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地质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华北地质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苗培森

季刊

1672-4135

tjdzdcyyj@126.com;qhwjyjjz@163.com

022-84112950

300170

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八号路4号

华北地质/Journal North China Geology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地质科学领域中的一份学术性刊物,是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交流的新载体。主要刊登内容: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新认识、新成果、新进展,地区性、专业性焦点、难点问题讨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和引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蒙边境地区主要蛇绿岩带特征及地质意义

    滕学建付超李俊建李志丹...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中国与蒙古的交界地区构造位置上位于中亚造山带,沿边境两侧断续出露呈团块、带状分布的蛇绿(混杂)岩带.蛇绿岩作为古大洋岩石圈的残片,是研究岩石圈地幔演化、俯冲带物质循环和重建古地理格局的天然实验室.[研究方法]本文依托中蒙合作1/100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项目成果,结合前人针对该地区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厘定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和恢复其构造格局.[研究结果]在研究区划分出十四条蛇绿(混杂)岩带,综合阐述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蛇绿(混杂)岩带的时空分布格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蒙边境蛇绿岩带自西向东呈年龄逐渐年轻的趋势(新元古代-早二叠世),揭示了中亚造山带西段和东段大洋岩石圈地幔演化的差异性.多数蛇绿(混杂)岩带属于与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的SSZ(supra-subduction zone)型蛇绿岩,但弧前和弧后的构造背景的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限定.

    中蒙边界中亚造山带蛇绿岩时空分布构造演化

    坦桑尼亚卢帕地体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何胜飞刘晓阳孙凯许康康...
    14-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卢帕地体是坦桑尼亚第二大金矿集区所在地,对于其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争议较大.[研究方法]本次通过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厘定卢帕地体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研究结果]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卢帕地体内花岗岩有两类:新太古代花岗岩类,年龄为2 663±22 Ma~2 778±13 Ma;古元古代花岗岩年龄为1 944±10 Ma~2 006±10 Ma,地球化学特征与I型花岗岩相似.卢帕地体内分布的其它基性岩、碳酸岩等代表了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开始的时间.[结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非A型花岗岩,其物质来源并非来自地幔,而是地壳重熔的结果.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样品投影落在火山弧花岗岩中,花岗岩集中于大陆花岗岩区域,远离大洋花岗岩、大洋玄武岩和辉长岩区域,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的花岗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

    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卢帕地体坦桑尼亚

    砂岩型铀矿综合探测技术和实践—以二连盆地BYH铀矿为例

    俞礽安司庆红彭胜龙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砂岩型铀矿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铀矿类型和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可采类型.多种探测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查明盆内砂岩型铀储层结构、构造、含铀砂体空间分布以及预测铀矿体延伸展布的有效手段.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总体具有埋藏浅,古河谷近源成矿,带状集中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建立该类型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综合探测技术方法对找矿勘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方法]以二连盆地川井坳陷BYH铀矿为研究对象,对重力、航磁、电法、地震、钻井、氡气和伽马总量等多种信息进行提取和地质解释,建立综合探测技术方法组合.[研究结果]提出了"重磁寻隆凹、电井震找断砂、氡伽圈异常"分层次综合探测组合模式;以航磁、重力信息来探寻隐伏、半隐伏岩体和基底的隆凹展布形态,确定区域成矿有利构造;然后利用高密度电阻或音频大地电磁开展铀储层高阻中的相对低阻异常特征分析,结合二维地震剖面精细刻画铀储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含矿砂体空间展布;利用氡气和伽马总量或能谱测量圈定异常晕,分析其与深部铀矿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判断铀矿体的延伸展布.[结论]建立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综合探测技术组合,结合成矿地质条件,能够指导区域砂岩型铀矿找矿勘查和部署.

    砂岩型铀矿综合探测技术BYH铀矿二连盆地

    二连盆地陆海地区砂岩型铀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刘晓雪赵丽君俞礽安汤超...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典型的铀等多能源叠合富集的中新生代盆地.陆海铀矿作为该盆地近几年新发现的特大型铀矿产地,矿体具有埋藏浅、规模大、渗透性好等特点,通过研究矿石地球化学特征能够研究含铀地层的构造背景和物源区特征.[研究方法]选取陆海矿区4个钻孔赛汉塔拉组上段非矿段含砾砂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赛汉塔拉组上段砂岩碎屑组分为石英含量(40%~75%),长石含量(20%~30%),显示了近物源搬运特征;岩石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δEu表现为微负异常,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构造背景判别图解综合表明赛汉塔拉组上段物源区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结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陆海矿区赋矿层赛汉塔拉组上段砂岩物源为巴音宝力格隆起和苏尼特隆起的岩体和火山岩地层.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组上段砂岩地球化学物源构造背景

