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浦虹

双月刊

1009-8879

qjsyxb@163.com

0874-8998687

655011

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各领域的优秀论文,面向国际公开发行。目前,编辑部正以创办精品期刊为中心,狠抓刊物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努力实现“争创省内一流、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高校学报”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磷酸腺苷二钠和金属离子对洛索洛芬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影响

    刘里赵娅娟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滥用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备受青睐的模型蛋白,常被用于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特性,这类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分布及代谢过程.通过应用不同的光谱和计算技术,评估了三磷酸腺苷二钠(Na2 ATP)和金属离子对洛索洛芬钠(LOXNa)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性能.多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表明,Na2 ATP和LOXNa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形成的基态配合物在Sudlow位点Ⅱ的ⅢA子域的疏水腔中相互作用,形成 1 个结合位点.其结合常数为~103 mol/L且两种药物在结合过程中展现出正协同药物效应.络合是自发的(ΔG~-29 kJ/mol),并且是焓驱动的(ΔH~82.16 kJ/mol和ΔS~365 J/(mol·K)),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介导.同步荧光光谱数据表明,Na2ATP-LOXNa与BSA的相互作用显著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构象,特别是对酪氨酸残基的影响比对色氨酸残基的更为显著.此外,通过荧光法测定了金属离子存在时体系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同时,还深入探讨了金属离子的存在对药效可能产生的影响.

    分子对接光谱法牛血清白蛋白三磷酸腺苷二钠洛索洛芬钠

    青藏高原藏药植物瑞香狼毒数量生物量相关性生存策略研究

    巩红冬李彪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探究在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在数量生物量相关性上对环境的适应特性和生存策略,旨在填补植物数量生物量生长相关性研究空白,同时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瑞香狼毒植株高度、叶片数量、花朵数量进行生长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高度对叶片数量和花朵数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均为中等水平;叶片数量对花朵数量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也为中等水平;植株高度既可以与花朵数量之间直接相关,也可以通过叶片数量的中介效应进而与花朵数量之间间接相关.瑞香狼毒的植株高度、叶片数量、花朵数量不仅呈现规律性分布,而且相互之间紧密相关,这就是瑞香狼毒对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特性和生存策略.基于此,提出一些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青藏高原瑞香狼毒数量生物量生存策略

    纳米复合膜材料在养殖污水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及性能评估

    姜运山吴华健余斌欧阳银娟...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分子聚合物PVDF作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不同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多通道结构纳米复合膜材料.通过SEM形貌、油截留量、油滴接触角和粗糙度测试,评估制备材料在养殖污水油水分离中的性能.结果显示: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增加先改善了纳米纤维膜的SEM形貌和相容性,但超过 28%会导致膜干裂;含有 28%二氧化硅的纳米膜S05 在油水分离中表现最佳,油截留率达到最高值,为 98%,其高油截留率归因于亲水疏油性和优化的孔隙结构;随着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滴接触角先增后减,当膜材料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在 12%~20%范围内时,油滴的接触角逐渐增大,然而,随着膜材料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到 24%~28%时,油滴的接触角呈现减小趋势,表明适量二氧化硅提升油水分离性能;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粗糙度随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适度的粗糙度有利于油水分离性能的提升.

    纳米复合膜材料养殖污水水刻蚀油水分离二氧化硅

    曲靖马龙一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点记述

    马昕莹王珈琪倪玲梅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曲靖马龙一个新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点中鉴定出 5 种节肢动物和 1 种软舌螺,分别为光滑马龙虫(Malungia laevigata)、马龙武定虫(Wutingaspis malungensis)、长尾纳罗虫(Naraoia longicaudata)、小昆明虫未定种(Kunmingella sp.)、云南鳃虾虫?(Branchiocaris?yunnanensis)和丰满三槽螺(Triplicatella opimus).光滑马龙虫数目最多,保存了成虫早期至晚期的背壳,马龙武定虫只保存了头盖.通过与马龙矿山剖面产出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对比,发现新化石点的层位时代要略早于马龙矿山,武定马龙虫的最早出现层位延伸至玉案山段下部.新化石点的化石分异度与马龙矿山略有差异,为研究滇东地区澄江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马龙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形态学

