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

赵宗福

双月刊

1001-2338

0971-8455791、8450562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上滨河路1号

青海社会科学/Journal Qingha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重视基础理论、历史问题、全国性问题,更重视应用问题、现实问题、青海问题的研究,突出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王延中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十二个必须"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23 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被确立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快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理论研究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成为当前民族工作尤其是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的背景与要求,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走入人间的西王母:略谈王母的足迹传说

    彭衍纶
    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以来,随着西王母载记的流播及其信仰的发展,西王母不断地出现于小说、戏曲、宗教信仰文献和民间文学中.今日甚至在生活周遭中,都能发现有些山川湖泊、地方物产,在民众的口耳相传中,其形成、由来、命名与西王母有关.本文以几则讲述现今仍有具体的风物、物产存在,或仍可见的天象,且与西王母相关的传说,名之为"王母的足迹传说",作为探讨对象,析论传说的特色,以及阐述其在传说学中的意涵.

    西王母王母娘娘昆仑文化民间传说足迹传说

    "河出昆仑"神话在昆仑文化建构中的驱动作用探微

    冯玉雷冯雅颂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上古时期就已出现"昆仑""黄河"概念.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山在西北方,方圆800 里,高达七八千丈,是海内最高山、天帝在地上的都城和百神所在的地方,是华夏民族圣山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宇宙中心,被称为"万山之祖"和中华"龙祖之脉".先秦古籍《山海经》用"河"专称中国北方地区的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神话和文献典籍中多次提到"河出昆仑""玉出昆冈",它们与陇山以西地区的玉料开发利用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就崇玉,史前玉器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与核心价值,也是昆仑文化的重要特质.参考文献典籍与历代学者研究成果,以黄河中上游地区调查研究和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研究认为昆仑文化的核心是黄河与玉石紧密结合的昆仑神话系统,它们在"东玉西进"和"西玉东输"双重驱动作用下构建完成.河源神话和昆仑神话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续发展的突出特征.

    河出昆仑昆仑神话双重作用文化建构

    推动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文侠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仑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源头之一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辐射地域宽广,内涵意蕴深厚,其传承流变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华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标识.设立昆仑国家文化公园,既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可行性,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昆仑国家文化公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符号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形势、逻辑与进路

    狄鸿旭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博弈背景下,超越西方民族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十分必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特性,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实践经验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科学的实践路径.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侠父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涉藏民族工作实践研究——以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为视域的考察

    刘铁程谭淇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宣侠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工作实践的先驱之一.1925年,他随国民军进入甘肃,在协助处理拉卜楞事件、帮助藏族民众反抗地方军阀压迫的过程中,对涉藏地方精英黄正清等人给予重要影响,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使其认识到要着力推动内闭的藏文化与外界的交流,藏民族的命运必须与祖国和中华民族整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开启了甘南涉藏地区的社会转型.宣侠父在涉藏地区的民族工作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宝贵财富,新发现档案史料更为具体地揭示了相关实践发展过程.

    宣侠父涉藏民族工作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近代客家经济活动研究——基于海外客家文献的语料分析

    邓晓宇熊翊君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海内外中华儿女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凝聚侨心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客家族群是近代民族共同体自觉意识产生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有着广泛的经济参与.分析近代客家经济活动语料,发现受中华传统文化、政府侨务管理政策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近代海外客家经济活动呈现出内部凝聚力大、合作意识强、相互关联的重要特征;促成了近代海外中华民族经济、文化、政治共同体的构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强化华人华侨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拉近华人华侨与原乡的距离,破除阻力,吸引更多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海外客家"一带一路"经济活动

    民族地区以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西藏C县为例

    牛燕军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积极推进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藏C县为例,在分析总结当前民族地区以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民族地区以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路径.

    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路径

    中国"双碳"目标与零碳发展(笔谈)

    潘家华周大地徐华清吕文斌...
    80-87页

    青海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江静郑洁
    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是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最优路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综合体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是支撑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意义.现阶段,青海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要着力通过传统产业焕新、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来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同时要以企业梯度培育为发力点,将链式发展思维、融合发展思维、集群发展思维和协同发展思维融入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并从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要素支撑和完善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