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张黄元

双月刊

1003-7950

qhxmsyzz@qhmky.com

0971-5318387

810016

西宁市纬二路1号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Journal Chinese Qi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畜牧兽医学会合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青海省和青藏高原地区畜牧、兽医、草原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推广成果、调查报告、兽医临床经验、动物养殖技术、生产管理经验和有关问题的专论与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观察

    王亚萍马万浩孙武
    1-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的差别,为圈养雪豹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实验采用瞬时扫描法对西宁野生动物园3只不同年龄的雪豹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老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1.48%、警觉行为20.56%、休息行为20.56%、蹭头行为12.04%、进食行为9.82%、理毛行为3.52%、喷尿行为2.04%;壮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8.33%、警觉行为21.48%、蹭头行为15.74%、进食行为9.07%、喷尿行为9.07%、休息行为4.81%、理毛行为1.48%;青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2.96%、警觉行为32.22%、休息行为24.82%、进食行为3.89%、蹭头行为3.15%、理毛行为2.22%、喷尿行为0.74%.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昼间行为节律性较强,早晨和傍晚运动行为出现频次较高,壮年雪豹的昼间休息行为显著低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喷尿行为显著高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采食行为在17:00~18:00达到峰值.说明壮年雪豹的领地意识较强,雪豹的梳理行为占比与年龄无关.

    雪豹行为时间分配行为时间节律休息行为运动行为

    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马伟丽马桂花常建萍邹海涛...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测定了9种碳源和7种氮源对交链格孢、芸薹链格孢、致密链格孢、极细链格孢和茄链格孢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淀粉、麦芽糖和葡聚糖对5种链格孢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供试氮源中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牛肉膏对5种链格孢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室内防治药剂试验中,45%咪鲜胺水乳剂和40%氟硅唑乳油对5种病原菌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0.527~5.092 mg/L之间.

    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杀菌剂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和白牦牛营养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

    周睿花立民王志鹏唐燕青...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家畜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正确认识高原鼢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科学界定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与白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稳定性同位素(13C和15N)技术研究二者的营养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鼢鼠食物源中的15N和13C稳定同位素在其肌肉中富集的时间最短,在毛发和骨骼中富集的时间最长,而白牦牛食物源中的15N和13C稳定同位素在其毛发中富集的时间最短,在肌肉和骨骼中富集的时间最长;白牦牛各组织中,肌肉组织的营养层次(NR)、摄食来源的多样性水平(CR)、δ13C/δ15N围成的总面积(TA)和校正后的总面积(SEAc)最高,其次是骨骼组织,在毛发中最低,而在高原鼢鼠各组织中,骨骼组织的上述4种生态位指标最高,其次是肌肉组织,在毛发中最低;2种食草动物只有在肌肉组织中有生态位重叠,重叠面积为0.192‰2,分别占白牦牛和高原鼢鼠生态位面积的10.15%和31.32%,毛发和骨胶原组织中无生态位重叠.综上所述,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白牦牛的营养生态位在短时间尺度上存在重叠,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分化现象.

    高寒草甸高原鼢鼠白牦牛营养生态位稳定同位素贝叶斯椭圆

    人工老化对鹰嘴豆种子发芽和膜透性的影响

    吴旭鹏张小燕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鹰嘴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2 h、24 h、36 h、48 h、60 h、72 h、84 h及96 h 8个人工老化处理(40℃、相对湿度100%),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电导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分析人工老化处理对鹰嘴豆种子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鹰嘴豆种子在老化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先急剧下降(12 h)而后缓慢下降,浸种液电导率先缓慢上升而后急剧上升(48 h),而可溶性糖含量先急剧上升(12 h)后缓慢上升再略有下降(96 h).不同老化程度种子的电导率与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各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鹰嘴豆种子老化发芽膜透性