    化石修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曲靖珠江源古鱼化石研究中的应用

    杨飞燕李强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生物化石修理是相关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前期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科研工作者研究化石的难度,并且能让化石在博物馆展出时更加生动形象,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研究进展和质量.总结了古生物化石在修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工具、材料、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以曲靖珠江源野外工作站挖掘的中泥盆统海口组古鱼化石标本为例,详细介绍了古生物化石在野外寻找、采集运输至室内保存所需完成的工作过程.另外,准确描述了数十种修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针对不同岩性的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分析了不同的保护和加固方法,对比了 4 种专业的修理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具体包括剔针、雕刻机、钢笔型气动风刻笔、喷砂机等工具的使用;机械修理和化学修理的应用和区别,并对化石修理方法开展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应用与拓展,以期为化石修理初学者提供一些前期基础和帮助.

    古鱼化石珠江源机械修理化学修理三维重建

    重庆秀山溶溪组中华棘鱼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彭礼健赵粉花郑玉屏杨英...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重庆秀山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溶溪组地层中采集到的中华棘鱼棘刺化石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分析和组织学切片研究,发现中华棘鱼在重庆秀山溶溪组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种类齐全,包括武昌中华棘鱼、平刺新中华棘鱼、塔里木巴楚鱼、澧县湖南棘鱼等,这是四种中华棘鱼在重庆地区的首次报道,证明早在 4.4 亿年前志留纪早期就有大量的有颌类生活于此.而在溶溪组中采获的大量中华棘鱼类的棘刺化石与过去已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组织学结构,进一步揭开中华棘鱼类的神秘面纱,证明中华棘鱼类并非基干软骨鱼类(棘鱼类),对世界最早软骨鱼类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特征有新的认知.

    重庆秀山溶溪组中华棘鱼形态学组织学

    滇东曲靖地区早泥盆世含鱼地层概述

    王建华赵应天颜岳辉聂磊...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东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发育完整且出露良好,产有世界闻名的"西屯动物群"等古鱼类化石.从地层单位名称沿革、典型地层剖面、岩石组合特征、典型古生物类群等方面概述和梳理了曲靖地区下泥盆统下西山村组、西屯组、桂家屯组和徐家冲组四个含鱼地层的基本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曲靖下泥盆统的沉积环境,为曲靖地区古鱼类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曲靖下泥盆统地层特征沉积环境

    基于无人机图像比对的违章建筑检测方法

    魏松林林静敏李伟权唐凯...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违章建筑图像识别和图像变化检测中存在的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无人机图像比对的违章建筑检测方法,创新性地采用YCrCb颜色空间三分量分别进行差分运算和阈值化处理,结合图像分类算法排除非施工活动引起的图像变化,通过结构相似性检测,对新旧时相变化区域相似度进行评估,识别出在建违章建筑引起的图像变化区域.与目前主流的基于无人机图像的非单一类型违章建筑物检测方法相比,4032×3024 分辨率图像的检测时间缩短 40.9%至 4.08 s,正确率提高 15.3%达到 86.3%且无漏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快速识别在建违章建筑区域,有利于城市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违章行为,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违章建筑检测无人机图像比对YCrCb颜色空间分类过滤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自动引导小车路径规划

    罗子灿黄宇轩何广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易收敛到局部最优、搜索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并将其运用于自动引导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的路径规划问题中.首先,引入非线性递减惯性权重,调节不同时期粒子自身对寻优的影响.然后,对两个学习因子进行自适应改进,增强算法的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最后,提出考虑路径长度和平滑度的适应度函数,并通过干扰粒子速度来摆脱局部最优区域,提高搜寻路径的质量.在地图规模和障碍复杂度均不同的四种环境中进行多次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相较于原算法,搜寻的平均路径缩短 7.9%,平均迭代次数减少了 20.2%,体现出更优越的路径规划能力.

    路径规划粒子群算法惯性权重学习因子

    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及中介效应检验

    孙丽萍易丹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 2011-2023 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稳健性检验以及空间计量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低水平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更加显著;(2)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3)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中介效应.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提升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溢出效应中介效应