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候与环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候与环境研究
气候与环境研究

李崇银

双月刊

1006-9585

qhhj@mail.iap.ac.cn

010-82995048;82995049

100029

北京市9804信箱

气候与环境研究/Journal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气候与环境领域的学术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努力反映我国在气候与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气候与环境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本刊刊登的稿件主要有:反映气候与环境领域代表我国科研水平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短论和研究简报,有关国内外气候与环境领域新动向、新问题的综合评述,有关学术会议的报道,书刊评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颗粒物沉降对光伏资源影响的模型研究进展

    刘诺航葛宝珠王自发
    365-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纳并比较了与积尘密度、积尘组分、积尘颗粒形态及积尘消光参数等积尘性质以及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风速与风向等气象要素相关的积尘对光伏发电影响的模型,梳理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积尘密度是最主要的因素.然后提出了新的光伏资源分布评估流程,最后进行了展望:1)积尘密度不等价于颗粒物干沉降累积通量,可根据颗粒物受力机制与湿沉降过程作修正.2)需开发验证方法比较各模型评估结果的差异,并评价不同来源的数据对模型评估结果的影响.3)微观影响机制的量化建模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4)模型可与清洗规划模型耦合,得到颗粒物沉降对光伏电站运行成本影响的空间分布,或将颗粒物沉降对光伏组件发电量的影响转化为碳排放量,评价不同减排策略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影响.

    颗粒物沉降积尘光伏组件光伏资源评估方法积尘性质气象要素

    保险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回顾

    徐一丹傅若兰李建平付昊桓...
    377-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气候变化风险的类别入手,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主要灾害和次生灾害对保险业负债端的影响.作为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保险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风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实践,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公司管理体系,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险监管也在推行气候变化应对相关意见.然而,保险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风险和挑战.未来,中国保险业应持续采取加快产品创新、提升风险管理、加强跨行业合作等措施,充分发挥风险保障作用,为服务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气候变化保险风险灾害影响应对措施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

    李双成王巧玲刘迎陆
    390-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可再生能源碳排放效应及其对碳中和作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发展路径和对策.研究认为,为保持可再生能源的健康持续发展,承担起实现"碳中和"的历史使命,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在发展规模、发展时序、空间布局和政策协调方面精心谋划;智慧电网、多元化储能、产业融合等协同发展,多种措施并举系统性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问题;统筹协调可再生能源设施的用地、用海指标与布局,消除与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红线管控方面的矛盾;重视新能源发展中的气候与生态环境效应,通过科技进步、合理规划与管理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可再生能源"双碳"目标机遇与挑战发展途径

    科技合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向"碳中和"目标迈进

    王钟秀
    39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沿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共建国家间的气候变化研究和技术合作不可或缺.本研究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共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需求,认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合作将对共同迈向"碳中和"目标有所助益.本文认为应开展相关合作的两条原则是:坚持引领者定位,主动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与行动;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机制.进而,本文提出面向低碳转型的科技合作方案,以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决策支持.

    碳中和科技合作"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