    两种药物对藏羊前后盘吸虫驱除效果的对比试验

    祁果李长云刘伟红
    24-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湖周边的藏羊中出现了精神沉郁、厌食、不跟群等现象,部分藏羊发生顽固性腹泻,伴有体温升高,眼睑、下颌、胸下及腹下部水肿等症状,身体极度虚弱者最终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虫卵检查,确诊为羊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对于肝片吸虫,目前常用的驱吸虫药物都能取得良好的驱杀效果,但有关前后盘吸虫驱虫药物的效果对比试验报道较少.为了筛选藏羊前后盘吸虫的理想驱虫药物,采用氯硝柳胺片和羟氯扎胺混悬液分别对感染前后盘吸虫的2组藏羊群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氯硝柳胺片组平均虫卵减少率为83.45%,羟氯扎胺混悬液平均虫卵减少率为97.06%,羟氯扎胺混悬液效果更加显著(P<0.01).

    藏羊前后盘吸虫驱虫效果

    天峻县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诊治

    贺钰云简莹娜胡勇李秀萍...
    26-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PCR方法对天峻县快尔玛乡某养殖户中2只病死绵羊组织进行检测,经细菌分离培养未分离到可疑病原,用PCR方法检测2只病死绵羊肺脏及1号羊脾脏,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综合临床症状、常规检测以及PCR检测结果,诊断为羊群感染了绵羊肺炎支原体,从而导致了传染性胸膜肺炎.

    PCR绵羊肺炎支原体

    高寒地区欧拉羊超数排卵效果初探

    谢秀梅莫延新周倩
    28-3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剂量促卵泡素(FSH)对欧拉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不同剂量的促卵泡素(FSH)对75只欧拉羊进行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加拿大产FSH的剂量为256 mg时只均黄体数、只均回收卵数、卵子回收率、只均有效胚数及有效胚率分别为7.87个、6.40个、81%、4.87枚和76%,与216 mg、276 mg剂量组相比总体效果最佳;随着重复超数排卵次数增加,胚胎受精率降低,获得的有效卵数、有效胚数、有效胚率也有所下降,子宫粘连率升高.

    欧拉羊促卵泡素超数排卵

    无角欧拉羊定向选育技术试验示范

    阎明毅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海省高寒牧区重要的肉用羊欧拉羊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犄角表型开展了适应现代集约高效生产发展趋势的无角定向选育.通过应用氯前列醇(PG)注射法、C1DR+PMSG法进行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情期受配率均达到94%以上,产羔率达到93%和123%以上,羔羊成活率达到97%以上.采用无角配无角比无角配有角后代的无角率高39.19个百分点.随着无角个体基因型的不断纯化,无角后代的比例将越高,实现了无角欧拉羊的定向选育.

    无角欧拉羊选种选配定向选育

    酸化剂对高原地区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

    韩生财韩学平郭继军林治佳...
    34-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高原地区生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乳酸、柠檬酸和二者复合酸,观测生猪育肥性能、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酸化剂能显著改善育肥效果,其中以0.5%复合酸添加组(HH1)和1%复合酸添加组(HH2)的日增重最高,分别为860.0±76.3 g/d和877.5±68.3 g/d,添加酸化剂后单位增重饲料消耗较对照组减少14.9%~18.8%;添加酸化剂能有效提高育肥猪健康水平,提高成活率,试验期内对照组(CT)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6.7%和6.7%,各酸化剂添加组的发病率均在10.0%以下,试验猪在试验期内未出现死亡;试验期内对照组(CT)育肥猪头均盈利10.5元,各酸化剂添加组育肥猪盈利118.6~185.6元/头,0.5%复合酸添加组(HH1)的头均利润最高,为185.6元/头.

    高原地区酸化剂乳酸柠檬酸育肥性能

    一起牦牛腹泻致死病因的调查与治疗

    李秀萍简莹娜胡勇王戈平...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源种马场饲养的牦牛出现腹泻症状,严重者死亡,经致病菌分离培养、动物致死试验、PCR检测及测序鉴定,结合其临床症状,综合判定牦牛死亡原因为弗氏志贺氏菌与边缘无浆体中央亚种合并感染所致.对分离的致病菌弗氏志贺氏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弗氏志贺氏菌边缘无浆体中央亚种混合感染牦牛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