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艺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艺苑
齐鲁艺苑

刘晓静

双月刊

1002-2236

qiluyiyuan@sdca.edu.cn

0531-86423634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齐鲁艺苑/Journal Qilu Realm of Art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东艺术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是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类学术性综合型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美术、设计、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和艺术理论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兼及发表美术作品、突出照片和介绍重要活动、学界名人。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山东地方特色,关注全国艺术动态,追求时代领先精神,欢迎广大作者来稿和读者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日常化与在地性:生态艺术美学的三个重要发展趋势——从"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谈起

    孙晓娜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参展作品具有多元创新性,其中,生态艺术美学的创新特点较为突出.文章以此为契入点,梳理、研究生态艺术美学的三个重要发展趋势:审美媒介数字化、虚拟化程度加强,生态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以及全球视域中艺术在地性生态美学特征的典型化,思考探索当代艺术创新与突破的新维度、国际生态艺术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及其与城市和国家文旅、美育共生共建的新路径.

    济南国际双年展数字化日常化在地性发展趋势

    瓦尔堡图书馆的缪斯——格特鲁德·宾

    李晨雪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艺术史在学科的建立以及经典理论的贡献上皆男性学者为主,社会历史因素以及学科内部长期累积的性别偏见使女性艺术史家一直处于边缘位置.在当下的瓦尔堡研究热潮中,格特鲁德·宾被认为是瓦尔堡思想最佳诠释者之一,目前国内尚无文章专门考察这位重要的女性学者.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结合瓦尔堡研究院昔日同事的描述尝试勾勒出宾的生平画像;其次,从宾与瓦尔堡的密切合作中分析其研究特点以及对瓦尔堡的影响;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考察宾在瓦尔堡图书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女性力量.

    格特鲁德·宾瓦尔堡方法艺术史女性主义

    中国特色戏剧学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愿景

    吕双燕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需求,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人的精神内在诉求,则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动力与方向,也是艺术学科建设的着眼点.因此,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适应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要求,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是中国艺术学学科的重要使命和明确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探究中国特色戏剧学科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愿景,是当下中国戏剧学界必须认真做好的基础与前提工作.

    新时代戏剧学愿景

    感知科幻电影:身体、技术与未来

    谭红倩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感知的问题都延宕在对于科幻电影的定义和反思中,而且始终都是科幻电影内在的最本质特征之一.只不过强调文学、叙事、人本主义的传统电影批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它的轻视、忽略或误读.科幻电影在经过文化批评中的重新审视和电子技术文化兴起背景下的再度定义之后,正在逐渐被显影为一个以感知为核心的类型.这种类型呼唤着一个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理论框架、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而现象学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赋予了当前语境下的科幻电影以新的研究启示.

    科幻电影感知身体技术

    新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

    刘文博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民族问题认知的重大原创论断,对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及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少数民族电影作为一种极具民族文化属性的艺术形式,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中华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促进了电影艺术实践新形式的探索与开拓,同时亦在探讨其在弘扬时代主题思想、呈现文化"多元一体"、展示民族团结融合等方面的作用,它有利于深入挖掘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化资源,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力量.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电影

    中国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

    刘木森高炯文王衍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促使科技行业与艺术界在各个层面产生化学反应.引入CiteSpace软件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功能,进行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数据结构图谱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关于科技与艺术研究的高产机构、高产作者、关键词热度及聚类图谱,对其发展脉络进行全面地梳理,掌握其研究发展演变的路径.

    艺与科技术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服务化转型的价值共创路径

    王爱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年来,我国出版业一直受到传统制造业思维的限制,难以真正实现其服务化转型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产品与价值的认识,为出版业的服务化转型和价值创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理清服务主导逻辑价值共创机理的基础上,从产品思维转变、服务生态资源重整、服务生态价值关系重塑等方面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服务化转型中的主要问题,并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提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服务化转型的价值共创实现路径.

    数字出版价值共创服务主导逻辑

    十年来艺术学理论硕博论文的研究视阈与展望——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粟茜榕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至2022年是艺术学"升门"后的第一个10年,期间艺术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各高校中"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高达3663篇,对此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研究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艺术学理论硕博研究成果以华东地区最丰,研究对象以中国艺术现象、艺术创作为主,较为关注艺术本体研究、艺术审美研究、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三个领域,并倾向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区域研究.结合2022年颁布的新版学科目录及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未来艺术学研究仍将深耕于中国本土艺术研究领域,艺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多学科多方法结合研究,具有深度广度的研究成果增多.

    艺术学理论学位论文CiteSpace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创作性戏剧教学设计应用

    李雪婷逯艳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演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鉴于目前学生表演基础差、缺乏专业教师团队、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等教学痛点,基于ARCS动机模型教学设计思路,我们引入戏剧教育家张晓华的创作性戏剧和Viola Spolin的Theatre Games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理论讲授、热身环节、主题活动、延伸活动紧密结合的阶梯式设计,增添课堂"体验""扮演"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精髓,建立自我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态度.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在过程评价、学生互评中实现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关注,意在通过教学改革,形成有效教学模式,为表演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ARCS创作性戏剧TheatreGames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与传播研究"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