民的技艺传承;二、其教育特色与道德约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重要的历史、社会价值,这也是苗族"玩水龙"独有的文化特质;三、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玩水龙"的文化表达发生了诸多变化:首先是苗族"玩水龙"的社会功能由祈福功能逐渐向休闲娱乐功能转变,其次是苗族"玩水龙"的存在价值由祈雨纳福向旅游经济转变,最后是苗族"玩水龙"的组织管理由民间自发组织向政府主导转变;四是苗族"玩水龙"的参与人群由男性特权向群体参与转变。

    文化表达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玩水龙仪式清水江

    清代以来黔东南苗疆的族群融合与社会变迁

    吕炎李凌霞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黔东南苗疆山地社会普遍处于刀耕火种和狩猎采集状态,当地少数民族采取"姑舅表婚"的方式避免劳动力的流失,村寨处于寨老组织的管理下,社会结构呈现不相兼统的平权格局。自雍正年间苗疆开辟后,包括汉人在内的移民通过联姻和拟亲属关系等各种方式扎根苗寨,其带来的农业技术、贸易和文化促进了苗疆社会的发展。同时,清政府推行文教科举和鼓励灌溉农业的政策。在多方因素促成下,苗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于族群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移民群体、地方官府和当地社群是促成民族融合和社会变迁的主体。

    族群融合黔东南社会变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基于贵州的案例考察

    龚卿民谭晓霜邵利军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路径。通过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及其构建国家形象的机制的梳理,认为赤水独竹漂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顽强拼搏等国家体育精神的推崇、传承与发展,是国家形象构建的内生力与外源力。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正是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外合力下,我们的国家正面形象被逐步构建并不断强化。

    民族传统体育国家形象赤水独竹漂文化传播

    试论莆仙戏的悲剧性及其文化内涵

    黄永志陈支平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戏剧的表现形式,历来以"喜剧"为主,包括京、昆、越、豫、梆、评等在内的主要剧种对悲剧的创作与表演还比较薄弱。在福建省莆田市一带流行的"莆仙戏",其受众不过五百万人左右,但是近70 年来的莆仙戏从业人员,对莆仙戏悲剧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秀成果。莆仙戏悲剧的多样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以及宣扬优秀传统道德观、歌颂纯真无私的男女恋爱观等显著特征。莆仙戏悲剧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堪称中国悲剧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杆。

    戏剧莆仙戏悲剧传统文化

    红色经典传播与空间文化育人

    杨敬宇蓝卡佳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经典"资源历经岁月的沉淀,表现为具有红色精神的多元表述特征的经典资源,如"红色经典"文本、文献、影像、舞蹈、音乐、戏剧、美术作品等。"红色经典"艺术的多元传播途径,搭建了红色文化育人的空间文化育人模式,运用新兴的媒体技术、环境图形学的空间影响力,建构空间文化育人平台,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新模式。

    红色经典文化传播空间文化育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法下乡"及社会影响——以西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范连生黄兴文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将婚姻制度作为打破传统的突破口,"婚姻法下乡"使西南地区农村在法律上和形式上建立起了新婚姻制度,唤醒了民众的婚姻自主意识,遏制了妇女因婚姻问题被杀和自杀的现象,形成了新的、平等的男女婚姻关系。"婚姻法下乡"促进了妇女从旧式家庭中的解放,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重构了农村的婚姻家庭、社会关系,建构起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政治认同,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婚姻法

    商品房限购政策的经济法理基础与实施问题研究

    罗芸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经济法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了商品房限购政策的法理基础及其在实际实施中的问题。研究揭示了限购政策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打击投机炒房行为以及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尽管限购政策在调控市场和遏制投机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地方政府权力来源不明确、法律依据不足及政策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够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规范限购令的制定程序、多方位定位房市投机行为及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具体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限购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商品房限购经济法法律依据保障性住房

    贵州省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

    刘平郑迦文喻馨兰王建蕊...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响应国家"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导精神下,以贵州省学术期刊为对象,通过文献法、定量分析法、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了解贵州省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及诉求,分析贵州省学术期刊在办刊理念、学科分布、出版模式、国际影响力、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探索出贵州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提升策略。

    区域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期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