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

赵宗福

双月刊

1001-2338

0971-8455791、8450562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上滨河路1号

青海社会科学/Journal Qingha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重视基础理论、历史问题、全国性问题,更重视应用问题、现实问题、青海问题的研究,突出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晚清"公使驻京"问题与中西关系的重塑——以"天朝"体制的通商观念为视域的考察

    高亚西霍维洮
    18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康熙开放海禁以来,清朝便设计一套以自己为主导地位的"贡市分流"的通商模式.既以通商的方式羁縻西洋诸国维护东南沿海的稳定,又能在互市的方式下植入柔远外夷的"天朝"观念.然而随着西方殖民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贸易市场的扩张,清朝的通商模式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乾隆末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提出的使臣驻京请求成为推翻这一模式的起点,虽然清朝在此期间竭尽全力弥缝这一通商体制以维持"天朝上国"的体统,但最终在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军事暴力的冲击下,通商模式的羁縻策略宣告破产.清朝通商策略的破灭并不意味着"天朝"体制的完全崩溃,却是中西关系重塑的起点.故此,公使驻京首先打破的是清朝设置的贸易牢笼,而此牢笼也是清朝防堵西洋诸国冲击、毁灭天下共主的防线,进而动摇甚至摧毁系统性的华夷秩序观念.所以防线的突破也就使得清朝以互市通商定义的西洋"藩国"关系,演变成"与国"的关系.

    公使驻京"天朝"体制通商中西关系

    "新史学"与"民间文学"的结缘——以《歌谣周刊》为中心的考察

    骆羽芯罗义华
    2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谣周刊》的创刊语境及其旨趣蕴含有"新史学"对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生学意义:其一,以《歌谣周刊》为中心的民间文学运动是眼光向下的"新史学"在新文学领域的民史实践.其二,《歌谣周刊》同人绘制中国民间文学地图的学术构想契合了"新史学"关于"地理与历史之关系"等论述要义.其三,"新史学"作为一种方法在《歌谣周刊》探寻民间文学的学术主体性道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钩沉二者之关系,有助于甄别"新史学"之于"民间文学"的隐性意义,即隐伏于文学表象之下的"新史学"元素及其价值.

    《歌谣周刊》新史学民间文学文史互动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