    内蒙古多伦县义盛店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王建青刘洋闫国强于达...
    46-5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义盛店铀多金属矿(化)体赋存于西干沟破火山机构附近的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期次火山岩体中,主要受NW-NNW向断裂构造与次流纹岩体内隐爆角砾岩带的结合部位控制,研究并建立该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指导成矿带找矿意义重大.[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该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和激电、伽马能谱、活性炭及静电α异常特征信息开展了系统综合研究工作.[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建立了矿区地质找矿模式,归纳并总结了矿区成矿主要受火山构造控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与低电阻率高极化体异常及具有深穿透放射性形成的几何形态异常等物化探找矿标志,构建了该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结论]研究认为在义盛店矿区断裂破碎带、次火山岩接触带与隐爆角砾岩构造的叠加部位,地球化学异常与地球物理异常区相吻合地段,存在形成中-大型铀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并应用模型指导找矿取得了新突破.

    义盛店铀多金属矿隐爆角砾岩找矿模型

    老挝色贡省达真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

    王跃堃李进龙文平李军兴...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老挝色贡达真地区位于老挝南部成矿元素地球化学预测区,成矿潜力优越.对该区开展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缩小找矿靶区,为下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1/5 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分析了19种元素,统计了各元素分布情况及特征参数,总结了元素离散富集规律、元素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地质条件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元素在不同地层(地质体)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研究认为:Au、Sn和Pb元素为研究区主成矿元素,Au元素在绢云母片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中富集和离散程度高,Sn元素在绢云母片岩中富集和离散程度较高,Pb元素在黑云母花岗岩中富集和离散程度较高.[结论]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共圈定10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了3处找矿远景区.通过开展异常查证工作,最终优选出HS8综合异常,圈定达珑(DaLong)成矿远景区具较大成矿潜力,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成矿远景区地球化学特征水系沉积物老挝达真

    基于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的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夏雨波郭旭马震王冰...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河北雄安新区是一座即将建设的城市,为保障新区规划建设地质安全开展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根据雄安新区地质条件,按照规划建设千年大计的要求,量身定制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对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较好,均为适宜区(925 km2)和较适宜区(845 km2),较适宜区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和东北部,其他地区为适宜区,雄安新区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地面沉降、砂土液化、软土、水土污染和水土腐蚀性等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综合评价结果,但未在综合评定中直接排除建设的可行性.[结论]构建了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全要素参数体系,并参规量化了评价因子,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权重取值,形成了地质调查工作服务国土空间布局、工程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为重点的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可为相关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起步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及资源量评价

    韩博夏雨波王国明高伊航...
    7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问题,促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方法]本文以雄安新区起步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研究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因素,建立了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并估算了地下空间可利用资源量.[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4大类10个指标,主要影响指标为含水砂层、地面沉降、液化砂土、水土腐蚀性等;按浅层、次深层和深层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区、一般区和敏感区,适宜区和一般区总面积约占起步区面积80%以上,资源量整体较好.[结论]该评价结果为起步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为起步区高质量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不可逆性,易受地质环境因素影响,其开发利用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指标体系可利用资源量雄安新区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空间分布

    李状白耀楠刘宏伟韩博...
    88-9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需要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科学的识别、划分和加以保护,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双评价"指南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本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四个方面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为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3个等级,进一步分析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重要性评价面积从一般重要到极重要呈递减分布.其中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13.72%;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15.20%.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25.33%;防风固沙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11.32%.(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基本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从一般重要到极重要呈递减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34 617.76 km2,约总面积的16.03%.(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内林地、草地和少部分的耕地占主要部分,面积占比分别为68.74%、16.74%和10.86%.表明极重要区内植被覆盖度较高,人类活动少.[结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相对不均匀,整体以一般重要区为主;此外,森林、草地等植被为维持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服务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层次分析法空间分布京津冀地区

    张家口市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苏永强吕冬冬宋倩齐恭...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张家口市地热温泉资源丰富,目前地热资源勘查及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地热温泉出露地区,其余地区基本空白.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深部地热赋存特征、水化学特征、形成机理及热储结构关系,研究总结不同地热资源类型及热储结构中地热资源富水性特征,指导山区空白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研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研究方法]以河北地矿局开展的张家口市地热温泉资源详细调查项目为基础,在充分分析张家口市地热资源的分布、热储埋藏条件和赋存特征基础上进行成因机理和地热水形成环境研究,并通过实例分析每种地热类型的赋存特征与优势.[研究结果]以典型区为代表,经大量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热资源类型及热储结构中地热温泉(井)的水量、水温、水化学组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将张家口地热资源分三种地热资源类型、七种热储结构模型,为河北省山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张家口地热资源类型热储结构模型水化学特征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