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加密观测资料,风廓线、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等,对 2023年 7月 29日至 8月 2日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的强致灾性极端强降水过程的阶段性演变、观测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大陆高压与副高形成"北方高压坝"、台风"杜苏芮"减弱低压北上受阻的环流背景下,"杜苏芮"倒槽、"杜苏芮"残涡东侧的暖式切变线以及副高外围南风气流先后造成保定 3个阶段的降水,最长单站降水持续时间 70 h,7月 30 日07:00(北京时间,下同)至8月1日03:00涿州上游、海拔高度介于0.1~1 km的浅山区内不断出现短时强降水、"列车效应"显著,导致该区域出现极端的洪灾.2)29日倒槽降水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并随时间西北移,最大降水强度 39.4 mm/h;30日副高西移,倒槽东侧位势梯度加大,同时台风"卡努"北侧东南气流并入,冀鲁地区低空东南急流加强、北伸,雨带呈"人"字形,降水落区无变化但短时强降水频次增大、强降水范围集中,雨强增至 82.2 mm/h.3)切变线降水阶段,对流不稳定层增厚,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风—东南风切变线与南风—东风切变线之间,多局地短时强降水,最大雨强为 76.3 mm/h.4)"杜苏芮"影响结束后,副高外围的低层偏南气流有明显的风速辐合,引发暖区局地降水,雨带呈准南北向且分为多轮次,各轮次降水落区次第向东移动且强度不断减小,阶段内最大降水强度 54.2 mm/h.5)双偏振雷达图像显示,在倒槽降水阶段,前期为低质心暖云降水,对流发展高度最低,暖云碰并机制明显,雨滴粒子直径最大;"卡努"东南急流并入时段,0℃层下降、-10℃层抬升,对流高度增加,霰粒子增长、冰相粒子聚合融化,雨滴粒子浓度增至最大.在切变线降水时0~-10℃层厚度减小而-10~-20℃层厚度增加,对流发展高度最高,霰粒子凇附增长更为明显.6)地形对降水有增幅作用,倒槽降水阶段东南气流加强、北伸时与偏东风在保定中、北部辐合抬升,保定浅山区开始有山洪出现;"卡努"北侧东南风气流并入时的倒槽降水阶段以及切变线降水阶段,东南风与太行山北段近乎正交,保定西南部山区30日08:00至31日08:00出现24h降水量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